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進
【摘要】中關之間的貿易戰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供應鏈也成為涵蓋其中的一個重要競爭領域。目前,中國已經涌現出一批具有一定優勢的供應鏈企業,供應鏈行業的發展也日趨完善。但是,美國對華的征稅清單和制裁措施中恰恰包括了不少的供應鏈環節,這直接影響到了我國供應鏈行業的運營和發展。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供應鏈行業面臨哪些影響,應當如何應對,本文將做出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中國;美國;貿易戰;供應鏈
當下,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競爭很大程度上與供應鏈企業緊密相關。供應鏈成本發生結構性變化,對中美之間的貿易格局對比乃至世界貿易格局走向而言都具有重要影響。那么,什么是供應鏈?供應鏈行業主要包括哪些,它們的運作規則和模式是什么?這是我們分析貿易戰背景下供應鏈行業所受到的影響必須做的基礎性工作。另外,這些企業受到哪些影響,又該如何做出應對?這是我們探究此問題的根本目的所在。
一、供應鏈行業的概念范疇與運作模式
全球經濟由速度導向轉為質量導向,供應鏈行業的產生、發展和完善功不可沒。圍繞著某一個核心企業,生產的擴大化將使其相關的供貨環節(如零部件、原材料)、分銷環節(如配貨、運輸)聯結成一個有機整體,這一整體的功能逐漸變得完整化,分工也變得具體化。因此,這樣的網鏈結構直接提高了市場生產各個環節的效率,既為不同行業的不同企業開展生產協作、銷售協作打通了渠道,也為更多的個體獲得參與市場的平等機會提供了可能。更重要的,這為市場資源的有效配置,營造和諧、公平、高效的市場競爭環境提供了極大幫助。
在供應鏈的結構中,供應商、廠家、分銷企業、零售企業、消費者組成了從上游到下游的各個環節,它們又依次被納入到物資、商貿、信息、資金等四個流通過程之中,分別發揮各自的作用。一般來講,供應商主要包括原材料生產企業,廠家則包括生產制造企業,分銷主要依靠商貿企業、物流企業和信息科技企業,零售和消費則需要金融企業的支持。這樣一來,上述所有相關企業都可以被看做供應鏈行業中的企業。
二、供應鏈行業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受到的影響
(一)經營成本面臨上升壓力
包括中國在內,許多受到貿易戰波及的國家都會面臨供應鏈成本上升的壓力。美國對一些高科技零部件和知識產權專利的出口限制,將導致電子產品和機械裝備制造等行業在原材料環節上的成本增加,相關企業不得不輾轉其他國家和地區尋求購買所需產品。物流環節上,航空航天領域的征稅措施將加大航空運輸成本;美國對本國就業崗位的單邊主義保護措施將加大其他國家在供應鏈終端的人力資源成本,因為這打破了供應鏈市場原有的動態平衡,造成了整個供應鏈系統中的人力資源分布不均。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二)信息技術能力面臨挑戰
由于供應鏈行業與互聯網行業正在日益智能化聯合,二者相互滲入的程度很深。此次美國對華發動貿易戰的具體措施中,對芯片和其他與互聯網有關的技術限制和出口限制,將使我國的供應鏈行業在信息技術能力上面臨很大挑戰。具體來說,就是互聯網企業的產品技術研發、互聯網行業的零售和分銷能力能否有效化解現有經貿阻礙的問題。客觀地講,我國的智能供應鏈發展還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其技術支持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業務占有比例等指標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因此,可以說這次挑戰也是一次難得的市場現實倒逼加快發展的大好機遇。
三、供應鏈行業應對貿易戰不利影響的主要措施
(一)提升供應鏈各環節綜合效率
對外貿企業而言,只有提升供應鏈各個環節的綜合效率,才能將經營成本上升的風險降到最小。比如,盡快清理庫存產品,加快其銷售流通速率;加快資金流轉,縮短現金周期等。這一方面是由于供應鏈行業相互支撐、彼此聯結的結構特性和供應鏈模式種類紛繁復雜、要素多種多樣的基本特點所導致,另一方面也是各個企業作為獨立個體面臨運營成本上升的風險時規避損失的客觀要求。宏觀上講,供應鏈各環節的綜合效率提升,意味著我國供應鏈整體發展質量得到提升,行業競爭力也將得到相應提高。
(二)加快智能供應鏈創新與應用
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舉措,本身是對現有國際貿易格局的一次挑戰。對供應鏈的發展而言,這也是對原有結構和布局的一次啟發式警醒。要想應對此次以及今后還可能發生的其他形態的貿易爭端,供應鏈行業必須找到創造性發展的新路,而智能供應鏈便是一個極佳的選擇。通過創新應用智能供應鏈,將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形態更加多元,增長點也更加廣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智能供應鏈的功效更像人體的神經脈絡,對其進行重塑,也將有利于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經濟改革,提升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質量。
四、結論
面對美國主導的貿易戰,中國的供應鏈行業在應對發展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發展機遇。隨著行業原有缺陷的暴露和風險的倒逼作用加強,我們應該在此次更高級、更全面的貿易爭端中優化供應鏈環節,改善供應鏈行業布局,提升供應鏈行業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總之,供應鏈行業要懷有應對貿易戰的勇氣和信心,但更根本的還是要注重從彌補自身結構性短板的角度出發,通過全行業提質增效來解決現有不足,從而真正化解危機和挑戰,迎來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