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宇
【摘 要】:目的:探討加強口腔與肛周護理對降低白血病化療后感染率的效果。方法:選取白血病化療患者8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4)和觀察組(n=44)。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口腔與肛周強化護理,比較兩組口腔感染和肛周感染發生率。結果:經過相應方式干預后,觀察組口腔感染發生率為4.55%,肛周感染發生率為6.82%,均低于對照組的34.09%和2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強口腔與肛周護理可使白血病化療后感染率得以有效降低,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白血病 化療 口腔護理 肛周護理 感染
【中圖分類號】R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2
白血病在臨床上屬于發病率較高的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化療為治療白血病的主要方法,但在接受化療治療后,患者自身會由于免疫抑制、中性粒細胞減少以及糖皮質激素水平提高而導致感染的發生增加[1]。由于機體的口腔和肛周存在特殊的生理解剖結構,因此其更容易出現感染。本次研究就探討加強口腔與肛周護理對降低白血病化療后感染率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白血病化療患者88例,患者病情均符合WHO對于白血病的相關診斷標準,且入院時為患者開展血常規、尿常規以及胸片檢查,確定患者未存在感染癥狀。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患者均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同意。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4)和觀察組(n=44)。對照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22~65歲,平均(35.8±6.3)歲,其中包括12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和32例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觀察組男27例,女17例,年齡20~65歲,平均(36.3±6.1)歲,其中包括14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和30例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在患者接受化療治療后,遵照醫囑為其應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同時對患者的口腔以及肛周采用0.9%氯化鈉注射液進行清潔。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為患者開展口腔和肛周強化護理,包括:(1)口腔強化護理:指導患者在用餐后采用軟毛刷對口腔進行清洗,刷牙時力度不可過大,從而防止損傷患者的牙齦,每2周對患者食用的牙刷開展一次消毒處理;參照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采用甲硝唑或制霉菌素液進行含漱,同時采用生理鹽水進行每日2次口腔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口腔狀況,包括是否出現白膜、破潰、膿點等,在化療治療的過程中,需注意患者的飲食,不可采用刺激性食物進行食用,不可抽煙飲酒,多喝水和漱口,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采用藥物進行預防性應用。(2)肛周強化護理:在開展化療治療的過程中,需使患者的排便保持通暢,防止便秘的發生,如果患者出現便秘傾向,則需為其采用緩瀉劑;在患者大便結束后,需指導其采用溫水開對肛周進行清洗,同時采用1:5000高錳酸鉀液進行坐浴,若患者出現痔瘡、肛裂等疾病,則需要為其應用栓劑進行疾病治療;護理人員需定期檢查患者的肛周皮膚黏膜,如果出現不良癥狀,需及時告知醫師進行處理;若患者出現感染傾向,則需為其采用萬福金安進行涂抹,并使患者的肛周保持干燥,如果患者已經出現肛周感染癥狀,則可為其開展紅外局部照射治療,若患者存在肛周膿腫,則需為其開展局部培養,針對性為其開展敏感抗生素灌腸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口腔感染率和肛周感染率。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軟件為SPSS17.0。[n,(%)]表示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相應方式進行干預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口腔感染率和肛周感染率明顯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3 討論
白血病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導致白血病發生的因素眾多,包括RNA病毒、放射物質、氯霉素等,目前臨床上對白血病開展治療的方式包括放放射治療、化療等,除開干細胞移植、腫瘤疫苗、選擇性免疫治療外,采用抗生素進行長期治療或開展長期化療治療,均會明顯降低患者自身的機體免疫力,從而使得機體發生感染的機率提高,因此在為患者開展疾病治療的過程中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顯得尤為必要[2]。
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化療治療的過程中,容易發生感染的部位包括呼吸道、口腔、胃腸道以及肛周,本次研究就對口腔和肛周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探討,通過以往的臨床研究報道和護理經驗可知,飲食、排便等多種因素均會引發口腔、肛周感染的發生,在開展口腔護理干預時,需使患者的口腔保持清潔,同時開展生理鹽水洗漱,采用藥物進行口服預防等措施;而在開展肛周護理是,則需指導患者做好肛門清洗工作,防止其肛周受到外來感染源的侵襲[3]。在為患者開展化療的過程中,需定期為其開展血常規檢測,從而對患者機體血常規變化進行密切觀察。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過相應方式進行干預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口腔感染率和肛周感染率明顯更低,提示口腔、肛周強化護理的實施可有效減少白血病化療患者口腔和肛周感染的發生,這也和前人的研究報道基本相符[4]。
綜上所述,加強口腔與肛周護理可使白血病化療后感染率得以有效降低,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許炎娟.急性白血病化療病人的護理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3,11(31):2956-2957.
姚素玉.白血病化療后感染護理干預效果的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08):1304-1305.
張婭,李芳,馬艷.循證護理在白血病化療患者預防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04):271-272.
白艷玲,李武平,劉冰,等.206例急性白血病化療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學報,2012,19(0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