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蘭
【摘 要】腦卒中是指急性腦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所致的局部或全面性腦功能缺損綜合征,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是非傳染性疾病。在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時,需要激發患者應對疾病的信心,采取措施來增強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以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本文主要圍繞腦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腦卒中;自我效能;自我管理
【中圖分類號】R2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2
前言
在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時,需要重視激發他們應對疾病的信心,為了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他們掌握相應的知識,并且要樹立堅強的信心。因為腦卒中患者能力的發揮與否,不僅需要相應的技能,還需要他們具有較強的自我效能信念。經過多項研究調查顯示,腦卒中患者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自我效能水平較低,為了制定合理的護理措施,為了對腦卒中患者自我效能的相關因素進行了解,就需要對腦卒中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1 理論背景
自我效能理論是以人類的行為或者動機來作為研究對象,該理論關注于人的主體意識對行為的控制作用,該理論源自于Bandura的社會認知理論【1】。而自我效能,則是指人們對于利用某項自己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主要是通過對行為進行控制與調節,以影響人們對行為的選擇,影響人們對困難的態度。自我效能感對于每個人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它能夠加強或者降低個體的動機水平,如果一個人的自我效能感較高,那么他們就會選擇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當任務開始之時,他們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即便遇到各種挫折,他們也能快速的恢復。與之相反,如果一個人的自我效能感較低,那么他們就會選擇一些簡單的任務,而當任務完成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或者挫折,他們就會產生放棄的心理。,自我效能對于每一個人都意義重大,決定著人們面對壓力時的處理能力。
2 自我效能影響因素的研究
2.1 社會人口學因素
多項研究圍繞社會人口學因素對各種類型的腦卒中患者的自我效能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最后的結果不一致。有相關研究顯示【2】,以下幾方面的因素對病人的自我效能有影響,(1)受教育程度、(2)居住形式、(3)家庭經濟狀況等,受教育程度較高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要高于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因為如果病人的學歷較高,他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那么他們獲取疾病有關知識的主動性也就會越強,這樣就會使他們接受疾病康復知識的效果也就會更好,另外,他們素質越高,那么運用知識 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就會更強,所以對于應對疾病的信心也會比那些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更高,其自我效能的水平也就更高。此外,從居住的形式來看,與家人一起居住的人要明顯高于獨居者。因為如果病人是與家人一起居住,那么其所獲得的支持也就更多,這樣就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去應對疾病,所以他們的自我效能水平就會比那些獨居者更強。而從家庭經濟狀況來看,家庭條件優越的人要高于條件較差的人。腦卒中是一類病死率較高的疾病,會消耗病患家庭巨大的醫療費,如果患者的家庭經濟條件較好,那么他們就能夠更有信心去應對疾病,他們的自我效能水平就會比經濟條件較差的患者更高。但是,也有一些調查研究與上述結果不一致,有專家研究結果顯示,如果患者的學歷越高,那么他們的自我效能就會越低;如果患者是自費,那么他們的自我效能要高于公費的患者【3】。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研究顯示,經濟收入不同,家庭經濟狀況的不同的患者,他們的自我效能之間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
2.2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日常生活活動(ADL)也就是人們衣食住行的基本動作,是人們為獨立生活來進行的基本的身體動作群。ADL能力主要針對于殘疾人群,通過對ADL能力的測定來了解他們的功能障礙程度。一般而言,個人自我效能期望與以下幾方面的信息來源有關,(1)直接性經驗、(2)言語勸說、(3)替代性經驗、(4)生理狀態等,在這之中,直接性的經驗對患者的自我效能的影響力最大。日常生活活動是每一人必須要親自去完成的動作,屬于患者的親身體驗,所以其能力的高低對腦卒中患者尤為重要,會影響到病人應對疾病的信心。有許多研究顯示,患者活動能力與其自我效能有著密切的關系,其活動能力越高,那么他們的自我效能也就會越高。因此,在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治療時,可以通過鍛煉患者的ADL能力,以得到提高其自我效能的水平。
2.3 身心狀態
腦卒中患者的病程比較長,病情還非常容易出現反復,并且會伴有各種功能的障礙,這使得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在這種背景下,腦卒中患者很容易出現焦慮以及抑郁的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一旦出現,就會使他們對疾病康復喪失信心。專家發現【4】,腦卒中患者的自我效能與他們自己當時的心理狀態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病人患有抑郁癥,會導致病人的自我效能水平明顯的降低,在對腦卒中恢復期病人的研究中發現,患者的自我效能與其抑郁的程度有關,如果腦卒中患者帶有一定的抑郁癥,那么他們會出現悲觀以及消極的情緒,這樣就會影響他們的康復信息,會降低他們的自我效能水平。
結語
腦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普遍處于較低水平,據調查結果顯示,腦卒中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受社會人口學因素、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身心狀態等因素的影響,而且腦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是動態可變的,是隨情境因素的變化而變化,隨個體的發展而變化的。因此,在臨床護理中,需要結合病人的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素來制定健康教育策略,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此外,在康復護理中,應使腦卒中患者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使他們能夠適應自己在醫院或者社會中的生活,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情的惡化。
參考文獻
Bandura A. Self-efficacy:toward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J].Psychol Rev,1977,84(2):191-215.
林蓓蕾,張振香,康佳迅,易景娜,張秋實,梅永霞,張亞奇.社區腦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影響因素及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02):451-454
李妹芳,朱海萍.慢性病病人自我感受負擔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7,1503:281-284.
趙振華, 陳璐, 王芳. 121例腦卒中患者出院后2周自我效能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 護理學報, 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