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宇 陳玲玲 李啟泉 游娟
【摘 要】 目的:通過對某市兩三甲中醫院近5年中藥類藥品不良反應進行比較分析,了解和解析該地區大型中醫院中藥類ADR的上報情況,從而總結經驗,加強該類ADR的上報監管,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方法:對兩所三甲中醫院2012-2016年上報的中藥類ADR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1],包括藥品名稱,報告類型,性別,年齡和反應類型,并對兩院的上報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結果:中藥類藥品發生不良反應數量最多的是中藥注射劑,報告類型占比最大的是一般不良反應,老年人在患者比例中占比很大,反應涉及各個器官或系統,其中發生在皮膚上不良反應最多;兩所醫院的ADR上報情況略有差別。結論:中藥類藥品不良反應有一定規律性和特征性,通過分析,可以加強監管,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
【關鍵詞】中藥 藥品不良反應 回顧性分析 中藥注射劑
【中圖分類號】R2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1
藥品不良反應(adverse reactions to drug簡稱ADR)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應用藥物預防、診斷或治療疾病過程中,發生與治療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2]。其特定的發生條件是按正常劑量與正常用法用藥,在內容上排除了因藥物濫用、超量誤用、不按規定方法使用藥品及質量問題等情況所引起的反應。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是藥品上市后安全監管的重要支撐,其目的是為了及時發現、及時控制藥品安全風險。為保障ADR的合理上報,當前眾多研究人員開展了以西藥類ADR的研究,對于中藥類的研究相對滯后,因此而進行中藥類ADR的對比研究具有很好的研究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統計某市兩所三甲中醫院2012-2016年上報的共163例中藥類藥品不良反應。
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發生的中藥類藥品不良反應的類型、藥品種類、給藥途徑及不良反應累及系統-器官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對比法,比較兩院中藥類藥品不良反應的上報情況。
2 分析結果及比較
2.1 ADR類型總體情況及比較
統計2012-2016年間兩院所上報的中藥類ADR,共計有163例,按知一般反應、新的一般反應、嚴重反應進行分類,5年共有一般不良反應98例,新的一般58例、嚴重7例,可見不良反應的類型主要是以已知的一般不良反應為主,而新的和嚴重不良反應較少。具體上報情況見表1。
2.2 藥品使用情況
在總的163例中藥類ADR報告中共涉及39種中藥制劑,按中藥飲片類、中成藥類、中藥注射劑類分類,其中中藥飲片類有4例,中成藥類有8例,中藥注射劑類有151例,中藥注射劑類占總ADR的92.65%,而中藥注射劑中最多的又以參麥注射液、生脈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出現的頻率最高,而具體藥物上報情況見表3。
比較甲乙兩院ADR藥品情況的異同,可見兩院均以中藥注射劑發生不良反應為最多。具體情況見表4 。
2.3 給藥途徑分析
給藥途經與不良反應發生有很大關系,不同給藥途經的不良反應發生數量有很大區別。此次的163例中藥類ADR中,以靜脈給藥方式為主[3],有151例,其余給藥途徑為口服、外用制劑。具體見表5 。
2.4 不良反應累及系統-器官情況
將兩院上報的中藥類ADR的臨床表現按累及身體系統或器官進行分類統計,有皮膚及其附件、呼吸系統等多個系統。具體表現如下表7 。
對甲乙兩院的上報中藥類ADR發生的系統進行比較,可見兩院均以皮膚、呼吸及,統計結果如表8。
3 結果分析及討論
3.1 兩所醫院上報的中藥類ADR情況匯總分析
從統計的結果也可以明顯看出2012年到2016年兩院所上報的ADR數量均呈持續上升,但其中以已知一般的不良反應數量最多,約占ADR總數的60%,前三年新的和嚴重的不良反應上報較少,而后兩年逐漸增多,這與國家要求上報質量而非單一要求數量,而醫院得以重視有關。
3.2 兩所醫院上報的中藥類ADR藥品情況分析
從上報的藥品不良反應的藥品情況分析,主要是以中藥注射劑為主,共有151例,占比92.65%,且兩院均占絕對多數,其中排名前五的是參麥注射液、生脈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參芎葡萄糖注射液、黃芪注射液,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最多,這與該藥品的給藥途徑有關,靜脈給藥作用迅速,但相對于口服及外用制劑,不良反應也增多,同時中藥注射劑由于成分復雜,目前的生產、檢驗及合理使用水平都有待提高,故此類原因也增加了中藥注射劑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因此臨床合理使用中藥注射劑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當前國家提出重點監控制度,其中就包含有中藥注射劑的重點監控。
除了中藥注射劑,中藥飲片及中成藥的藥品不良反應發生也開始增多[4],這主要得以于醫護人員及患者對于藥品不良反應的認識提高有關,相關藥品的不良反應也應該得到重視和完善,當前國家藥品加成及醫保政策的改變,大大促進了中藥飲片及中成藥的使用,因此該類藥品的不良反應也會隨之增加,加強其藥品管理和不良反應的監控,提高醫護人員用藥安全意識[5],具有實際的意義。
3.3 兩所醫院上報的中藥類ADR累及系統-器官分析
兩院所上報的中藥類ADR中以全身性損害(除皮膚類過敏反應)、皮膚及其附件、呼吸系統三個系統或器官的發生率最高,這和上述三個系統的藥品不良反應易被醫護藥人員及患者發現有關,而肝腎功能等內在系統及器官的損害存在蓄積情況,反應較為不明顯和緩慢,在臨床中不易發現。但我國作為一個老齡化的國家,老年人由于年齡的生理因素,以及大量的慢性疾病,服藥眾多,對于老年人的肝腎功能的影響也應該得到重視,因此加強肝腎功能損害等內在器官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也勢在必行。
當前,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已經從數量要求往質量要求方面轉變,西藥類的藥品不良反應上報工作已經做的很規范和完善,但中藥類的上報數量還偏少,特別是中藥飲片更少,結合當前國家政策改變所引起的中藥飲片大范圍使用,加強中藥類特別是毒性中藥飲片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控非常必要。同時進行中藥類藥品不良反應的歸納回顧,分析用藥合理性,對于加強中藥的合理使用也具有很強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唐巧云,黃麗,我院245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海2016.28(11)262-264.
林榮啟,王壽傳,賴凱賢.我院121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海峽藥學,2016.28(11)265-268.
滕樹忠.湖南省湘西州2012—2015年度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醫藥導報,2018.24(2)56-58.
吳秀娟.中藥飲片引起不良反應的報告分析[J]中國醫藥南,2017,15(18)187-188.
胡鴻霞.78例中藥飲片不良反應分析及預防對策[J].北方藥學,2015.12(4)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