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濤 魏名婷
【摘要】現行縣支行國庫會計核算業務與監督采取二合一模式,這種監督方法存在三個弊端:一是監督效力弱化;二是問題整改難以落實;三是網點主管既是會計核算業務主管,又是監督人員的主管,有悖于相互制約的原則,使監督職能不能有效發揮。本文針對目前縣級國庫監督模式的弊端,人民銀行晉中市中心支行以不斷完善國庫會計的監督機制、提高風險防范能力為主要目標,新推出了事后監督關口前移、實施序時監督的辦法,收到一定的效果。
【關鍵詞】國庫會計核算 關口前移 事前防范
一、現行縣級國庫監督模式的弊端
目前,縣支行國庫會計核算業務與監督采取二合一模式,即在國庫部門內設一個事后監督崗,負責每天國庫業務的復審工作,這種監督方法存在三個弊端:一是監督效力弱化。由于監督人員就是國庫工作人員,對監督中發現的問題,存在“內部消化”的現象,使監督流于形式,監督效果不明顯;二是問題整改難以落實。國庫事后監督作為國庫部門的內設崗位,其組織形式和經濟利益無法與本部門分離,工作廣度、深度均受到制約,帶來了檢查難、報告難、查處難、糾正難等一系列問題,導致一些問題屢查屢犯,難以從根本上加以遏制和消除。三是網點主管既是會計核算業務主管,又是監督人員的主管,有悖于相互制約的原則,使監督職能不能有效發揮。
二、具體做法
針對目前縣級國庫監督模式的弊端,人民銀行晉中市中心支行以不斷完善國庫會計的監督機制、提高風險防范能力為主要目標,推出了事后監督關口前移、實施序時監督的辦法,收到一定的效果。具體措施是:
(一)以紀檢內審為依托,分離業務、監督職責
由于事后監督受體制及其職責所限,在縣域支行未設有專門的監督機構,同時也不能直接進入事中進行監督,形成事后監督鏈條的斷裂、監督的滯后,出現了監督盲區;另一方面,縣(市)支行國庫部門會計核算僅靠自身監督(貨幣發行內部尚未設有專門的監督崗位),客觀上存在著監督上的潛在風險隱患。針對這一情況,如何將縣(市)支行的國庫、發行會計核算業務納入集中監督范疇,進而消除風險隱患。在多次深入縣(市)支行座談調研的基礎上,晉中中心支行積極探索,創新推出了三方聯動、授權監督模式。即與各縣市支行簽訂《授權書》授權縣(市)支行對同級國庫會計核算業務實行監督,具體承辦部門為紀檢監察審計室,歸口管理部門為中心支行內審科,業務指導部門為事后監督中心。為保證監督的集中性,獨立性,超脫性,有效性,真正實現業務、監督分離,晉中中支專門下發文件明確要求必須按總行事后監督規程要求,將從事國庫事后監督人員調整到紀檢監察審計室專門從事監督工作,監督人員人事關系隸屬于支行紀檢監察審計室,將原國庫事后監督人員職能調整到紀檢監察審計室,變部門內部監督為外部監督。通過上下聯動,三位一體,關口前移,實現監督鏈條的完整性。
(二)統一操作規程,搭建工作平臺
晉中中支實施新的監督模式后,一是規范操作,統一標準。下發了《各縣(市)支行國庫會計核算業務事后監督規程》、《各縣(市)支行貨幣發行會計核算業務事后監督規程》,建立了統一的《崗位間操作規程》,確定了監督職責、基本原則、監督內容、監督程序,規范了事后監督各業務環節的操作。二是健全制度,完善內控管理。分別建立了《會計資料傳遞交接管理制度》、《監督工作情況反饋制度》、《重大差錯和事故報告制度》、《事后監督統計分析制度》等內控管理制度。從而使轄區十個縣支行在對發行、國庫會計核算業務的監督上執行“一把尺子、一個標準、一種依據”。
(三)抓住風險環節,有效導入監督關口
為消除風險隱患,晉中中心支行著力抓重大環節。一是把住資金出口,實施序時監督。對同城票據提出、庫款支撥、預算收入的退付、內部往賬業務、更正、各類暫收暫付業務等涉及國庫資金風險的業務環節采取臨柜重點及時監督。即在國庫資金進行同城票據提出之前切入監督關口,由監督人員逐筆核對審查簽章后,方可提出。國庫資金復核崗在上機錄入時監督人員也要對劃款依據的各要素進行實時監督,之后通知主管授權發出,從而加強監督的時效性,增大了國庫資金安全系數。二是對重大會計事項、重要空白憑證等常規監督內容,實行日終監督。即在當日業務結束后,由國庫和發行部門綜合崗把本日發生的所有業務憑證及報表交監督人員,由監督人員對所交會計資料按照《發行、國庫會計核算業務事后監督規程》進行日終審核,同時辦理會計資料交接登記簿,及時反饋監督結果。
三、主要成效
(一)增強了核算人員工作責任心
實行獨立監督以前,國庫股的事后監督工作只須對本部門的領導負責,容易從自身利益考慮,特別是對看似無關緊要的差錯,容易采取遷就的態度,存在差錯糾改不徹底的現象。實行業務與監督分離制后,從制度上改變了這種局面。所有日常業務核算差錯都被及時地通過監督渠道反映到支行主要領導和上級行事后監督部門,發行、國庫部門的核算人員不得不認真對待核算質量和資金安全問題,極大地促進了工作責任心的提高。
(二)實現了監督鏈條的完整性
運用紀檢監察審計室這個載體,變自身內部監督為外部監督,一方面,提升了監督工作效果和水平,增強了監督工作的權威性,有效解決了監督主體不到位、監督工作乏力和自我監督帶來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從機制上、制度上使業務處理手續更加嚴密,操作更加規范,監督程序更加合理。由于監督與被監督之間職責權限清晰,從而理順了監督與被監督的工作關系,突出了監督主體地位,保證了監督的獨立性、公證性和準確性。
(三)突出了對風險點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
對資金出口實施序時監督,實現了監督工作重心的轉移,使會計核算業務監督工作不僅局限于事后,而且滲透到事前、事中的業務操作和風險控制中,使監督工作真正成為防范資金風險、糾錯查弊的有效手段,提高了核算監督工作的有效性。
(四)提高了業務部門會計核算質量
實行獨立的事后監督以后,監督人員嚴格按照條例、制度、業務操作規程對業務核算實行監督,對核算業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工作中發現如憑證要素不全、印章漏蓋、清單填制有誤等問題,都能及時通知整改,并督促落實,有力地推動了發行、國庫會計業務的規范化管理。各縣市支行實施同級監督幾個月來,發現的差錯,均得到逐一整改,整改率達100%,很好地把差錯和風險消除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