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霞
[摘要]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出發,概述高職院校的特點和現狀,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載體和新途徑的優化對策。力求通過不斷豐富和完善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路徑,來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高職院校 優化
一、高職院校的特點和現狀
第一、高等職業教育領域乃至整個社會對現代化高等職業教育的研究、宣傳不夠,特別是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性質、規律、特點研究不系統不深入,再加之高等職業教育的院校相當一部分是由成人高校或中等職業類院校轉型而來,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必然受到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和模式的束縛。要使廣大教職工擺脫束縛,熟練把握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規律和性質,接受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還有一個較長期的過程。
第二、由于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不僅要具備大學層次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因而對在校學生的實驗實訓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多數院校的硬件條件非常差,實訓條件還不能得到基本解決,特別是最基本的校舍條件也正在嚴重制約著學校辦學事業的發展。
第三、現有師資隊伍的數量和整體素質還不能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首先,表現在專職教師數量明顯不足,而兼職教師占的比例偏大,整個專兼職教師隊伍的職稱結構也不合理,層次偏低,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根本保證。其次,既精通專業理論又具有十分熟練的動手操作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十分緊缺。再次,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陳舊落后,不能適應應用型、技能型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二、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為全面了解當前高職院校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情況,提供真實、客觀的信息資源,對部分高職院校走訪調研,采取隨機抽樣的形式對幾個職業院校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經過調研數據分析,參與本次調查問卷學生1500余人,如下:
(1)從性別來看,男生782人,女生697人,男生比例略高于女生比例;
(2)從政治面貌來分析,普通群眾、共青團員、預備黨員、中共黨員、民主黨派的人數分別是51人、1241人、51人、136人、0人,所占總人數的3.4%、83.9%、3.5%、9.2%、0,從中可以看出團員占據高職學生的較大比例,黨員和預備黨員在高職學生中的數量明顯較少;
(3)從調查對象的年齡來看,年齡跨度設為17周歲一25周歲之間。根據對調研問卷的數據分析,再結合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基本情況,總結出高職院校大學生在認知水平、個體心理、道德情感以及目標需求上呈現以下特殊性。
(一)認知水平差異較大
高職院校生源中農村學生、貧困家庭學生的比例較高。在統計數據中,有50.6%的學生來自農村,20.7%的學生來自城鎮,而來自城市的學生所占比例為28.7%。農村和城鎮學生構成了高職學生的主要部分。可以看出農村學生、貧困家庭學生占高職院校生源中的比例之高。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則是受到家庭經濟狀況、父母教育程度、地區教育資源的影響。但畢竟高等職業教育使這些農村學生、貧困家庭學生同樣獲得了“上大學”的機會,同時也促進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進程。但不可否認的是,與城市學生相比,農村學生普遍存在著性格內向、自尊心強、不善于表達等特點,進入高職院校后生活環境發生很大變化,短時間內在生活習慣和交往方式上難以適應。
(二)部分個體心理失衡
調查問卷顯示,在回答“做人比做事、做學問更重要”這一個問題時,分別有6.9%的大學生選擇“不清楚”,15%的大學生選擇“難以判斷”;在對“個人只有在集體中才能更好地發展”這一問題的回答時,僅有52.9%的大學生選擇“同意”;在看待“在考慮利益問題時,應首先考慮國家和集體”這一觀點時候,也仍有19.5%的大學生選擇“不同意”,23.1%的學生選擇“難以判斷”,從這些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出,一些大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不強,缺乏必要的價值評判標準。另外,由于高職大學生在心理發展上尚未完全成熟,尚未形成正確的金錢觀,以調查問卷中的數據為分析,有高達31_1%的大學生同意“金錢是衡量人生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由此,從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一些高職大學生在對待一些問題上缺乏必要的價值判斷標準。
表1高職院校大學生的人生觀態度(%)
觀點同意不清楚或不同意難以判斷
金錢是衡量人生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31.1 49.4 19.5
做人比做事、做學問更重要78.1 6.9 15
個人只有在集體中才能更好地發展52.9 20.7 26.4
在考慮利益問題時,應首先考慮國家和集體57.4 19.5 23.1
否認為人生只要努力,一定就會有回報47.1 25.3 27.6
(三)責任意識不強
高職大學生在回答“您了解中國夢的內容嗎?”這一題目時,選擇A(了解)、B(不了解)、C(說不清)的比例分別為54%、16.1%、29.9%。從數據中可以看出了解中國夢的學生占多數,且他們都希望通過接受高職教育而提升自身綜合能力,但仍然有一部分高職大學生對這一國家極力倡導的主張置若罔聞,雖然不能因高職大學生不了解中國夢思想而對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有所質疑,但是說明其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表2高職院校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
觀點同意不同意說不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62.1 11.5 26.4
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63.2 8.1 28.7
是否了解中國夢的內容54 16.1 29.9
實現中國夢就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67.8 12.6 19.6
(四)目標需求多元
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目標需求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對高職教師、教學課程體系以及社會實踐實習等都提出了新的需求,價值訴求也逐漸提高。數據顯示,當前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對高職教師隊伍、高職教育課程體系以及社會實踐實習活動不滿意,另外大約每個問題都各有20%左右的大學生認為“無所謂”,這都充分體現了當前高職大學生對當前的高職院校的教師、課程體系以及社會實踐實習等抱有更高的目標,而因目標需求不斷提高,也愈加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
表3高職院校大學生對學校工作的滿意度(%)
觀點滿意不滿意無所謂
您滿意當前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安排嗎23.4 53.1 23.5
您滿意當前高職教師隊伍的結構組成嗎35.2 46.5 18.3
您滿意當前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和實習活動嗎30.5 46.8 22.7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載體和新途徑
面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變化和新特點,需要從各方面不斷轉變觀念,創新模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時刻關注學生成長發展,努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結合實踐教學拓展思想政治教育
當代的高職院校學生興趣廣泛、行動積極、求知欲強、創造力強、好奇心強,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滿足他們探索新知識、渴望發揮自身潛力,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才能真正達到實效,實踐教學與實踐活動的開展正是理論與實際最好的連接橋梁。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思想政治教育
主題教育活動是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有效載體之一,通過一系列符合學生特點、貼近學生實際、以學生為本的主題教育活動,比如:三月“學雷鋒樹新風”、“五四精神”、國慶、“一二·九”等道德品質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以及寢室文化建設、創新創業活動、“法制進校園”、“中國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學文化學習等活動,使大學生認識到時代所賦予的崇高歷史責任和使命,繼承和發揚先輩們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增強學生的愛國愛校之情,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引導他們樹立創新創業意識,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形成正確的行為方式,增強法制觀念,懂得運用法律約束和保護自己,增強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三)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
在如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中,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培養教育對象把握時代脈搏、勇于迎接時代挑戰、走在時代前沿,以時代使命為己任所需素質的教育活動,具有鮮明的主體性、實踐性和創新性。
(四)運用新媒體優化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體作為傳播思想和文化的主力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借助和運用新媒體建成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教育網站和網頁,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既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途徑,也克服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單調陳舊的缺陷,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多樣的信息,多元的渠道,多面的視角,才能真正形成網絡內、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五)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促進思想政治教育
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社會現狀,當代高職院校的學生所承受的心理壓力,產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心理素質問題已成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逐漸被家長、學校、社會所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結合,是新時期培養健康合格高職人才的著眼點,是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