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關鍵詞】 幼兒園;舞蹈教學;現狀;要求;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1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5—0100—01
一、我國幼兒園舞蹈教學的現狀
幼兒美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的過程中,美育更是以其自由性、形象性、陶冶情感性等更容易為幼兒所接受的特性,彰顯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舞蹈教學作為幼兒美育的重要內容,在我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大部分幼兒園都在開展或試圖開展幼兒舞蹈教學。但總體上來講,我國幼兒舞蹈教學面臨著諸多問題。
第一,舞蹈教學軟硬件設施缺乏。我國幼兒園基礎建設水平較低,特別是農村幼兒園,基本上沒有專業的舞蹈教師和適合幼兒訓練的場地。在城鎮幼兒園,舞蹈教師也多由體育教師擔任,缺乏針對幼兒群體的專門培養方案。
第二,舞蹈教師教學理念單一,教學過程偏向成人化。舞蹈教師在幼兒園舞蹈的編排和設計上重視形式而輕內容;在日常的教學中重視技巧而輕興趣。幼兒園舞蹈教學成了向家長和社會展示幼兒園教學水平的工具,而非幼兒興趣萌發的基點。
第三,幼兒舞蹈教學形式單一、缺乏多元化培養方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因為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所限,針對全體幼兒制定的培養方案忽略了幼兒個體性格和感情因素,教學方案一刀切,不利于幼兒對舞蹈興趣的培養。
第四,忽略對舞蹈本身的闡釋,忽略對幼兒基本審美能力的培養。只片面要求幼兒舞蹈動作的整齊劃一,不注重對幼兒旋律感、樂感和節奏的培養,更缺乏對幼兒通過肢體闡釋音樂的能力的培養。
二、幼兒園舞蹈教學的要求
首先,鑒于我國幼兒園在幼兒舞蹈教學方面的軟硬件現狀,因材施教成了各級幼兒園教師的必選項。一方面,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先天特性因材施教,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創編符合他們理解能力和身體協調性、訓練強度的舞蹈;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根據軟硬件現狀,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在教學的時間成本和物質成本允許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保證舞蹈教學的開展。
其次,感情是音樂的基石,也是舞蹈的靈魂。沒有感情的舞蹈是沒有生命力的,也是沒有感染力的。只有將感情放在對音樂的闡釋和具體的肢體語言中,才能形成打動人心的舞蹈表演。因此,如何在幼兒舞蹈教學中引導幼兒將感情放在舞蹈訓練和表演中,是幼兒園舞蹈教學的重中之重。
再次,舞蹈創編強調對幼兒的肢體鍛煉,強調要鍛煉幼兒的肢體語言。舞蹈是用肢體語言闡釋音樂和情感的藝術形式,也是肢體動作展現美的一種方式。在幼兒園舞蹈教學中,教師創編幼兒舞蹈的時候應在強調幼兒肢體鍛煉的基礎上設計符合幼兒形體美的舞蹈動作和組合形式,不能以成人的審美視角去創編舞蹈。這樣既保證了幼兒舞蹈作為幼兒體育教育的一部分,起到了增強幼兒肢體協調能力的作用;又保證了作為美育工具培養幼兒對形體美的認知能力。
三、幼兒園開展舞蹈教學的對策
1.減少技巧性的要求,注重幼兒對形體美的理解和興趣的培養。在幼兒教育階段,幼兒對舞蹈的認知能力是很薄弱的,對舞蹈的興趣也源于趣味本身而非對技巧的追逐。因此,教師要結合幼兒好奇、愛玩的天性,在日常舞蹈教學中融合游戲元素,提高舞蹈教學的趣味性。對動作不規范的幼兒少指責多引導,注重培養幼兒對舞蹈美的認知和理解,對幼兒的舞蹈興趣進行潛移默化的培養。
2.拋棄流程式的刻板說教,增加舞蹈教學環節的趣味性和可參與性,用幼兒的視角來審視舞蹈教學。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增加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輕松感和愉悅感。讓幼兒更貼近藝術本身而不是技術本身。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提到,思想和情緒的宣泄是與生俱來的需求,而音樂和舞蹈是最直接的宣泄方式。舞蹈教學的作用在于啟發幼兒的人本意識。如果將幼兒舞蹈教學作為技能訓練和展示的方式,則是違背人類發展天性的。
3.用節奏感明確的音樂培養幼兒的節奏與旋律感。幼兒只有掌握了音樂的節奏和旋律,才能對音樂做出相對正確的肢體闡釋。因此,教師在幼兒舞蹈教學中應該刻意培養幼兒對音樂節奏的感知能力和肢體語言的闡述張力。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音樂教學和舞蹈教學相結合。
4.幼兒對音樂的肢體反應應該建立在對音樂節奏的正確把握和良好的樂感上,而不是機械式的應激反應。因此,教師在幼兒舞蹈教學中應該強調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再創造能力,即幼兒對音樂的自律性想象能力。只有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想象能力,才能更大程度上提升幼兒的舞蹈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