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納撒尼爾·霍桑是美國19世紀偉大的浪漫主義小說家。《紅字》作為其代表作對世界文學有著極大的影響,無論是小說中象征手法的大量應用,還是書中精神及道德上的心理分析這兩方面都是西方現(xiàn)代文學的先驅。本文從《紅字》的紅色描寫入手簡要討論小說中象征手段的運用以及其蘊含的深入含義。
關鍵詞:《紅字》;浪漫主義;紅色;象征
作者簡介:吳雙(1994-),女,黑龍江綏化人,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6-0-01
在《紅字》中,霍桑大量地、熟練地采用象征,使象征自然溶于小說中,像小說的細胞,與整部小說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并表現(xiàn)著小說的主題。紅色的象征就是其中一種典型的例子。
紅色在小說中被大量的用于渲染,展示出微小深刻的內涵。在西方文化中,紅色有兩種含義:一種是積極的含義,象征著熱愛與生命,如紅色的玫瑰代表熱烈的愛情;另一種是消極的含義,如地獄中的惡魔就是紅色的,同時紅色也是傳統(tǒng)上文化中水性楊花女人的衣著顏色。
對于海絲特來說,紅色代表著魯莽、沖動與激情。與齊靈渥斯的不幸的婚姻對于海絲特來說無疑是魯莽的,她年輕美麗又充滿激情,而齊靈渥斯則和她截然相反,他年長、無趣甚至毫不在乎海絲特的感受,以至于讓海斯特一個人跨越了大洋彼岸,間接上導致了這出悲劇。海絲特也是沖動熱忱的,在與丁梅斯代爾的情感中,海絲特更偏向于主動的一方。紅色是罪人的象征,審判者把紅色的A字戴在海絲特的胸前,時時提醒海絲特她是一個罪人的同時也在警醒世人不要犯下相同的罪孽。紅色是地獄的象征,有罪的人在地獄中受到處罰并由此而贖罪,帶著紅字的海絲特在人間贖罪,盡力幫助她能幫助的任何人即使被幫助的人并不因此心懷感激反而輕蔑地看她,她也仍舊堅持在長年累月的不求回報的付出中讓人們重新接受她,并由地獄最終走向進天堂。
對于齊靈渥斯來講,紅色代表著濃濃的復仇之火。與妻子在新大陸的第一次見面就發(fā)現(xiàn)妻子站在刑臺上抱著一個與自己無關的嬰兒接受懲罰,并且她拒絕說出另一個人是誰,沒有比這更令人心生仇恨的了。齊靈渥斯年長且狡詐,憤怒并沒有讓他失去理智,反而讓他在無法消解的憤恨中絞盡腦汁的折磨丁梅斯代爾,甚至于阻撓丁梅斯代爾牧師的臨終的懺悔。齊靈渥斯的復仇之火并不僅僅燒向海絲特與牧師,也在向自己燃燒,直至同歸于盡。當齊靈渥斯的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原諒,釋懷了怨恨的他原諒了牧師與自己的妻子海斯特,也原諒了自己。
丁梅斯代爾的紅色象征著鮮血。牧師用自己的生命來洗刷自己犯下的罪,作為一個牧師,他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可饒恕的,但海絲特的維護讓他免于被世人發(fā)現(xiàn)他的罪孽。世人的自發(fā)的敬仰與他內心深處自知的罪惡在齊靈渥斯的有意引導下將丁梅斯代爾折磨的不成人形,而這種身體上的消瘦與病態(tài)在教徒們眼中,更加成為了牧師無比虔誠的標志。與海絲特的被世人唾棄的遭遇形成強烈的對比,他將罪惡關押在身體中,對自身的折磨并不能將罪惡消滅,可在白天的社會生活中他仍舊是收人尊重的牧師,這種情況帶給他的是更加煎熬的惡性循環(huán)。在小說的最后,丁梅斯代爾終于找到的贖罪的辦法,在世人面前展現(xiàn)自己的罪惡,并用自己的鮮血來洗刷它。
珠兒本身就是紅色的,她在未出生的時候就是海絲特罪惡的象征,也正是由于她的到來,才使得牧師與海斯特所犯下的罪惡被世人所發(fā)現(xiàn)。她的存在就是海絲特贖罪的開端,珠兒喜歡海斯特胸前的紅字,在珠兒天真的眼里,紅色的A字是特別的、純潔的。作為海斯特的所犯罪惡的果實,珠兒的存在讓海斯特更加努力的幫助他人,讓丁梅斯代爾鼓起勇氣向世人揭露自己的罪,讓齊靈渥斯釋懷仇恨。這種時候的珠兒時紅色的,脫離了其他各種象征之后的紅,純粹的紅,在牧師和齊靈渥斯死后,在梅斯特的努力下,珠兒成為一個正常的孩子,并得到了幸福的生活。
在書中,紅色是色彩最為鮮艷的主色調,與渲染氣氛的黑灰等暗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紅色既反映著各個主人公之間的不同命運,也由此將主人公的命運串聯(lián)起來,形成了完整的敘事結構。霍桑對整個色彩的運用及把握,使得整部小說的色調更加鮮明,主題更加明確,同時也獲得了更賦內蘊的藝術審美效果。
《紅字》是一部悲劇,在描寫人類在命運掌控之下的渺小無力的掙扎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這種奮力改變自我命運的人的偉大與崇高。《紅字》中,被社會所鉗制的海絲特·白蘭,不僅沒有被社會所同化,相反卻被她的不屈精神和仁愛之心所反抗,自身獲得了內心上的幸福與平靜,同時改變了社會的陳規(guī)陋習,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從這個意義上講,紅色還象征著美國人民追求美國夢的一段艱辛的歷史及其不斷的進步!而作者霍桑豐富而獨特的象征手法,開啟了象征小說成為一個獨立文學品種的先河。象征手法的成功運用不僅使霍桑成為現(xiàn)代象征主義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也使《紅字》成為美國第一部跨國界,贏得世界聲譽的文學名著。
參考文獻:
[1]劉慧娟. 論霍桑《紅字》中的象征意義[D].山東大學,2013.
[2]曾燕波. 論《紅字》的象征寓意[D].湖南師范大學,2003.
[3]杜秀君. 論那撒尼爾·霍桑《紅字》中的象征[D].吉林大學,2004.
[4]甘文平. 驚奇的回歸──《紅字》中的海斯特·白蘭形象解讀[J]. 外國文學研究,2003(03):64-68+172
[5]任曉晉,魏玲. 《紅字》中象征與原型的模糊性、多義性和矛盾性[J]. 外國文學研究,2000(01):121-125.
[6]陳漏希. 紅字的救贖、懺悔和背叛——《紅字》中的三種象征意義[J]. 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01):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