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笑輝
摘要:二外日語的學習對于日語學習者而言既是語言的學習過程,也是體驗日本文化的過程。二外日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至關重要,應引起授課教師的足夠重視。本文以“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下的日本文化導入為切入點,探討二外日語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 二外日語 文化導入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5-0020-02
與日語專業的很多學生把就業當作第一目的學習日語不同,二外日語的學習者絕大多數是因為喜愛日本文化而選擇學習日語。與此同時,絕大多數學習者希望通過二外日語的學習增加對日本文化的了解及理解。因此在二外日語的教學中,教師在講授日語這門語言的同時,合理、巧妙地導入相關日本文化對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習效果至關重要。
一、“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是由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卡爾·羅杰斯率先提出的,目前已經成為西方的主流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則是針對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出的,近年來,越來越為我國外語教學者所接受,也為外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強調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要求所有的教學活動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展開,主張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要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它提倡學生參與決定教學內容,力圖使學生自己的輸入成為主要的教學內容資源,并成為整個學習過程的中心;主張充分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覺性和自信心;主張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各個環節中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導者。(李卓,2014)
二、“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下的日本文化導入
在二外日語教學中,傳統的文化導入方式通常是通過教師的課上講解實現的。教師往往通過自己的經驗或個人所長決定文化導入的內容,控制文化導入的時間,致力于讓文化導入成為語言教學的畫龍點睛之筆。這要求教師必須有敏銳的觀察力、與時俱進的知識儲備,才能準確應對學生的需求,實現預期教學效果。反之則會造成“對牛彈琴”或是所講內容或深度“喂不飽學生”的結果。而“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下的日本文化導入,則是把文化導入的主導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選擇文化導入的內容,到講臺前進行文化導入的講解。這種方式可以避免以上“尷尬”。為達到預期學習效果,“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下的日本文化導入應保證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自始至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占據著主體地位,是整個教學活動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自始至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要抱著“服務好學生”的良好心態。因此,在日本文化導入內容的選取、導入方法的采用等方面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點和接受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提供與上課內容相關的幾個文化導入點供學生參考,讓學生以投票的方式決定最被大家接受的內容之后,讓學生在課下準備,最終以課上發表的方式進行文化導入。
(二)注重合理啟發與引導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下的日本文化導入,雖說學生是自主者、參與者,但教師的合理啟發與引導,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跨文化交際能力,促發學生自身的能動性等往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點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一致,即做到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了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未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下進行日本文化導入時,教師可以在選取文化導入內容的過程中,先針對相關文化背景進行簡單講解、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升學習興趣,最終把文化導入以學習任務的方式交給學生去完成。在此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同時在任務大小、難易、具體內容的選取及發表時間等方面進行適當干預,而為保證學生發表內容的可控性和正確性,教師需要在學生發表前認真閱讀學生的發表內容,并給出合理化建議,也應在發表后做以簡單總結,糾正學生發表過程中的一些失誤或錯誤,補充學生沒有提及的相關重要內容。
(三)鼓勵式教育的介入
鼓勵式教育法,是一種在寬松、和諧、愉快的氣氛中,使學生以自信、自強、進取的態度去完成學習任務的教育方法。(黃杰波,2010)在二外日語教學中實施鼓勵式教育法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作為文化導入的主導者進行發表時,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要抱著寬容的心態,要學會欣賞學生,更應該不惜通過語言或者非語言的表現形式,表達對學生努力的認可和贊美。這一點對于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至關重要。對于學生而言,任何一個文化導入任務的完美完成都絕非易事,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最終,還要通過自身的歸納總結,濃縮在課上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而為了提升發表效果往往還要制作成PPT文件,插入大量的圖片、動畫等,可以說學生想要很好地完成任何一次任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當然對其而言也都是一次很好的學習及能力提升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每一次鼓勵和認可則如同催化劑一般,會取得極佳的催化效果。
(四)注重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是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之一,也已成為現代企業取得成功的保障。因此,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在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容忽視。二外日語教學過程中很多日本文化導入任務往往靠個人努力是很難完成的,需要團隊合作完成。學生往往在通過與同伴分工協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才能深刻體會到協同一致才能完成目標的道理,同時可以互相啟發、互相學習,更清楚地認識自身的能力與不足,從而增強繼續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構建合理的成績考核評價機制
合理的成績考核評價機制在促進學生學習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能起到導向、檢查、反饋與調節的功能。學生的每次日本文化發表都是一次努力奮斗的結晶,其努力程度與發表效果息息相關。而合理的評價對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學習效果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對于學生的每一次發表效果及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工作態度及所起的作用教師都應有清晰的記載和合理的評價,并最終作為學生學習成績的一次重要考量加以保存。
總之,“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下二外日語教學中的日本文化導入,教師只有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合理地設計學習任務,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動性,構建合理的成績考核評價機制,才能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三、實際教學效果與反思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下的日本文化導入,在二外日語教學中,收到了一定的實際效果。筆者對自身所在吉林外國語大學49名二外日語學習者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這種文化導入方式的效果持肯定態度的回答人數為49人,即100%。約94%(46人)的學習者認為通過這種方式學習日語,拓寬了自身的知識面,增強了自身跨文化交際能力,尤其是了解到了許多自己原本不知道或者課本上介紹不夠詳細的日本文化;約92%(45人)的學習者認為這種學習方式對自身學習興趣的提高有所幫助;其中,回答有很大幫助的人數為40人,約占總人數的82%。認可在與同學共同完成日本文化導入任務的過程中促進了同學間的交流,增強了團隊協作意識,有助于大家共同進步的人數為41人,約占總人數的84%。可以說“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下的日本文化導入,對提升二外日語學習者的學習效果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四、結語
通過合理的任務設計,“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下的日本文化導入,在二外日語教學中,的確在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收到了一定的實際效果。但不可否認的是,二外日語課時有限,學習者語言能力的培養畢竟是最重要的教學目標,怎樣合理分配語言學習和文化導入時間比例,選取最具教學效果的文化導入內容,讓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相輔相成,實現學習效率的最大化還需要進一步的考量。
參考文獻:
[1]黃杰波.淺談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運用鼓勵式教育[J].科技資訊,2010(2):189.
[2]姜芳,劉海軍.高校培養大學生團隊精神路徑探析[J].現代交際,2017(8):109.
[3]李卓.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探究[J].價值工程,2014(4):260-261.
[4]瑪麗埃倫·韋默.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給教學實踐帶來的五項關鍵變化[M].洪崗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5]王春娣,金力,紀雪梅.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方法改革——“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2):78-80.
[6]岳峰.關于將日本文化導入高校二外日語教學的探討[J].科技展望,2014(20):42-44.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