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古文翻譯承載著中國歷史和文化,所以應該謹慎治學。本文圍繞古文翻譯,對其翻譯原則以及翻譯技巧進行相關闡述,提出古文翻譯工作應在把握原則,學習翻譯技巧的同時,還應結合當時語義語境,不能率爾操刀。
關鍵詞:古文;翻譯原則;翻譯技巧
作者簡介:毛慧敏,女,江西南昌人,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中圖分類號]:H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6-0-01
隨著中國邁向世界的舞臺,中國的古代文學作品也逐漸走入世界人民的視線。古文在中國文學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凝聚了古代人民智慧,而古文國際化推廣離不開翻譯工作。了解古文的翻譯原則以及技巧,追根到底也是為了把古文翻譯工作做好,提高其翻譯質量。
一、古文翻譯應把握原則掌握技巧
“文學作品的翻譯按其任務性質,就是創作一部新作。為此,必須把譯者看成是譯作的所有者。譯者的主要任務,是以一種新的語言創造這部作品,與原著共鳴,對原著做出最大的反應。”[1]譯者的工作是重新解讀文本,讓原文煥發活力,翻譯通常被認為是溝通不同語言的橋梁,一次翻譯的過程可以理解為譯者和原文作者的思想交匯。譯者風格的不同,從而用詞結構和表現方式也有所差別,但追根到底,一篇好的翻譯應遵循“信、達、雅”原則,翻譯的內容要忠于原文不能歪曲理解原文。作為譯者,要提高古文翻譯能力,學習翻譯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翻譯技巧其實就是前人在進行翻譯工作時的經驗總結,正如初學者學習書法一樣,首先要做的是臨摹他人字體,多看、多學、多練,不斷汲取他人智慧結晶,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突破創新,找到自己的風格。翻譯也需如此,學習他人經驗之總結,正是因為學習了可以少走彎路;但要始終要銘記,翻譯技巧不是萬能鑰匙,在進行翻譯時應考慮語境,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二、具體翻譯實踐分析
由于古文通常具有行文簡練的特點,會出現省略句子成分的現象,而且因句中多出現古奧的詞匯,因而比較難懂。古文的翻譯要注意斷句,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進行地道的翻譯,有時候必須做出相應調整。《論語》中蘊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主要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平易而有內涵,被稱之為儒家經典。在翻譯《論語》過程中,需注意將原文所體現的智慧表達出來。如: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譯者需先斷句,在理解原文內涵基礎上才能進行翻譯,“約”指的是約束,“失”指的是犯錯誤,而這里的約束暗指的是約之以禮,因此在翻譯時應該將禮這個詞翻譯出來,才能讓讀者理解詩句。由賴波與夏玉和英譯的《論語》中,該句的英譯是:Confucius said, “Seldom does a man who regulates his behaviour according to the rites make mistakes.”譯者在翻譯時增加了“rites”這個詞匯,是其英文釋義更加明了通俗易懂。在古文的翻譯過程中,增加一些詞匯并不會有損于其原文表述,相反會使得譯文更加通順符合邏輯,同時這也是翻譯技巧中的一種,但需要注意的是,翻譯過程中的詞匯添加或省略都應基于對原文內容的準確把握,不能想當然。
《莊子》以寓言為主,言語中蘊含道理。“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盡管句意較為容易理解,但是要想做好其翻譯工作仍需要謹慎的態度。林語堂在翻譯這句話時采用了直譯的方式,“In the northern ocean there is a fish, called the kun, I do not know how many thousand li in size.”既保有原文的原汁原味,也體現了翻譯的準確性。“不知其幾千里也”中缺少了主語,而對于“里”一詞的理解也應該斟酌,英語中雖有表示距離的單位,比如mile,但是考慮到當時語境,因而毫無疑問并不能簡單將“里”換算成這些距離單位來理解,將“里”用拼音表示,可以提醒英文讀者,這個詞的意思與其英文對譯有所不同。
比如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詩人詩風清淡自然,語句中彰顯閑適之情,用樸素的語言體現超脫凡俗的意境。譯者在翻譯時也應該注意譯文的思想以及其神韻是否符合原文。蘇州大學方華文教授將其譯為:I wake up to a spring morning, Hearing in chorus birds singing, Remembering the night storm, Thinking of the flowers falling. 可以看出譯者在努力傳達詩文原意的基礎上,還進行了押韻,從而使詩句的翻譯更具有詩文的神韻。而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方華文譯為:Behind the mountain the sun sinking,他將語序進行了倒裝,貼切的描繪了一輪落日緩緩沉入山后之景象。由于原詩句情與景完美交融,因此在翻譯時不能機械式的轉述,而應該在譯文中體現其感情渲染力,把握詩人的當時的心境。
古文的翻譯,承載著厚重的中國歷史和文化,不能率爾操刀,要把握翻譯原則,學習翻譯技巧,在翻譯過程中,查詢詞典和相關資料是必不可少的步驟。秉承謹慎治學的態度,努力提高雙語語言能力,使古文翻譯做到準確、通順又傳神。
參考文獻:
[1]何其莘,仲偉合,許鈞.高級漢英翻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14.
[2]方華文.中外散文詩歌佳作選擇與鑒賞[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3]賴波,夏玉和.論語[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