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屹 林芳 文宇 熊鹿 唐偉
【摘 要】:目的 分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實施經橈動脈途徑行冠脈支架植入術治療后患者的心肌纖維和左心功能的改善情況。方法 將2015年1月~2018年1月13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參與研究的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67例)和對照組(67例),對照組患者實施經股動脈途徑行冠脈支架植入術治療,實驗組患者實施經橈動脈途徑行冠脈支架植入術治療。結果 參與本次研究之后,實驗組在心肌纖維和左心功能的改善情況方面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之后的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實施經橈動脈途徑行冠脈支架植入術治療之后患者的左心功能改善情況效果顯著,患者的心肌纖維化狀況和術后并發癥也得到較好的控制,說明經橈動脈途徑行冠脈支架植入術治療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療及患者的左心功能增強方面有較好的推動作用,在臨床應用上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經橈動脈途徑行冠脈支架植入術;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纖維化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rovement of cardiac fiber and left heart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via radial artery approach. Methods 134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8were studied. Will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67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67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via femoral artery coronary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for patien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lementation through radial artery pathway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he study, the improvement of cardiac muscle fiber and left heart fun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data after the study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in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via radial artery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eft heart function improvement effect is remarkable, myocardial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statu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lso get better control, that line through radial artery coronary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left heart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enhanced good role in promoting, has promotion valu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via radial artery rout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yocardial fibrosis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1
前言
冠狀動脈血流的減少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因,當前臨床上主要通過冠脈支架植入術對患者進行治療,冠脈支架植入能夠疏通阻塞的冠狀動脈,恢復冠脈的血液循環,經股動脈途徑行冠脈支架植入術是傳統的冠脈支架手術方式,但這種手術方式在術后并發癥較多[1],而經橈動脈途徑行冠脈支架植入術治療的方式彌補了經股動脈手術的這一缺陷。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1月~2018年1月13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參與研究的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67例)和對照組(67例),實驗組中男性患者38例(56.72%),女性患者29例(43.28%),平均年齡為(65.3±3.7)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36例(53.73%),女性患者31例(46.27%),平均年齡為(67.3±3.5)歲。對照組患者實施經股動脈途徑行冠脈支架植入術治療,實驗組患者實施經橈動脈途徑行冠脈支架植入術治療。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年齡均在60歲以上,均有急性心肌梗塞病史,患者及患者家屬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精神疾病患者;肝腎肺功能損害者;血液疾病患者。
1.3 方法
根據患者入院時各項常規檢測的數據對患者實際狀況進行評估,手術前口服量各為300毫克的氯吡格雷和阿斯匹林。患者在手術過程中保持仰臥體位,手術之前半小時對患者實施局部麻醉,待麻醉效果產生之后對患者實施手術。
對照組 用18G的穿刺針對腹股溝韌帶進行穿刺,在穿刺針中注入動脈鞘以穿刺股動脈,將肝素注入,在患者體內植入造影導管,通過導管注入造影劑,對動脈進行造影,之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導引導管、鋼絲、球囊及支架的型號,手術完成后拔出鞘管,包扎創口,并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創口,使用繃帶捆綁患者下半身,術后24小時再解除繃帶。
實驗組 穿刺針通過患者右臂的橈骨莖突上方2厘米處穿刺直至進入動脈鞘,將肝素注入,在患者體內植入造影導管,通過導管注入造影劑,對動脈進行造影,之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導引導管、鋼絲、球囊及支架的型號,手術完成后拔出鞘管,包扎創口,并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創口。使用繃帶捆綁患者下半身,術后8小時再解除繃帶。
1.4 觀察指標 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心肌纖維和左心功能的改善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專用軟件對本組護理實驗涉及到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檢驗水準a=0.05,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分別用均值標準差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左心功能改善情況對比 參與本次研究之后,實驗組在左心功能改善情況方面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附表1。
3 討論
冠脈支架植入是治療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手段,冠脈支架的治療原理是通過疏通患者閉塞血管,使相關動脈獲得血液灌注后恢復功能。傳統的冠脈支架植入術通過對患者的股動脈穿刺實施,但是股動脈在人體中的位置較為深入,且股動脈與靜脈和神經距離較近,使得手術實施的風險增大。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經橈動脈途徑行冠脈支架植入術治療在冠心病患者中逐漸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經橈動脈途徑行冠脈支架植入術治療對于患者的心肌纖維化有顯著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礙,血漿中的BNP水平升高就是心功能障礙產生的標志,且BNP水平越高,說明患者的心功能障礙越嚴重,結合研究結果顯示:參與本次研究之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心肌纖維和左心功能狀況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之前的數據不具有統計學的意義。參與本次研究之后,經橈動脈途徑行冠脈支架植入術治療的實驗組在心肌纖維和左心功能的改善情況方面優于實施經橈動脈途徑行冠脈支架植入術治療的對照組(P<0.05)。研究之后的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與任敏[3]文獻研究結果基本相似。說明:經橈動脈途徑行冠脈支架植入術對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臟功能情況方面有良好的效果,達到本次實驗研究的目的。
綜上所述,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實施經橈動脈途徑行冠脈支架植入術治療之后患者的左心功能改善情況效果顯著,經橈動脈途徑行冠脈支架植入術治療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療中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胡順玲,徐傳金.經橈動脈途徑行冠脈支架植入術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纖維化和左心功能的影響[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7,8(8):978~979
李智.分析經橈動脈途徑穿刺行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治療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7,7(14):76~77
李豫芳.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術對老年冠心病患者術后血管并發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7,7(7):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