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
【摘要】現如今,社會發展進入網絡信息技術時代,商業銀行在這一背景中針對金融業務不斷優化,同時,強化風險險管理體系,以此提高商業銀行金融業務服務質量。然而風險管理體系建立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問題,導致商業銀行改革舉步維艱,基于此,結合金融業務實際情況,探索風險管理體系優化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商業銀行 互聯網金融業務 風險管理 管理體系
前言:近年來,商業銀行正處于改革的關鍵階段,商業銀行從金融業務創新工作人手,在金融業務整頓的前提下,合理管控金融風險,以此優化風險管理體系。在此期間,巧妙滲透互聯網技術,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這對商業銀行穩健發展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本文這一論題具有探究必要性和迫切性,論題分析的現實意義較顯著。
1基本現狀及問題
1.1現狀
網絡信息時代悄然而至,互聯網金融趨勢越來越明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過程中,為提高自身競爭實力,應遵循時代發展規律,確保所提供的金融業務能夠滿足客戶需要。互聯網+金融模式應運而生,該模式形成、應用后,對傳統金融業務模式產生了較大沖擊,與此同時,多種類、多類型互聯網金融業務相繼推擠。互聯網金融業務在豐富用戶體驗的基礎上,滿足用戶個性化需要,如螞蟻花唄、網上支付、余額寶等業務獲取了一致好評,間接分析可知,傳統金融業務市場份額逐漸減少,與此同時,金融機構體系格局合理化調整。互聯網金融業務為用戶帶來方便的同時,風險管理體系建立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具體問題總結如下。
1.2問題
首先,操作風險。金融業務推出快捷支付、移動支付方式的同時,手機客戶數量相應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移動支付業務任務量,從數據顯示中能夠看出,2014年三季度移動支付金額達到12萬億元,2015年支付金額達到18萬億元。然而支付便捷性與風險性同步存在,最為常見的風險來源于網絡詐騙,尤其是短信詐騙,不法分子以假冒銀行的身份詐騙用戶財產,導致用戶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同時,商業銀行信譽度也會受到不利影響。
然后,信用風險。商業銀行提供貸款服務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即中介貸款,第二種即網絡平臺貸款,由于我國現有信用環境管理不當,進而貸款服務執行期間經常出現違約還款、非法借貸等行為,如果商業銀行處理不及時,則大大增加信用風險。
最后,法律風險。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業務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相關法律協議以及合同的法律保護工作不到位,并且執法力度較弱,最終會為互聯網金融業務開展起到阻礙作用。
2風險管理體系優化措施
當前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業務管理工作存在一定問題,已有問題延時處理,亦或是問題處理不當,會大大增加金融風險,最終互聯網金融業務處理效果達不到預期要求。對此,應探索風險管理體系優化措施,以此強化互聯網金融風險,確保商業銀行金融業務安全、順利開展。
2.1創新互聯網風險管理思想
商業銀行金融業務管理者以及員工應不斷創新風險管理思想,并提高金融風險辨別能力,將金融風險預防工作和管理工作具體落實。互聯網背景下,商業銀行內外部環境十分復雜,互聯網金融業務量不斷增多,作為金融業務管理者,更應平衡好收益與風險之間的關系,針對商業銀行風險全面預防,在滿足金融服務需要的前提下,引導各項金融業務有序處理。只有與時俱進的創新互聯網金融業務管理思想,才能規范金融業務處理行為,這對互聯網金融業務優質、高效開展有重要意義。
2.2建立健全金融業務監管體系
由于互聯網金融業務在我國實踐時間較短,新型業務模式實踐的過程中,需要政府正確引導、加強監督,以此規避金融業務風險,為商業銀行營造健康的、安全的內外部環境,這對金融業務穩健處理有重要意義。相關部門針對互聯網金融產品升級、金融渠道拓展、金融服務平臺創新等工作積極鼓勵,并提供可靠支持,制定并執行監管政策,以此規范互聯網金融業務管理行為,針對不法互聯網金融行為嚴肅懲處。
2.3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風險防范
互聯網時代發展的過程中,先進信息技術為其提供了可靠支持,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金融風險防范,不僅能夠創新傳統風險管理方法,而且還能為拓展金融風險管理者的思路。商業銀行應用數據挖掘技術管理金融風險,即在客戶群體識別的基礎上,為目標客戶提供相應的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金融業務風險。除此之外,應用數據技術建立動態風險監管體系,利用該體系完成風險的多角度、多方面抵御,以此滿足金融改革需要。因此,商業銀行管理互聯網金融業務時應發揮先進技術優勢,這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穩健發展有重要意義。
結論:綜上所述,網絡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商業銀行利用先進技術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同時,探索互聯網金融業務管理模式,這不僅符合現階段商業銀行持續發展需要,而且還能大大降低商業銀行金融風險。商業銀行穩定、安全發展,這對我國和諧社會構建、社會經濟水平提高有促進作用,有利于深化商業銀行改革,優化金融服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