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山憲東
【摘 要】目的:分析針灸結合康復治療干預時機對不同程度脊髓損傷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期間所接收的56例不同程度脊髓損傷患者,根據不同干預時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8例,對照組接受晚期治療,觀察組接受早期治療,兩組患者均實施相應的針灸結合康復治療,通過獨立性評定表(FM)、改良的Bathel指數(MBI)對患者治療后的神經功能的實際恢復狀況進行評定,對兩組患者的實際康復治療時間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所得的FM、MBI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康復治療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其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對兩組患者的康復治療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對不同程度的脊髓損傷患者實施相應的早期針灸結合康復質量,對患者神經功能的康復具有顯著效果,并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以改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針灸;康復治療;脊髓損傷;神經功能;不同干預時機
【中圖分類號】R7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1
所謂脊髓損傷,就是指患者的脊髓神經細胞在受到損傷后,使細胞難以再生的現象。一般來說,這種疾病不僅康復具有較大的難度,且極其容易致殘,這就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功能都具有嚴重的影響[1]。再加上我國科技的迅速發展,在對脊髓損傷疾病實施治療的時候,更加趨向于中醫治療為主,尤其是針灸聯合康復治療的方式,在我國的脊髓損傷治療過程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為此,我院選取了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期間所接收的56例不同程度脊髓損傷患者,通過實施相應的針灸結合康復治療,具有顯著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期間所接收的56例不同程度脊髓損傷患者,根據不同干預時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8例,其中觀察組男17例,女11例,年齡在25-54歲之間,平均(39.5±14.5)歲,患者受傷原因:高空墜落傷9例,車禍11例,砸傷8例。損傷部位:胸髓段損傷9例,腰骶髓損傷13例,頸髓段損傷6例;對照組男18例,女10例,年齡在24-55歲,平均(39.5±15.5)歲,致傷原因:高空墜落傷10例,車禍12例,砸傷6例。損傷部位:胸髓段損傷8例,腰骶髓損傷13例,頸髓段損傷7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針灸治療時間和方法
觀察組患者在實施脊髓損傷手術后即刻實施針灸治療;對照組則在手術之后的60天實施相應針灸。患者實施治療的穴位與針法選擇如下:(1)選擇穴位:主要對患者的腰陽關、大椎、脊中,以及患者受到損傷部位的脊髓關節與督脈經穴位進行選取,每次施針需要選擇8-10個穴位[2]。(2)選擇針法:通常選擇的毫針為28-30號,主要是通過提插捻轉補瀉手法實施相應針刺,然后對患者實施30-50min的治療機,或者是斷續波刺激。1次/d,0-50min/次,通常10d作為1個療程,并每隔3-5d實施下個療程,直到患者有效治愈后,就可以停止針灸。
1.2.2 康復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實施康復治療的時候,主要選用相對統一的標準進行康復治療。觀察組患者通常在脊髓出現損傷現象后的2周,實施相應的呼吸、膀胱等相關功能的訓練,并對患者的關節進行相應的被動活動,并根據不斷的訓練,對治療的難度進行相應增加;對照組患者則是在其脊髓出現損傷后的2個月,對患者實施功能康復訓練。
1.2.3 早期康復治療方法
(1)呼吸功能:如果患者出現損傷的位置在胸腰段,就需要對其進行胸式呼吸;如果患者出現損傷的位置在頸段,就需要進行腹式呼吸;然后對患者進行間歇導尿或者是誘發排尿等,以此增強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復;在患者脊柱確保穩定的狀況下,對患者的相關關節實施主動與被動的訓練;并以翻身或者是坐起等方式對患者的床上體位變化進行相應的訓練[3]。(2)機體功能恢復:主要指對患者的肌力、坐位保持平衡、坐位直到站起、步行等相關項目進行訓練。
1.3 臨床觀察指標
通過FM(獨立性評定表)、MBI(改良的Bathel 指數),對患者的神經恢復狀況進行評定,分數越高,患者恢復效果越好。并對兩組患者的康復治療時間實施觀察,做好相應記錄。
1.4 統計學分析
將收集的臨床指標,通過SPSS20.0軟件進行相應統計分析,并將計數資料,以%進行表示,以卡方加以檢驗;計量資料通過()進行表示,以t檢驗,研究樣本差異,通過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FM、MBI評分狀況對比
通過對兩組患者治療后FM、MBI評分進行比較, 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可知,存在明顯差異(P<0.05),具體數據結果見表1。
2.2 兩組患者康復治療時間
通過對兩組患者康復時間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的康復治療時間(93.12±31.15);對照組患者的康復治療時間(92.25±32.51),數據對比可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02,P>0.05)。
3 討論
隨著我國交通行業發展的不斷迅速化,這就使人們脊髓產生意外的幾率也相應上升,再加上大多數患者的脊髓出現損傷的主要因為受到擠壓、高空墜落、交通事故等,且患者出現脊髓損傷后,對其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影響,甚至部分患者會出現難以自理的現象,這就使患者及其家屬所具有的心理負擔更加嚴重。同時,由于患者脊髓神經中的細胞不具有再生能力,其主要的恢復就是依照軸突近側端逐漸向遠端進行緩慢恢復。但是,由于脊髓受到損傷所具有的潛在恢復能力較高,如果患者在受損傷后的2-3周內實施科學合理的針灸與康復治療,就可以使患者的殘余功能得以恢復,并使脊髓損傷的并發癥得以有效控制,并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以改善。
本次研究可知,患者在不同干預時機實施針灸結合康復治療,其治療后的康復時間所具有的差異不大,但在實施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FM、MBI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評分。
綜上所述,對程度不同的脊髓受到損傷的實施治療,在在早期實施針灸結合康復治療,可以使患者的神經功能得以有效恢復,并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以改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孫音,吳樟伍.中醫針灸聯合康復治療對脊髓損傷患者神經功能的改善作用[J].光明中醫,2017,32(17):2533-2535.
趙偉.針灸聯合康復治療對脊髓損傷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8):173-174.
程黛靜.針灸結合康復治療對脊髓損傷神經功能的影響[J].光明中醫,2016,31(12):1777-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