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吉莉君
美國哈佛大學珀金斯教授將智力表示為:智力=智商+策略+內容知識。同一環境下,人在智商和基礎知識方面不會有太大的差異,顯然,策略是影響智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個體學習中,學生是否會學,是否善學,其根本區別就在于對策略性知識領悟的多少,運用得是否靈活。新課程將“策略”明確納入數學學習的范疇中,意在凸顯“策略意識”對人的數學思考以及個性發展的重要性。
近期我執教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表》第一課時,潛心探索,點滴積累, 偶發思考,有所頓悟。
策略存在于一切問題之中,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或多或少地體現了策略的朦朧意識,但策略的獨特性又常常使問題表現出非常規性,無形中增加了策略學習的難度。教學中,從主題策略的需求出發,緊緊抓住 “認知基礎”這個根,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進行必要的舊知回顧、新知鋪墊,既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又為策略模型的建立進行巧妙孕伏。
【片段一】問題切入,感知“策略”魅力
出示題目1:媽媽買了3本相同的練習本,一共多少錢?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圖1。
師:我們就來補充一個條件。
出示題目2:果園里有3行梨樹,每行9棵。
師:那你能根據這兩個條件,提一個合適的數學問題嗎?
生:一共有梨樹多少棵?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圖2。

圖2
在教學中,“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價值更在于一種數學思考。因此,課始的回顧、初探環節的設計,為新知學習做好認知和方法上的準備,勾起學生對從條件想起和從問題出發兩種已有策略的回憶,明確了數量關系,口答了計算過程,這些都為列表法成為探索新知的策略做了巧妙孕伏。
策略具有比較廣泛的適用性,它不僅能有針對性地解決某類問題,而且對不同領域的問題的解決也具有方法論上的意義。策略的形成,唯有通過學生的自主建構。因此,要達成策略教學的目標,教師首先需要精心選取適宜體現策略價值的數學素材、數學問題,使學生自然生成策略運用的意識,于自然中感悟策略的意義與價值。
【片段二】實踐研討,體驗“策略”形成
師:請同學集中注意力,給你5秒鐘的時間觀察題目。(5秒后隱去題目)
師:你能復述一下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嗎?
生:忘記了、條件太多了……
師:能不能想想法子,把這些有點亂又有點繁的信息整理整理,把它們變得簡潔一些、有序一些?(板書:簡潔、有序)
老師精心創設了巧妙的情境,將一閃而過的題目作為研究的素材,呈現紛繁的信息,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整理的需要,領會整理的價值。策略問題解決的目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讓學生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在體悟與反思中落實“策略”。因此,教學時我們應該從“策略”的角度來遴選問題,要樹立“素材服務于策略需要”的目標意識。
“策略”是一種思想意識,無法傳授,需要學生通過在具體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去體驗、去感悟。策略的這種體驗性決定了策略的教學必須在“觀察、思考、猜測、操作、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維成分的活動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自主建構,依靠學生的不斷體悟與反思予以落實。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中要注重數學問題的學習過程的錘煉,這個過程具體來說包括形成策略時教師“導”與學生“練”的過程。
【片段三】拓展延伸,指導“策略”應用
1.出示練一練第1題
師:看看這兩張表格,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四年級的相關信息重復整理了。
師:當出現了兩個或多個問題時,我們可以整理出所有信息,使用的時候再去進行選擇,這樣更簡潔一些。
2. 出示練一練第 2 題
師:如果不把整理的過程寫出來,你還能解決這個問題嗎?獨立完成并匯報。
師:當我們遇到一些條件和問題相對簡單的時候,我們可以在題目上畫一畫、標一標,或是在我們的大腦里整理一下,這樣對解題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列表整理的本質在于發現條件和所求問題之間的“對應關系”,教師抓住學生整理信息時原生態的、多樣化的資源,對學生真實記錄單的層層對比中,凸顯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指導,讓學生經歷了從看得見的“有形表格”到想在心里的“無形表格”的思考、演變過程。有了這樣的思想引領,從有形到無形,豐富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和綜合素養。
策略的建構應更多地關注“物質基礎——解決問題中的‘問題’”這個根。巧妙的情境,讓學生有一個尋求策略的理由;深刻的經歷,讓學生有一個體驗策略的過程;及時的反思,讓學生有一個提升策略的契機;靈活的運用,讓學生有一個展示策略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