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會
【關鍵詞】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影響;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4—0022—01
當前,由于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其子女大多數滯留在農村,于是教育就面臨一個新的問題——留守兒童教育。受農村整體經濟、文化及教育發展相對滯后等因素的影響,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不盡如人意。因此,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對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及教育等各項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意義重大。
一、家庭教育缺失
教育不僅關系留守兒童當前學習和生活,而且對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當前,留守兒童面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有研究者曾經對242名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進行測試,其結果顯示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很突出,與正常監護子女差距很大,心理問題明顯多于其他兒童。多數留守兒童父母背井離鄉,遠離孩子,家庭經濟不樂觀,家庭教育更是不理想。大多家長只是要求孩子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無法真正理解知識的重要性。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他們的父母外出,在家沒人看管,祖輩隔代監護并不能起到父母親自教育的作用,平時的監管也不到位,在學業上,大多數爺爺奶奶無能為力。很多留守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去干農活,因此,對大多數留守兒童來說,他們的家庭教育是缺位的,無法與學校形成真正的合力。
二、影響學業的因素
當前,由于各種原因,農村學校的教育資源尚不充裕,教學質量偏低。留守兒童的學習沒有一個好的指引者,也無法得到足夠多的幫助,所以很大一部分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都不是很理想。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差的原因可以歸結于以下幾個方面:學校方面,農村的師資力量、教學設備、教學質量都跟不上。部分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無法完全達到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更不用說教育學生成才的更高層面的要求了。家庭方面,為了生計父母外出打工,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不是很高,導致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程度不夠重視。有些家長認為,農村孩子走學習這條路并不一定能出人頭地、學業有成,因此在農村,個別家長給孩子的學業定位于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監護方面,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低的一個很重要因素是隔代監管。作為一個特殊的監護群體,祖輩監護人普遍年齡都很大,文化素養低,在學習上不能幫助孩子、引導孩子,與留守兒童的思想觀念有很大的差異,導致留守兒童的自律性很差,學習成績無法得到有效提高。
三、留守兒童的教育對策
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不僅僅是農村兒童的學校教育問題,已經成為現實農村中很復雜的社會問題。其中又包括了很多方面,如,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心理健康、思想道德、行為習慣、人身安全等,它不僅僅影響著留守兒童個人的生活學習。因此,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不僅是他們的前途以及家庭的未來,還會影響到我國的人力資源發展、社會是否安定、公民的思想道德修養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理由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要有擔當意識,教育好每一個留守兒童。
一是要充分發揮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關愛功能,學校應該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懷與幫助,真正履行作為留守兒童社會化過程中最重要場所的職責。加強學校的寄宿制建設,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也要加大力度,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加大對留守兒童的社會關愛,構建留守兒童監護網。使留守兒童順利地接受九年義務教育,讓他們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想,從而主動學習。
二是要加大政策調整力度,構建全方位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教育對社會發展至關重要,教育事業影響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留守兒童在社會上被視為弱勢群體,他們的健康成長、學習生活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幫助。因此,學校、社會要從宏觀上著眼,從微觀處入手,全方位構建留守兒童的關愛體系,從政策、教育、協助等多方面入手,幫助留守兒童從小形成正確道德觀念和學習意識,九年義務教育學校應加大對留守兒童的管理與教育,將留守兒童培養成有用之才。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