余廣東
摘要:道具是戲曲舞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件道具都是整臺戲或者塑造戲劇人物所不可或缺的。舞臺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是由舞臺道具、布景、人物、服裝、燈光、化妝等一系列事物組成。道具的設計與制作是戲曲這門綜合藝術里的有機組成部分。本文就舞臺道具的設計與制作進行探討,制作設計出適應舞臺戲劇要求的道具,在今后舞臺藝術發展道路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舞臺道具;設計與制作;運用
一、前言
歌舞晚會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文藝節目,其舞臺道具是一臺晚會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滿足人們文藝節目的需求,舞臺藝術家們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高節目質量。這就促使舞臺道具的質量也要不斷提高,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滿足優質節目的需要,現代舞臺的需要。那么,作為歌舞樂舞臺道具工作者,對道具要有哪些了解認識呢?以下我淺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二、何為道具?
說起“道具”,如果不是文藝單位的人可能有些陌生,我在歌舞團專職道具多年,許多人聽說我的職業是“道具都問做什么的,在這里我簡要介紹一下。道具泛指場景中任何裝飾、布置用的可移動物件。也就是說,一個舞臺或一個劇場,為了劇本需要,將劇本中描寫到的物品,通過加工,整理,藝術渲染后安置到舞臺上,以供劇情使用。比如,舞臺上小的道具有桌子,凳子,杯子,演員手持的花,刀,身上背的背籮,挎包,等等,大的道具有,山,火焰,石頭,等等。道具包含的內容很廣,常見的有歌舞樂舞臺道具,戲劇舞臺道具,電影道具,群眾集會道具等。這里主要指的是舞臺道具。如果舞臺是一個人的話,舞美就是她的衣服,而燈光,音響,服裝,道具就是鑲嵌在她身上的各類色塊配飾。因此,道具在舞臺中位置非常重要。道具歷史很長,追溯起來要從古人表演活動中說起。在對舞臺還沒有正式定義的情況下,道具就已經是一個人類活動不能離開的必須工具了。比如,古人常拿著白天打獵的武器舞蹈,拿著白天收獲獵物的骨頭或角舞蹈。另外古人對天地祭祀活動所手持的,祭獻的物品也可以視為道具等等。這些是舞蹈過程中,借助某種工具來表現或者表達舞蹈內容,以此來突出舞蹈者的思想。在歷史變遷和人類文明進程中,道具,是表演者為了表達自己內心世界所之借助的工具。它是強化演員對劇本主題內容表現的手段,在某些時刻還是必不可少的方式。比如,德宏州民族文化工作團節目“刀舞”舞臺上演員手持的每一把亮閃閃的長刀,是道具師根據舞臺藝術的需要,參照民族元素制作而成的。有了這把“特制”的刀,演員的表演才更加生動真實,更能體現出景頗男子剛勁強悍那一面。在當今舞臺藝術色彩斑斕的燈光下,道具仍然承擔著這一光榮使命。不同題材的舞臺就要有不同表現方式的道具,一個好的道具,能夠讓舞蹈者更容易表達其所要表現的內容,讓劇情更加突出,讓觀眾更容易理解。觀眾就是舞臺的生命,那么舞臺就是道具的生命,舞臺道具因舞臺而生,并且服務于舞臺。
三、舞臺道具設計制作與運用
(一)舞臺道具設計心得
道具是為舞臺表演服務的,那么設計基礎就是根據舞臺表演的需要而定,或者說根據導演對劇本的需求而定。造型設計要能夠準確把握導演的意圖,分析每一個結構,這樣后期制作不容易出錯。要注意導演給出的尺寸大小,色彩文案,年代及歷史背景。尤其它的尺寸不能馬虎,在制作較大道具時候,要能做到既符合舞臺表演的需求,又方便劇場出入。如果演出地點路途較遠,還應當考慮拆卸與安裝。所以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就要多動腦,把能想到的問題都要考慮進去。一個有經驗的設計師,一定是在設計時候就全方位考慮的。好的設計結構制作起來能夠事半功倍,能夠省時省力。民族地區的舞臺是為民族本身服務的,那么這就需要設計師們對舞臺上所要展演內容民族有充分的了解,根據道具的需要了解此道具對這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民族特征,歷史文化。一個道具往往是一個民族,或一段歷史的寫照。可以根據需要設計的貼近真實性,又不離藝術美感。要設計好一個道具還要不斷學習藝術理論,美術功底。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堅實的繪畫基礎才能在設計領域得心應手。
