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容
【摘 要】:目的 合理評估外科護理潛在風險因素,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減少外科護理風險的出現,提高整個醫院的外科護理水平和質量,也為患者提供有效保障。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外科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66名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與外科護理資料,統計發生不良或應激事件的情況和發生率,分析外科護理潛在風險因素。結果 外科護理不良或應激事件的統計情況中,在研究的166名住院患者中,發生外科護理不良或應激事件為16例,其發生率為9.6%。外科護理潛在風險因素分析中,由于外科護理人員引起為7例,占外科護理不良事件的43.75%,由于住院患者自身原因引起為9例,占外科護理不良事件的56.25%。結論 外科護理人員以及患者都存在自身潛在風險因素,外科護理人員應積極處理和預防,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外科護理質量。
【關鍵詞】:外科護理;潛在風險因素;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1
外科由于患者較多,病情繁多且復雜,在病情出現突發狀況,容易出現不確定性,增加了外科護理的難度。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住院的外科患者資料,其中包括臨床病例資料與外科護理資料,分析外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頻率和外科護理潛在風險因素,旨在提高護理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外科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66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收集166名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與外科護理資料。其中男性病例為79例,女性病例為87例,年齡范圍為27-74歲,平均年齡為49.5±3.3歲;外科疾病類型:急性膽囊炎患者34例,膽囊結石患者2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26例,急性闌尾炎患者33例,腎臟結石患者31例,急性腦出血患者13例。
1.2 方法
收集我院外科住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66名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與外科護理資料,對患者的臨床病例和外科護理資料作為進行回顧性分析。通過制定外科護理潛在風險資料表,登記資料包括研究患者的姓名、年齡、疾病類型、不良或應激事件的類型等,統計發生不良或應激事件的情況和發生率,分析外科護理潛在風險因素,通過外科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制定外科護理潛在風險預防對策。
2 結果
2.1 外科護理不良或應激事件的統計情況中,在研究的166名住院患者中,發生外科護理不良或應激事件為16例,其發生率為9.6%。外科護理人員執行醫囑錯誤為3例,外科護理人員執行醫囑遺漏為3例,外科護理人員管理不當為3例,患者住院期間出現墜床為2例,患者支援期間出現摔倒為2例,患者接受藥物治療(靜脈滴注)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為3例。
2.2 外科護理潛在風險因素分析中,在發生外科護理不良或應激事件的16例事件中,由于外科護理人員引起為7例,占外科護理不良事件的43.75%,由于住院患者自身原因引起為9例,占外科護理不良事件的56.25%。
3 討論
外科護理潛在風險因素主要來源于患者方面、醫生方面、外科護理方面、外科疾病因素以及醫院方面。患者方面是目前臨床較常見出現風險的因素之一,由于目前患者醫患關系緊張,患者來院就診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不斷提高,患者可能通過各種媒體將各種醫療糾紛公布,因此患者以及社會輿論加強了對醫院工作的監督。往往院方對患者的進行合理的解釋,會被患者誤解。并且患者住院期間,不重視可能會出現安全性問題,忽視外科護理人員提出的囑咐和健康宣教,在手術后醫生會對患者進行短時間的查房和應急情況的治療,容易造成患者心理上不適和困惑,可能造成認為患者刻意減少對病人關心和溝通,從而患者與醫生之間的問題越來越多,無法有效解決[2]。外科護理方面也是外科臨床重要的因素,外科護理人員由于未掌握扎實的外科護理理論知識,應急能力、彌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低,無法滿足外科護理的真正需求,容易出現外科護理的醫療糾紛[3]。
外科疾病本身容易存在緊急和嚴重的狀況,部分患者存在基礎疾病,突發狀況救治時容易出現外科護理偏差,造成醫療糾紛。醫院方面因素包括了醫療技術和病房設施兩方面,外科科室使用的儀器價格昂貴且都為精密機器,在給科室帶來收益的同時,同時風險因素也大大提高。外科手術常常為侵入性操作,若醫護人員未按照嚴格的無菌要求進行操作,降低患者的免疫力,會給患者帶來意外感染風險,造成風險事件的發生。外科病房設計不合理,造成隔離消毒不利、病房通風不良,容易造成非醫療事故的發生,例如患者以及家屬意外滑倒等[4]。
因此存在外科護理的潛在風險時,將外科護理常見風險因素分析與防范是外科護理的重點。減少和控制潛在外科風險因素的主要手段有以下方面。
成立外科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制定外科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定期檢查外科護理風險處理和管理效果[5]。
對外科護理人員進行有效培訓,提高外科護理人員的護理防范意識。
注重個性化外科護理,注重個性化外科管理。
外科護理人員需要提高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科室開展相關宣傳。
外科科室制定護理風險事件評估資料,對可能存在的外科風險進行有效評估,有利于外科護理人員做好應對措施,提高患者的外科護理安全。
加強病區環境管理,護理管理者應注意加強對外科病房的各種醫療設施進行定期檢查,發現損壞的醫療設備機械維修,疑似出現損壞的醫療設施可以請外院相關人員進行評估,避免給科室外科護理帶來不便。
綜上所述,由于外科科室工作繁忙,患者容易出現應激危險狀況,可能會導致感染等狀況,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因此合理評估外科護理潛在風險因素,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可大大減少外科護理風險的出現,減少醫患雙方不必要的經濟和時間損失,提高整個醫院的外科護理水平和質量,也為患者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丁暉. 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與對策探析[J]. 吉林醫學, 2011, 32(6):1231-1231.
梁紅蘭. 外科護理潛在風險及應對策略分析[J]. 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4, 5(2):206-207.
張小芳. 淺析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和對策[J]. 中國醫學創新, 2012, 09(16):73-74.
胡志丹. 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和防范對策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 2014(22):53-54.
肖磊. 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和對策研討[J]. 健康周刊, 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