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光花
【摘要】管理會計是企業強化內部競爭力的關鍵,管理會計與供給側改革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本文對供給側改革對國有企業管理會計的影響進行了闡述,并重點對國有企業管理會計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發展之道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為新時代國有企業管理會計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國有企業 管理會計 創新發展
一、引言
供給側改革是一種結構性的改革,是實現供給與需求有機融合的發展戰略。目前,國家供給側改革進入深化之年,改革成效明顯,國有企業在供給側改革中更是發揮帶頭作用,去產能、去庫存、調整結構、創新發展、優化布局,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管理會計滲透在國有企業計劃、組織、督導、控制、決策、考核等多個關鍵重要環節及領域,為企業優化內部管理,規避運行風險,推動企業良性運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管理會計的發展、創新滯后,適應性不足,如何挖掘管理會計潛能,發揮企業管理會計積極作用,提高企業競爭力之路仍有待探索。
二、供給側改革對國有企業管理會計的影響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國有經濟相互作用,密不可分。供給側改革為國有企業提供改革環境,而國有經濟的發展為供給側改革提供動力。
(一)供給側改革影響國有企業管理會計系統和國有企業文化
供給側改革對國有企業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管理控制系統和企業文化產生影響,下面一一進行闡述:首先是對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管理會計是企業內部的會計形式,主要對企業內部負責。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信息共享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可想而知,信息系統就成為了管理會計發展的重要部分。第一,積極調整信息系統,使企業內部的財務系統等信息系統能夠得到很好的關聯;第二,利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對管理會計核算進行優化,以企業價值創造和價值管理為目標,實現網絡價值管理;第三,通過互聯網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收集和管理財務信息。其次是對管理控制系統的影響,供給側改革在促進管理會計實現價值管理的同時也促進了很多管理的新模式,一些國有企業銀行與信用社等形成了“財務+數據”的模式,這有利于提高管理會計與其他部門對接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二)供給側改革影響研究方式和增值環節
供給側改革促進管理會計的發展,與此同時,管理會計為供給側提供技術保障,它們之間是相互促進的,是一種交互的模式。管理會計參考供給側改革的思維方式來進行創新發展,從宏觀的供給側改革探索出符合自身管理會計要求的微觀研究方法,可以說供給側改革為管理會計的創新發展提供邏輯思維方式和環境支撐。而供給側改革可以通過管理會計構建管理體系的經驗來梳理國有企業與私企、國際企業的交流。供給側改革要求國有企業化解產能過剩,減少庫存,對管理會計職能定位進行調整,提高國有企業創新意識,建立健全的價值增值體系,實現價值創造和創新。
三、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管理會計的發展思路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管理會計要實現創新發展,不但要提高效率和質量,提高對價值創造的重視,將內部的業務、管理等進行優化整合,并對新模式加以開拓擴展,還要使管理會計生態化,保障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保持平衡。
(一)使管理會計生態化,對價值創造進行加強
在供給側改革和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下,使管理會計生態化,加強價值創造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使會計管理生態化。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存在有效資源閑置過多,無效資源大大浪費等問題,已出現資源耗竭現象。國有企業要使管理會計生態化,保證資源的合理利用,需要不斷強調財務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保證企業的財務活動和分析等與企業的發展戰略保持一致,避免開展無效的企業財務活動,從而造成資源浪費。管理會計生態化能夠使環境資源優化配置,使其使用效率最大化。其次,對價值創造進行加強。國有企業與國際先進企業相比,資源投入與產出比較大,生產效率較低,雖然那些停產或半停產、資不抵債等等的“僵尸企業”退出市場能夠在優化我國市場結構上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實現價值創造主要依賴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要始終將市場與客戶放在首位。此外,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發展應該脫離政府的保護,將管理、財務和業務三者進行有效整合,這一方面中國銀行是一個比較好的學習例子。目前來看,因為中國銀行的業務比較特殊,其基本上能夠實現管理、財務和業務之間的融合,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管理會計模式。
(二)從多方面發展創新管理會計
管理會計創新發展主要從信息系統創新、決策控制系統創新和價值增值系統創新三個方面進行。首先是信息系統創新。信息支持系統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系統,其融合了物流、財務和人力三大方面的信息數據。互聯網的發展要求信息支持系統涵蓋更多的內容,使信息資源容量快速增加,比如國有企業的資產編碼管理等。信息支持系統應該有科學的授權,使各部門能夠進行有效的信息交流;此外,信息支持系統應該包含反饋機制,能夠及時修改錯誤的信息。其次是決策控制系統創新。供給側改革能夠為國有企業提供制定戰略的邏輯思維方式,但在實際的制定過程中,融合管理會計職能的作用也不容小覷。決策控制活動是站在企業發展戰略的基礎之上的,要使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等成為制定戰略方案的一部分,要求管理會計的報告體系等能夠為企業戰略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建議。最后是價值增值系統創新。要求將財務管理供給來代替原來的需求導向,以及將經營發展質量代替收益指標導向。創新是在現有環境下保證會計職能得到有效實施的最便捷有效的方式,管理會計創新推動整個企業的創新,進而推動國家經濟的創新。
(三)將供給側改革對管理會計的作用進行強化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會計領域更加注重化解產能過剩,互聯網為進行大數據分析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技術支持,對數據體系的建立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并且能夠大大減少無效的資源以及產出,有效加強國有企業對市場和社會的有效供給。另外,要降低庫存量,從根本上減少庫存成本,最終實現“零庫存”;要充分消化生產能力,從生產的源頭來減少產能過剩現象;同時要減少杠桿化,我國國營企業的的資產負載率非常高,利用管理會計能夠對資金結構進行嚴格的把控,降低負債率。國有企業的劣勢是缺乏創新,在供給側改革和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時代,國有企業應該對科研提起重視,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來加強管理會計工具的研發,實現管理會計智能化。簡而言之,要將供給側改革的作用與管理會計職能相互融合,在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下,不斷進行創新。
參考文獻
[1]馮巧根.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J].會計之友,2016(07):12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