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履花
教育學生離不開管理,管理是教化育人的重要手段和關鍵環節。在新時代,面對新事物、新問題、新形勢,如何管理涉世經驗淺、認知水平低、思想觀念弱的小學生,引導他們吸納新知,遵規守紀,品行兼備,創新發展,這不僅是班主任的必修課,也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更是全社會的聚焦點。
與傳統班級管理相比,受環境因素、社會背景、科技水平等的影響,現代班級管理的走向不再是以往的單一模式,而是呈現出多元化管理特征,管理手段更為先進,管理內涵更為豐富,管理領域更為廣闊。新時代下,班級管理的重心明確,重在對思想的深入指引,重在對知識的滲透擴容,重在對日常的規行蹈距,重在對道德的品質培養。組成班級管理的“三元素”——班主任、學生、家長的觀念也正在轉變。班主任的管理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細化發展,并搭上了科技信息的快車,使得管理無所不在,全方位滲透;學生從被動到主動,變身為管理“小當家”,自身管理與參與管理相融合;家長從幕后走向臺前,形成家校教育共同體,實現教育前移,助力班級管理。班級管理“三元素”的聯結越來越緊密,亟待探索形成科學系統的管理模式,促使班級管理更加得法、得當、得心、得力。由此,才能夠精準服務與學生,精心修剪塑造人格,精誠感化童心。
教化育人,不單單是借助學科知識的滲透來培育學生心智,還需要對其日常進行科學管理,普適性與針對性并進,要讓一米陽光抵達問題學生的心底,幫助和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開啟他們尚學、尚德、尚美、尚真的心靈之窗。現如今,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各種思潮蜂擁涌進,多渠道信息的獲取,使得新時代下小學生的眼界與視野與以往相比有著天壤之別,這就給現代的小學班級管理帶來了新挑戰和新任務。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自己的管理理念必然要與時俱進,從以往的單打獨斗到聚合多方之力,從條條框框的機械設計到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到管理中,從簡單的說服說教到運用網絡工具、聯手家庭社會建立大管理格局。班級管理是一個常論常新的話題,班主任既要縱觀大局,也要明察秋毫,經常冷靜審視,反思總結,實踐探究,針對班情、學情、生情實施卓爾有效的管理策略,形成特色的班級管理模式,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
當前,創新發展,已經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教育高度,塑造未來社會和國家所需的創新性、綜合性人才,成為新時代下教育領域必須肩負的重任和使命。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管理的價值與意義就在于打牢基礎教育,切實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創新性人才夯實基礎壁壘。那么,如何啟發學生心智,激發主體性的創新欲望呢?筆者認為,首先做到對學生的管理創新,因人而異,區別對待,將各個學生都作為“手心中的寶”,挖掘潛能,科學施教,積極為學生搭建創新發展的平臺,培育學生創新萌芽,使其打開創新思維的閘門。班主任要及時捕捉每一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深化學生對自我的認知,催生學生不斷發展潛能、挖掘潛能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出點子,想新策,自主踐行,提高班級管理質量。其次做到管理手段的創新。“互聯網+”大背景下,各種信息傳播手段層出不窮,微信、微博、QQ群、朋友圈等,都大大簡化了班主任與學生、家長交流的程序,交互性增強,影響力增強。建立班群、小組群等,都是推動班級管理的有效載體。創新之處在于將大的理論設計轉化為具體的活動策劃,細化運行以及共育效果的科學量化與評價。為拉近學生與社會的距離,讓學生與社會融合,促進社會性,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綜合發展的能力,可以與社區、社團組織、相關部門建立長期活動關系。實踐出真知,學生的個人能力在各種社會化活動中得到展現與發揮,同時在具體實踐中能體會和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堅定理想信念,深化道德認知,培養良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