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秀 梁琴
【摘 要】目的:探討在胸外科手術患者護理中應用早期護理干預方法對其康復效果的影響。方法:抽取在我科行手術治療的患者78例為本次研究對象,對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數字列表法隨機分組,圍繞常規性護理方法(n=39,參照組)與早期護理干預方法(n=39,研究組)對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進行分析。結果:研究組的呼吸功能各指標均優于參照組(P<0.05)。結論:在我科手術治療中應用早期護理干預方法,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關鍵詞】早期護理干預;胸外科;康復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2
胸外科手術中對患者帶來的創傷程度較大,加之經歷的手術時間較長,術后患者需要較長的時間恢復,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如呼吸道感染、肺不張、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等呼吸系統方面的并發癥,進而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由此本研究開展早期護理干預方法在胸外科手術患者恢復中的應用分析,現匯總報道為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科接收的78例手術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對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手術類型有肺大泡切除術15例、肺癌切除術30例、食道癌切除術20例、其他手術13例。并按數字列表法隨機展開分組,分為參照組及研究組各39例患者,參照組中男性19例、女性20例,年齡為35-76歲,平均年齡為(55.5±2.8)例;研究組組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齡為38-76歲,平均年齡為(57±2.4)例。經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患者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應用常規性護理方法,內容包括術前及胃腸道準備、用藥指導,術后對患者進行病情監護,各類管道護理等方面。研究組應用早期護理干預方法:(一)心理護理,以臨床經驗為準,在實施護理中密切關注患者發生的焦慮和恐懼情緒,加強術前與患者的溝通,并實施健康教育宣講,注重對患者心理壓力的緩解,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在溝通交流中尊重患者,并引入治療成功的案例進行宣講,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慮,從而在治療中穩定情緒,在平和的心態下確保手術的順利進展[1]。(二)環境護理,確保病房環境的舒適、整潔化,并保持較好的室內通風。對開展呼吸機治療的患者應加強消毒程序的執行,及時清除管路冷凝水,降低肺炎發生率。同時加強感染預防措施落實,落實無菌操作,在夜間休息時使用暗光燈光,確保患者保持充分的睡眠[2]。(三)康復訓練:由責任護士指導并教會病人。①腹式呼吸,指導患者取平臥體位,放松全身,以身示范在吸氣時應盡量將腹部向外擴張,在呼氣時則將腹部盡量向內收縮,保持胸部不動,叮囑患者不可憋氣,并將呼吸頻率控制在每分鐘5-6次;②咳嗽排痰訓練,指導患者行有效咳嗽排痰,在患者病情穩定后,指導患者取端坐位,5min后,先讓患者深吸氣,緊閉聲門,將膈肌迅速提高后,將胸腔負壓增加同時將肋間肌收縮,隨后咳嗽,迅速打開聲門后,借助勻而快的氣體將痰液排除,每日指導患者鍛煉幾次,直至熟練掌握[3]。③人工阻力呼吸訓練,選用大小合適的氣球,以容量為800-1000ml為宜,指導患者在吹氣球前先做一次深呼吸后將氣球含在嘴里,盡可能吹氣,直至肺部氣體吹盡為止,每次進行3-5min,每分鐘控制在3-4次吹氣。(四)早期功能鍛煉,在護理中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在病情允許情況下鼓勵患者盡早開展康復訓練。術后24h后鼓勵患者進行床上簡單軀干及四肢被動及主動性運動,如肢體外展、觸摸對側耳朵、下肢做伸屈、抬起等運動。并告知患者早期活動的意義及目的,在運動中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確保各引流管通暢固定,防止脫落等。根據患者的病情,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防止并發癥發生。拔除引流管后,指導患者進行上肢肌力訓練,使用上肢拉力器為輔助,并將重量控制在1.5kg左右,指導患者在肌力訓練中配合吸氣及呼氣訓練。密切關注患者情況,以患者的耐受度為宜。
1.3 觀察指標
比較分析兩組的術后呼吸功能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應用屬性為SPSS25.0的統計學軟,計量資料(呼吸功能指標),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并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術后呼吸功能各指標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胸外科手術極易對患者呼吸系統帶來較大的影響,在術后恢復中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是呼吸障礙。現階段,現代臨床護理已開始將重點放置于患者護理體驗水平的提高,為確保術后患者快速康復,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4]。
研究結果表示:研究組的術后呼吸功能中除呼吸頻率外均高于參照組,且呼吸頻率低于參照組(P<0.05)。早期護理干預在胸外科護理中的應用,與常規護理相比,在基于患者治療中基本的生活保障中,更注重患者心理方面的護理、術后康復訓練的教育、培訓及開展。在護理中以更加科學化、規范化的腹式呼吸、排痰止咳訓練,有利于患者的呼吸功能鍛煉,使其獲得明顯的恢復效果。另外,在護理開展前期應用心理護理干預方法,通過健康宣教及環境護理,幫助患者緩解了不良情緒及心理壓力,重建治療的信心[5]。
綜上,在胸外科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中應用早期護理干預,提高了患者的通氣質量,并降低了呼吸頻率,有利于患者術后的快速康復。
參考文獻
李紅霞,唐玉.綜合護理干預對心胸外科術后患者排痰效果和肺部感染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8):86-88.
孫健.全程護理干預對提高胸外科患者康復效果的分析研究[J].現代醫學,2017,54(4):602-605.
馬紅香,王芳,步國敏.腦外科患者實施術后心理護理對于康復療效的影響[J].中國醫療設備,2017,32(s01):307-307.
代書沁,劉茂霖.心理護理干預對胸外科手術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4):62-65.
張海燕,朱希燕,張榮澤,等.護理干預對心胸外科術后肺部感染的影響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6):1489-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