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葉 王媛 嚴為東
【摘 要】目的 評價并分析護理干預措施對于心臟手術患者手術以后疼痛的影響,以便為臨床干預工作提供可行參考。方法 本研究所有研究對象均為我院收治的進行心臟手術的患者,患者的入院時間為2016年6月到2017年8月,本研究選擇其中的5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方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平均每組患者均為28例。對于本研究對照組患者配合常規的護理,觀察組患者選擇采用綜合護理進行干預指導,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結束之后,患者術后疼痛情況進行評價并作比較。結果 對于本研究兩組患者術后疼痛進行評價,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明顯比對照組更低,兩組間差異性比較和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臨床上對于心臟手術患者在進行護理過程中,配合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術后的疼痛,促進患者具有良好的預后,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護理干預;心臟手術;術后疼痛
【中圖分類號】R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1
疼痛對于患者來說是外科手術當中十分常見的一種臨床表現,患者術后疼痛會直接對于患者手術治療的效果產生影響,也不利于患者的預后。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必須要采取綜合的措施對患者進行干預和指導,以便有效減少心理應激的影響,緩解患者的疼痛,促進患者恢復[1]。針對于此本研究分析,護理干預對于心臟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并且將主要的研究情況作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的研究對象均為我院收治的手術患者,所以患者為心臟手術患者,本研究的調查時間為2016年6月到2017年8月,選擇其中56例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研究,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為28例。本研究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年齡區間為58歲到83歲,平均年齡為(70.5±6.8)歲;本研究觀察組患者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齡區間為61歲到82歲,平均年齡為(71.8±7.4)歲。本研究兩組患者均需要進行心臟手術患者符合手術指征,采用統計學軟件對于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學檢驗和比較,兩組患者之間沒有差異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術過程當中對于本研究對照組患者配合常規的護理進行干預,具體方法因篇幅有限,不做詳細的贅述,對于本研究的觀察組,患者在手術過程當中配合綜合護理進行干預,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
①疼痛的評估:有研究調查認為,護理人員對患者疼痛的認識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護理人員自身技術和知識水平影響對于術后患者疼痛的處理態度。護理人員需要不斷的對于知識和觀念進行更新,對于相關疼痛知識和相關的評估方法進行掌握,要耐心的傾聽患者家屬對于疼痛的描述,仔細的對于患者疼痛的反應進行觀察,了解患者疼痛的程度,并且對于患者疼痛的性質,疼痛持續性,疼痛的間歇性進行及時準確的評估[2]。
②強化心理干預:對于所有患者和家屬要講解疼痛出現的原因,強化患者對于術后疼痛的控制,要幫助患者努力消除對于疼痛的恐懼,消除患者對疼痛的焦慮心理。大部分術后疼痛會因人而異,會受到患者個體年齡、心理、情緒、性格、文化背景和經驗等多種影響。所以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應該用通俗易懂的言語對患者進行解釋,使患者明確疼痛,是術后康復過程當中的一個生理應激過程,以便于消除患者的顧慮,使患者能夠建立其戰勝疼痛的情緒反應。需要耐心的對患者進行解釋,安慰患者,保證患者性格開朗,使患者與患者之間能夠彼此的進行相關的交流,這樣能夠體會到被包容的溫暖,減輕疼痛的影響。
③舒適護理:需要保持病房當中的環境整潔性和濕度,提高病房濕度的適宜性,為患者創造良好的安靜的住院環境。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滿足患者對于舒適的需求,要協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體位,這樣能夠有效減少壓迫和機體的緊張感。要提升局部包扎的松緊度,要避免壓力過大,導致疼痛加重的情況。控制探視人員和探視的次數,考慮患者的意見,可以為患者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穩定患者的情緒,放松患者的心境。手術六小時之后,幫助患者選擇采用座位或者是半臥位,這樣能夠減輕腹部張力,可以有效的緩解傷口的疼痛。手術以后,盡量不無對患者服用牛奶和豆制品,也不對患者服用含糖的飲食,這樣能夠避免患者出現腹脹情況,在手術第二天,可以鼓勵患者及早下床活動,在飲食上以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為主,可有效促進胃腸功能的早日恢復。
④鎮痛藥干預:藥物止痛是對于術后疼痛緩解的一個有效方法,需要告知患者在鎮痛藥物使用時應以小劑量為主,短時間內應用止痛藥可以提高痛闕,幫助患者改善疼痛的心理,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而且不會導致患者成癮。鎮痛藥物使用時應該本著合理的使用原則,對于一般性的疼痛,可以使用非麻醉類藥物進行,如果患者疼痛為中度,可以使用偌麻醉藥物,對于重度疼痛的,可以為患者使用強麻醉藥,曲靖可能在胃疼痛的時候使用,并且適當的為患者使用一些鎮靜劑,這能夠增加鎮痛的效果。患者手術后麻醉作用消失以后,會感覺到傷口疼痛,這樣會延續到術后24小時到48小時,甚至會延續更長,所以術后第一天疼痛一般較為劇烈。此時須根據患者的主觀感受和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鎮痛處理,或者人員應該嚴格的掌握疼痛藥物的使用情況和藥理作用,了解患者的適應癥,禁忌癥和不良反應,并及時觀察,以便在出現異常情況時進行有效的處理。
⑤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醫的一種獨特療法,可以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為患者進行相關經絡的按摩,以便于緩解患者的疼痛。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的穴位可以為陽陵泉穴,膽囊穴。足三里、內關、合谷、三陰交等腦穴。按摩的過程當中,選擇采用大拇指的指腹,對準相關的穴位,分別進行輕輕的按壓和放松,注意按摩時的力度,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
1.3 評價指標
本研究所有患者在疼痛評分時,選擇采用視覺評分法進行評估,對于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價。分值以6分為分界點,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越大。
1.4 統計學分析
對于本研究所有數據調入統計學軟件中進行檢驗,本研究采用統計學軟件的版本為IBM SPSS26.0,所有涉及到的計量資料采用t值檢驗,組間比較選擇采用P<0.05表示差異明顯,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于本研究兩組患者術后疼痛進行評價,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明顯比對照組更低,兩組間差異性比較和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情況請參見表1所示。
3 討論
術后疼痛是因為機體組織損傷以后,恢復的一個復雜的反應,也是外科手術最先面臨的最常見的一種問題,它會導致患者存在有一定的生理性創傷,而且會存在有持續劇烈的疼痛,會導致患者出現一定的焦慮、緊張、失眠和食欲不振等多種問題,嚴重的對于患者的疾病康復產生影響,會導致患者出現多種并發癥情況。所以作為護理人員需及時對于相關知識進行更新,更新護理觀念,提高對于疼痛的認識,應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和指導,這樣才能夠護完解患者的疼痛,在臨床上,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護理內容。本研究主要分析護理干預對于心臟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從結果可以看出,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緩解心臟手術患者術后的疼痛,說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是一個有效的護理措施。綜上所述,臨床上對于心臟手術患者,在進行護理過程中配合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術后的疼痛,促進患者具有良好的預后,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孫德禮.護理干預在心臟手術患者術后疼痛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01):229-231.
鐘宇紅,廖旭嘉.探析康復護理實施在心臟手術患者術后護理的對策[J].醫療裝備,2015,28(06):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