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馳
摘要:在馬克思主義的各項關鍵思想中,生態思想構成了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對于生態思想如果要著眼于深入加以探究,則有必要將其置于存在論、生態學以及生態文明的視野下,運用綜合性的視角來探析生態思想蘊藏的深層次內涵。因此可見,馬克思生態思想在根本上構成了學術領域的珍貴資源,對其應當予以全方位的詳細梳理,從而得出核心性的生態思想內涵,并且將其適用于現階段的生態建設實踐。
關鍵詞:馬克思生態思想 基本內涵 相關研究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5-0213-02
從生態學的視角來講,馬克思生態思想最根本的宗旨在于愛護自然界,對于自然界予以必要的關注與尊重。因此可見,上述的生態思想側重于倡導適度予以生態開發,然而針對控制并且損毀生態的不良行為應當予以摒棄。近些年以來,各地都在面對多種多樣的生態難題,因此有必要深入探析馬克思理論范疇內的生態思想,確保能夠將其融入當前的生態保護,在此前提下凸顯了上述生態思想具有的指引價值。
一、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具有的深層內涵
長期以來,學者針對馬克思生態思想都給予了多層次的深入探析,從而歸納出與之相應的各項探究成果。經過全方位的闡釋以及梳理,可以得知馬克思的生態思想容納了多層次的生態內涵,對其有必要建立于科學性的分析視角下。截至目前,與生態思想有關的各項研究正在逐步達到健全,從而揭示了如下的深層思想內涵:
(1)自然生態論的內涵。從自然生態論的視角著眼來探析馬克思構建的生態思想,其中核心宗旨在于保障生態并且尊重自然。依照自然生態論,自然界并非單純構成了物品發源地,而是應當將其視作特定的生態體系。反之,人類如果將自然界單純看作索取原料的天然產地,那么將會遭受自然界對其的報復。
由于受到多種多樣的人類影響,當前的自然系統整體上趨向于瀕臨滅絕,對此應當著眼于全面加以保護。在馬克思看來,自然界融合了多層次的內部要素,其中涉及全方位的能量循環、物質交換以及信息交換。作為人類而言,其應當致力于創建良性的全新生態循環模式,確保正常實現整體性的生態運行。
(2)工業化的生態論內涵。依照馬克思的有關論點,當前較多種類的自然災害都源自現階段的工業化。究其根源,就在于工業化進程涉及破壞生態的某些方式。因此可見,現階段在施行工業化的全過程中亟待轉變既有的模式,對于掠奪式與控制式的傳統生產行為予以全面摒棄。因此可見,建立于工業化視角下的生態論側重于協調自然與人類,同時也批判了傳統模式下的工業發展模式。人類如果過度毀損了生態,那么自身賴以存活的空間將會被迅速縮減,以至于無法正常實現自身的存活。
(3)勞動生態論的內涵。勞動生態學建立于生態循環的視野下,其主要涉及循環交換,對于能量、物質以及信息都要將其納入交換與循環的視角。依照馬克思的根本原理,人類以及自然界之所以能夠緊密融合成為整體,其根源就在于勞動的作用。同時,馬克思創建的勞動概念本身也包含了體系化的多層次交換與循環,對于上述的循環都要將其納入有機生物圈的具體構成中。因此可見,勞動本身構成了銜接人類社會以及生態要素的必要紐帶,同時也能夠推進全方位的系統循環。
二、生態思想在現階段的指導意義
從根本上來講,馬克思創建的科學生態思想蘊藏了深層次的生態保護內涵,其建立于生存生態論的前提下。進入新時期后,面對嚴重性的生態毀損以及生態污染,有關部門應當著眼于重構原有的當地生態體系,通過運用因地制宜的舉措來保障生態。具體在現階段的實踐中,馬克思生態思想體現為如下的指引價值:
(1)全面轉變生態觀。目前在全面創建生態文明的有關舉措中,關鍵在于實現生態觀的整體轉型。具體而言,對于控制自然的傳統思路應當予以全面摒棄,將其轉變成和諧共生的新型生態思維。這是由于,生態現狀直接關乎生存,而并非單純局限于表層性的自然問題。馬克思在創建生態論的前提下,對于生態問題置于首要性與核心性的特殊地位,認為反觀現有的自然狀態可以獲知現階段的人類生存狀況。因此可見,在破壞生態的狀態下,資源利用將會呈現日益緊張的趨向,同時也凸顯了尖銳性的生態與經濟矛盾。
