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立 陸紅艷
【摘 要】目的:將SBAR溝通模式應用在肺癌術后患者的交接班中,評估運用效果。方法:此文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本院未采用SBAR溝通模式的交接班方式前的20名護士和隨機抽取的30例肺癌術后患者作為參照組,將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本院采用SBAR溝通模式的交接班方式后的20名護士和隨機抽取的30例肺癌術后患者作為實驗組,計算兩組護士的交接班質量合格總計率、患者的不良事件及隱患總計率和護理滿意總計率。結果:實驗組護士的交接班質量合格總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護士對應數據值,實驗組患者的不良事件及隱患總計率明顯低于參照組患者對應數據值,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總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患者對應數據值,P<0.05,明確數據計算的統計學意義。結論:肺癌術后患者的交接班中運用SBAR溝通模式得到良好效果。
【關鍵詞】SBAR溝通模式;肺癌;術后;交接班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1
本研究資料是本院采取SBAR溝通模式的交接班方式前后各20名護士和30例肺癌術后患者,主要是評估將SBAR溝通模式應用在肺癌術后患者交接班中的運用效果。
1 資料及方法
1.1 基礎資料
將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本院沒有采取SBAR溝通模式的交接班方式前的20名護士和隨機抽取的30例肺癌術后患者用作參照組研究資料,20名護士都是女性,年齡最高42歲,最低21歲,(28.63±3.45)歲是其年齡平均值,30例患者包含男性15例以及女性15例,年齡最高58歲,最低25歲,(35.96±4.78)歲是其年齡平均值;將2017年2月至2017年11月本院采取SBAR溝通模式的交接班方式后的20名護士和隨機抽取的30例肺癌術后患者用作實驗組研究資料,20名護士都是女性,年齡最高43歲,最低22歲,(28.76±3.52)歲是其年齡平均值,30例患者包含男性16例以及女性14例,年齡最高57歲,最低24歲,(35.92±4.74)歲是其年齡平均值。比較參照組與實驗組一般數據資料,P>0.05,沒有出現數據顯著差異性。
1.2 方法
參照組:實施常規交接班。實驗組:制定并實施基于SBAR溝通概念的新的交接班表單,主要內容有,S:患者的飲食情況、診斷狀況、心理狀況和麻醉手術史;B:患者的主訴、既往史和過敏史;A:患者的特殊病情、管道情況、治療狀況、用藥情況和陽性體征;R:特殊重點(主要有疾病并發癥情況、高危評分項目等)。
1.3 指標觀察
(1)觀察并統計實驗組與參照組護士的交接班質量合格總計率。(2)觀察并統計實驗組與參照組肺癌術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及隱患總計率。(3)觀察并統計實驗組與參照組肺癌術后患者的護理滿意總計率。
1.4 統計學分析
護士及肺癌術后患者數據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 21.0版本)檢驗,護士的交接班質量合格總計率、肺癌術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及隱患總計率和護理滿意總計率表示為例數(n)或率(%)的形式,開展卡方檢驗,P<0.05,出現數據計算的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關注和比對兩組護士的交接班質量合格總計率
實驗組護士的交接班質量合格總計率與參照組護士對應數據值開展對比和研究,P<0.05,出現數據計算的統計學意義。
2.2 關注和比對兩組肺癌術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及隱患總計率
實驗組肺癌術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及隱患總計率與參照組肺癌術后患者對應數據值開展對比和研究,P<0.05,出現數據計算的統計學意義。
2.3 關注和比對兩組肺癌術后患者的護理滿意總計率
實驗組肺癌術后患者的護理滿意總計率與參照組肺癌術后患者對應數據值開展對比和研究,P<0.05,出現數據計算的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SBAR交接班模式是高效標準的交接班模式,其將證據作為基本,將結果作為導向[1-2],使患者按照“患者現今發生了什么、由于什么因素引發的、存在的問題是什么、怎么解決”模式實施有效溝通,保證交接班信息進行有效傳遞,可以保證護理工作具有連續性,減少交接班發生問題的情況,并對護士的評判思維和綜合能力具有提升效果,降低由于交接班不良而導致的不安全事件[3-5]。
本文相關數據展示,實驗組護士的交接班質量合格總計率對比參照組護士對應數據值,P<0.05,證實數據計算的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的不良事件及隱患總計率對比參照組患者對應數據值,P<0.05,證實數據計算的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總計率對比參照組患者對應數據值,P<0.05,證實數據計算的統計學意義。
參考文獻
林叢,楊娜嫵,嚴玲微等.個體化護理對肺癌患者化療后疲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4):383-385,386.
陳月梅.自我管理護理對肺癌化療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7):942-944.
趙海紅.分時護理在肺癌手術患者術后機械吸痰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22):3230-3232.
趙雅玲,郝正瑋,李佳寧等.正念行為訓練聯合親情護理對肺癌病人自我感覺負擔和應對方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10):1163-1166.
周玉清,陳芳,居嫻靜等.SBAR溝通模式在肺癌術后患者交接班中的運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3(12):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