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娟
【摘要】農業經濟管理中引入信息化,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巨大的效益。我國國民經濟信息管理中主要有著決定性作用的是信息化農業,信息化技術的農業發展模式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現代農業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信息化和市場化,農業信息化建設中農業管理工作使得農業生產效率逐步提升,因此,加強信息化農業經濟管理,能夠逐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關鍵詞】信息化;農業;經濟管理;問題;創新
農業信息化就是指從農業生產到產品銷售的各個環節都應用信息化技術進行營銷。具體來說主要是指在農業領域,將信息化最新技術和科研成果應用到農業生產、市場、消費以及農村社會、經濟、技術等各個方面之中,實現信息技術的全方位運用。我國農業以資源型農業為主,信息化水平比較低,大力開展信息技術,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推進傳統農業向知識型農業轉化,通過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農民的收入得到提高,激發農民的勞動積極性積極性。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它涉及到的內容眾多,需要實施全面的信息管理。
一、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進傳統農業向知識型農業的轉變
知識型農業是今后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知識型農業主要以知識作為基礎,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機械工具進行農業生產。除此之外,對于一些農業產品還可以用先進的科研技術對農產品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和改造。而傳統的農業生產只注重效率、農業生產帶來的收益等,通常只注重農業經濟管理的眼前利益,而完全忽視農業經濟管理的長遠發展。因此,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引入信息化的技術,不僅能夠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實際收益,還有助于促進農業生產向著知識型農業的轉變,確保我國農業生產的長久、持續發展。
(二)有利于增加勞動農民的經濟收入
近年來,我國對農業生產進行了多次改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產量,但是并沒有給農民帶了相應的收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缺乏信息技術,現在隨著網絡的普及,各種經濟來往逐漸透明化、公開化,相關部門應該積極鼓動農民行動起來,進行科學技術的學習,同時農業經濟管理部門也要合理利用信息化技術對農業市場進行專業性的研究和評價,以增加勞動人民的經濟收入。
二、農業信息化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化基礎設施缺失
目前,我國的農業區域普遍存在基礎設備設施不健全的問題,嚴重的甚至未曾建設過基礎設備設施。其次,當前我國絕大部分的農村信息化網點均沒有完善的覆蓋率,因此農業得到信息的渠道依舊沿用傳統的手段,而且開展農業活動也是通過機械設備或者人力實現。
(二)缺少信息化服務人才
信息化農業經濟管理涉及到眾多領域的傳輸、計算、分析、儲存以及采集等,因此要求信息化服務人才為復合型人才,但是這種人才在農村非常短缺,從而限制了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發展。其次,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不足,相關崗位的待遇和發展空間難以滿足高校畢業生的期望,或者對信息化的農業經濟管理研究的人才較多,但是受限于諸多因素,實際實踐的缺寥寥無幾。
(三)信息資源開發緩慢
盡管當前的網絡信息內容多種多樣,但是具有時令性、預測性、指導性及針對性的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卻少之又少,而且相關的軟件開發也寥寥無幾,因此有待開發。
(四)缺乏信息化意識
目前,農業經濟管理的人員因多種原因導致其缺乏信息化意識,即便是政府部門也沒有對農業經濟予以重視,對信息的價值視而不見,從而限制了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發展。
三、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
(一)發揮政府職能的作用
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發揮其組織、協調及主導作用,并且制定統一的信息化農業經濟管理任務、方針以及目標,奠定良好的信息化建設基礎,與此同時,發揮其職能和協調作用,全面整合信息資源,促進農業經濟信息的可靠性、實效性及全面性。
(二)提升服務質量,構建信息化服務體系
建立健全農村信息服務體系,構建信息網絡體系,全方位、多渠道、多層次保證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力推進信息網絡的應用,提升信息服務水平。保證對相關農業信息資源的收集、分類、整理,便于不同適用對象的利用,同時保證信息的實效性和完整性。加強與相關媒體的合作,降低網絡體系的運營成本,拓寬信息來源渠道,對于提升網站信息服務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強對農民的培訓與教育
培養信息化人才要重視創新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并且提高農村當地人員培養的比例。首先,應當處理好農業信息管理、經濟、和技術三方面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組織滿足信息化農業經濟管理要求的團隊服務于信息化建設。其次,強化農民的文化科學素質,畢竟農民屬于信息化建設的最主要參與者,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做好信息化農業經濟管理的任務。
(四)建立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
目前,我國實行農業信息化管理的農村較少,廣大農村對于農業信息化無意識,通過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讓廣大農民最直接感受到農業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和意義,便于農業信息化的開展。選擇一些有利于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鄉村組建示范基地,采用政府補助、項目帶動、企業優惠、農戶自籌的方式對示范基地進行支持,保證基地內農民有一半以上擁有計算機,能夠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查詢,營造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信息化氛圍。通過示范引導,帶動全國其他地區農村廣泛建設信息示范化基地。
(五)完善信息化網絡建設
信息化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是信息化農業經濟管理服務網絡的重中之重,更是農業經濟信息傳播、處理、分析的基礎。信息化網絡體系不僅包括基礎的傳輸網絡,還包括此基礎上的廣播電視網絡、專業計算機網絡以及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只有得到完善的農業經濟信息,才可以更好的進行農業經濟的決策及信息資源整合利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信息化管理技術,并不是簡單的能夠一蹴而就的,我們必須完善和分析好當前農業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通過信息技術的不斷融入,然后找到符合我國國情的最有效率的發展方法,通過信息技術潛移默化的融入到農業管理當中,加強農業技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不斷促進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以確保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他們的生產收入,減少貧富差距,從根本出發,促進社會主義的穩定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