因此從現狀來看,對于當前的生態認識應當著眼于全面加以轉型,重新構建生態生存觀。在保護生態的有關實踐中,關鍵舉措在于緊密融合科學規劃并且優化配置各類現存資源,確保將生態保護視為優先性的特殊保護對象。
(2)創建適合各地現狀的生態文明模式。各地在創建適用于自身的生態文明模式時,應當秉持因地制宜的根本思路,在此前提下致力于構建優良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綠色發展機制。創建高水準的生態文明,此項舉措不能夠脫離各地現有的真實狀況。因此在目前時期,有關部門還需致力于構建共生性的和諧生態氛圍,對于潛在性的自然規律予以全面遵從。
針對不同區域而言,與之相適應的生態建設模式也應當體現為差異性。與此同時,對于城鄉民眾在現階段的生態需求以及物質需求應當給予同等關注,而不能夠單純局限于經濟水準的提升。創建生態文明只有做到了上述的改進,才能夠助推現階段的宜居城市建設,對于共享以及共建優質的全新生態環境提供必需的支撐。
(3)提升綠色發展的水準。綠色發展方式應當吻合現階段的社會各領域狀態,在秉持綠色發展的根本思路下,應當能夠緊密銜接社會問題以及生態問題。具體而言,針對日常性的消費與生產有必要妥善構建二者的內在聯系,對于恢復原有的自然生態給予更多關注。有關部門在現階段應當更多致力于關注民生,同時還需轉變傳統消費模式,對于合理性的消費思路予以提倡,摒棄浪費與鋪張的不良消費行為。這是由于,針對當前的消費需求如果能將其置于全方位的控制下,則有助于消除多種多樣的能源浪費,此項舉措符合了綠色發展的思路。
近些年以來,很多地區都呈現氣候轉暖、異常性干旱以及臺風等極端氣候。這主要是因為,人類對于原有的生態模式予以破壞,因而自身陷入了凸顯的生態危機中。為了創建持續發展的新型生態路徑,有關部門亟待強化現階段的生態管控理念,對于當前顯著的生態危機給予更多關注。在秉持綠色發展的路徑基礎上,對于污染性較強或者能耗較高的不良行業應當予以淘汰,與此同時著眼于引進新型的綠色產業。
三、結語
進入新時期后,各地都在著眼于建設高層次的生態文明。創建優良的生態文明,其中關鍵舉措應當包含協調現有的各類資源并且保護當地生態,在此基礎上創建宜居性的美好和諧生態。因此從當前來看,馬克思創建的生態思想仍然體現為宏觀性的指引價值,對其如果能夠透徹予以闡釋那么有助于指引現階段的生態建設。在未來實踐中,對于生態保護還需緊密結合馬克思創建的生態思想,從而全面服務于各地生態保障水準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曉敏,楊先農.綠色發展理念:習近平對馬克思生態思想的豐富與發展[J].理論與改革,2016(5):50-54.
[2]羅川,倪志安.論馬克思生態思想“實踐的三重維度”[J].理論月刊,2016(1):11-15.
[3]江麗,賀祥林.近二十年來國內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思想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3):308-313.
[4]莫江平,付芳.國內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研究述論[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7(6):69-73.
[5]楊衛軍.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研究述評[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3(1):4-9.
[6]李東松,李京文.馬克思生態思想基本特征及其指導意義[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3):35-41.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