(二)舞臺道具的制作
許多歌舞院團都沒有專業道具師,或者說很少,有的劇團只有管理者,當有道具任務時,院團都是在市場中購買或者找制作商合作,基本可以滿足自己劇團任務的道具需要。但地州縣市因為條件所限,沒有專業的道具制作團隊,有任務都是工作人員自己制作。所以,作為地州道具師要有一定的制作技術,熟練掌握有關道具工作的各項技能,不怕苦,不怕累,還要能夠承受各類原料氣味。在使用電機過程中,注意安全,按標準流程操作。在使用化工原料時要盡量避免直接用手。比如,玻璃鋼制作過程中,氣味較大,灰塵較多,吸入粉塵或粘附在皮膚上對身體都有傷害。所以,在施工中要盡量穿工作服,戴質量合格的口罩。制作道具是一門苦力活,也是一門腦力活,制作所涵蓋的知識,技術領域較廣。需要一定的木工基礎,鐵匠技術,還要掌握玻璃鋼技術,或是泡沫雕刻等等。只要能符合制作道具需要的材料都可以使用。技術經驗是道具制作的基礎,所需設備是制作的條件,作為道具制作者,有時候為了制作符合導演要求,能夠制作出比較滿意的一個道具,要不斷跑市場,尋找最適合制作道具的材料。比如說傣族陶罐,生活中的陶罐是泥土燒制而成,舞臺上我們小能直接拿去使用。一是太重演員不便使用,二是易碎增加舞臺失誤的的風險運輸也不方便。這時候就必須做一個牢實耐用,稱手適中并且外觀造型要和生活用品中的一樣。我考慮過幾種方案,用泡沫制作,車床加工,樹枝倒模等。最后還是選取了用硬卡紙制作。卡紙是廣告行業常見的一種材料,可彎曲有彈性,材質比較輕,本地容易買到并且價格便宜,卡紙適用于有菱角的手持道具,通過計算,分割,粘合,上色幾個步驟就能完成,成品后的道具手感舒服光滑,不需要打磨,就能很好展現實物特點。“道具”是生活物品藝術化的鏡像物,是生活用品在舞臺上展示的藝術作品。一件道具造型好不好,美不美,能不能與觀眾產生共鳴,能不能經受演員無數次排練與舞臺演出,都體現道具制作師職業水品與技術經驗,在制作過程中完成好每一個細節,處理好每一個關鍵步驟才能制作出一個滿意的道具作品。
(三)舞臺道具的運用
一件道具制作完成并不代表結束,而是剛剛開始。道具師必須在演員排練使用中不斷調整,不斷完善。認真聽取演員的要求,不斷與導演磨合,溝通,他們的需求就是道具工作的職責,也是道具工作的內容,認真完成編導要求是對自己工作的負責。在排練與演出過程中,每一次開始和結束都要對所有道具清點,以防遺漏,合理裝箱,如有損壞要及時處理。大中型演出有時有幾千件,甚至上萬件道具,操作過程中往往幾個人手都還不夠,但這個行業的人都知道,演出時最缺的就是幫手,合理分配有限人員,讓每一個人都盡力發揮自己能量是道具指揮者的才能,只有調動好這些人,才能保障各類演出的順利進行。道具師要在平時工作中要養成認真細致的敬業精神,要做到有序不亂,處變不驚,行內人常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道具工作也是這樣,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向優秀者看齊,才能滿足日新月異的舞臺環境。
四、結語
人的一生能夠完成好的事不需要多,但選擇了一件事就要做認真好一件事,持之以恒,用之于心,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道具是一門制作藝術,視覺藝術,只有熱愛這份職業,你才會發現它的價值與魅力所在。為了完成一個任務,有時可能你會徹夜難眠,有時你會汗流浹背,但只要付出就有一份喜悅等著你收獲。當一件普通的道具通過你的勞動,盡善盡美展現在舞臺上,以巧妙的方式,把生活中的物品鏡像到舞臺上,讓觀眾喝彩,讓所有人鼓掌,你就會感到欣慰!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不再平凡,我將沿著這條路繼續努力,走出我自己的精彩,尋找我自己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