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平
【摘要】本文探討拓展運動進入大學體育課程對推動素質教育和深化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并從學生需要、拓展運動自身優勢、政策依據、師資保障與實踐經驗等方面分析拓展訓練引入湖南商學院體育課程的可行性,旨在為體育課引入拓展運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拓展訓練 高校 可行性
1、前言
拓展運動課在國外開設得比較早,其課程的內容也比較豐富。國內把拓展訓練作為體育課程進行教學的高校在也在逐年增加。將拓展運動引入體育教學可以有針對性地彌補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等方面的不足,縮短學校和社會之間的距離,為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2.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湖南商學院12個學院的部分在校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中國知網和圖書館相關體育拓展運動的資料和書籍進行查閱,并對所獲得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為本課題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2.2訪談法
走訪了湖南商學院部分體育教師以及相關專家、學者,就論文的相關內容與專家交談,為本研究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2.2.3問卷調查法
設計并發放學生問卷600份,回收問卷581份,回收率96.8%,有效率問卷534份,有效率89%。
2.2.4數理統計法
通過Excel統計軟件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數理統計。
3結果與分析
3.1學生對現在的體育教學內容及方法的態度分析
3.1.1學生對現在的體育教學內容態度分析
教學內容是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中傳遞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教學大綱、教材和課程等。經過新課程改革,人們對于教學內容有了新的認識。當被問及“現在的高校體育課教學內容與中學時代教學內容是否有區別”的問題時,有64%的學生認為沒有什么區別,這體現出在我校學生的印象中大學體育課教學內容與中學時代體育課教學內容區別不大。我校學生對現在的體育教學內容的滿意度調查結果表明,有34%的學生表示對現行的體育教學內容持中立的態度,35%的學生對現行的體育教學內容持不滿意的態度,感到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的學生僅占30%。我校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不滿意的原因調查顯示,有33%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缺乏思想性,有28%的學生認為體育教學內容動作技術性太強,有19%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缺乏教育性,有36%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不切合實際。學生對體育課教學內容的種種不滿意導致了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下降。
3.1.2學生對現行體育教學方法的看法分析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在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調查中,僅有21%的學生對現行的教學方法持滿意態度,另有61%的學生認為一般,其余20%均感到不滿意甚至很不滿意。我校學生對教學方法不滿意的原因調查顯示,24%的學生認為教法呆板、陳舊,另有20%的學生認為教法不能有效激發學生興趣,15%的學生認為教法的啟發性不強,有17%的學生認為教法枯燥,而24%的學生認為教法簡單命令left2多,其它原因占6%。
3.2學生對拓展運動的參與興趣分析
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對我校學生對拓展運動參與興趣的調查統計表明:有83%的學生對拓展運動感興趣,并表示愿意參與這項運動這說明拓展運動在湖南商學院是有很大開展空間和基礎的。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不斷豐富體育課程內容,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愛好和興趣需要,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體育知識和身心健康水平。拓展訓練教師不存在示范,而只是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學生沒有模仿,只有不斷思考和積極行動,這就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拓展訓練可以設計特定的場景來讓學生通過自身活動參與發現自己平時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得到一種體驗。這種體驗式的方式與體育教學中的教學比賽和模仿練習也很相似。拓展訓練和體育教學都通過采用體驗動作,對學生的身心不斷刺激來形成穩定的心理品質。拓展訓練還可以將原來競技性較強、枯燥乏味的田徑內容加以改造并運用到自然環境中,拓展了教學內容,把學生原來單純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的學習,轉化為提高學生運動水平、增強體質、良好地適應現實社會等方面的能力。
3.3學生對拓展運動的參與動機分析
動機就是指能引起并維持人的活動,將活動導向目標以滿足人體需要的念頭、愿望、理想等,體育活動的動機是促進一個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內部動因,它是個體的內在活動過程。調查顯示:學生參與拓展運動的動機是良好的,主要集中在培養意志品質、培養團隊精神、鍛煉身體和增強體質幾個方面。大學生參加素質拓展收獲具有現實意義。針對許多大學生中存在的以自我為中心,心理素質和承受挫折力差,與人合作和溝通意識不足,過于自卑或自傲,嬌生慣養、意志力弱等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設置項目和采取不同的組織形式,對人的心理、智慧和體力形成了一定的甚至是嚴峻的考驗。同時通過素質拓展訓練為學生提供一個了解自我、展現自我、了解生活、體驗人生的機會,強調高度參與,強調學生與教師的良好互動,使學生從中體驗、反思、領悟,并激發、調整、提升的人潛能,使學生的人格素質得到提升;學會與其他朋友交流相處,學會關愛他人,在互相信任和幫助下發展友誼;使大學生在人格成長方面有機會激發潛能,增強自信和進取心。在行為訓練中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培養良好生理和心理素質。克服驕嬌和惰性,磨練意志和毅力,啟發和增進創造欲和想象力,鍛煉獨立生活的能力,學會熱愛自然、熱愛生活,過一個有益身心健康而又精彩紛呈的集體生活,享受富有趣味的戶內外活動。例如在學校中開展攀巖、斷橋等拓展項目,就能夠培養學生突破自我、挑戰自我的堅韌不拔的精神。
3.4學生對拓展運動走入課堂的看法分析
學生對拓展運動走入課堂的看法主要集中于拓展運動具有增強團隊協作意識、挖掘個人潛能、提高自我意識、改善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強身健體以及益智的功能。通過這些調查,可以看出學生們對拓展運動課有強烈的要求。目前全國很多高校的體育課程的內容大多數是以傳統的體育競技性運動項目為主,如健美操、足球、田徑、籃球、排球、游泳等,體育課程主要集中在學校內,難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開設課程教學。
3.5學校師資隊伍情況分析
目前,體育學院的體育教師學歷基本都在碩士以上,高學歷的人才較多,接受一項新鮮的事物能力也較強,更何況有不少教師在大學時代或是研究生期間就已經接觸過拓展運動,也有一些教師在工作期間也經常參與拓展運動,這對我校開設拓展運動課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3.6學校場地、器材情況分析
調查發現,我校有54%的學生認為學校的場地設施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只有15.8%學生認為場地設施能完全滿足體育教學的需要。國家規定各類高校生均占有體育場地面積應達到室外4.7m2/人,室內場館0.3 m2/人,而事實上我校沒有達標,籃、排、網球場地的數量與規定相比都有較大差距。目前,我校尚沒有條件設置野外活動基地,攀巖等項目設施。現代休閑場地非常少,體育場館種類還不齊全,從而導致有些運動項目的課余體育訓練難以開展。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學生對目前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滿意度不高;對拓展運動的參與熱情較高。學生對開展拓展運動課有強烈的要求。場地、器材明顯不足,休閑類體育場地非常少,體育場館種類還不齊全,從而導致有些運動項目的課余體育訓練難以開展。
4.2建議
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增設拓展運動課,以滿足學生的要求。相關部門應加大學校對場地器材方面的資金投入,特別是對休閑類體育場地的資金投入,加強體育類場館建設,保證大眾體育項目的正常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