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梅 吳茜 范小春
【摘 要】 目的 探討骨科患者靜脈留置針的留置部位。方法 將同樣穿刺手法,同樣護理方法,不同部位進行靜脈留置針穿刺,根據穿刺手法、留置時間、配合程度及導致導管脫落、堵塞、靜脈炎進行對比。結果 不同穿刺部位血流量不同,直接影響留置針的留置時間。下肢靜脈瓣多,血流量慢,血運差,容易造成凝血,藥物滯留,針頭堵塞,使留置時間較上肢短,發生靜脈炎及針頭堵塞風險高;手背活動多容易引起導管脫落、堵管;前臂靜脈血管粗直,利于固定,簡單活動不會影響。結論 骨科患者盡量選擇前臂靜脈,其次手背靜脈,下肢靜脈盡量不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關鍵詞】骨科患者;留置針;不同部位;留置時間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1
靜脈留置針又稱靜脈套管針,是由不銹鋼針芯,軟的外套管及塑料針座組成。穿刺時將外套管和針芯刺入血管中,當套管針送入血管后,抽出針芯,僅將柔軟的外套管留在血管中進行輸液的一種工具 [1] 。隨著社會的發展,病人量的增加,病人對醫療服務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在我國留置針在臨床已經普遍使用,有不少醫療機構已經將外周靜脈留置針作為常規的靜脈輸液工具[2]。
骨科患者住院時間久,治療時間長,加之小兒及高年齡患者的不配合,以及骨折早期血管收縮,充盈度及彈性差;治療期間既要保證穿刺的成功、治療的需要,又要滿足患者的功能活動不受影響,因此對靜脈穿刺技術要求越來越高。那么如何選擇最佳穿刺部位,增加留置時間,減少各種并發癥是當前護理工作需積極解決的問題。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自2017年1月1日-----9月30日選擇本科室留置針患者,穿刺部位為上肢(手背,前臂),下肢(足背靜脈)。均采用靜脈留置針為105例。分別為前臂,手背,足背各35例男性60例,年齡10-----90歲,平均年齡56歲,女性55例,年齡20歲----94歲,平均年齡45歲,將其觀察,匯報如下:
1.2 方法
同樣的穿刺方法,在不同的部位進行穿刺,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后。.
1.3 評估
1.31 評估患者血管情況,做好留置針留置的健康教育。
1.4 材料為:廣東艾迪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使用靜脈留置針型號為24G,規格為0.7mmX19mm,固定材料為江西三鑫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B行醫用輸液貼,用物準備:萬福金安碘伏消毒液,消毒棉簽,留置針一套,輸液裝置,透明膠布,止血帶
1.5 穿刺方法
1.5.1 留置針穿刺法
1.5.1.1 嚴格執行“三查八對,一注意”事項,嚴格無菌技術操作。準備好病人輸液的所需藥物,檢查輸液器的完整性,有效期。連接好輸液器,完成正確的輸液管排氣法。
1.5.1.2 備齊用物。攜至病人床旁,向患者和家屬解釋目的。讓家屬了解穿刺的難度,取得家屬的合作。
1.5.1.3 合理選擇穿刺部位及血管;選擇粗直、有彈性,無靜脈瓣的血管穿刺。避免在患肢、關節部位選擇血管。
1.5.1.3 檢查留置針、醫用透明貼膜的有效期,有無包轉破損,如有破損過期應緊用。針頭型號與血管相適宜,或型號較血管小的更能保證留置成功。輸液針頭與留置針管相連接,排凈留置針內空氣。
1.5.1.4 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1.5.1.5 消毒范圍大于8cm×8cm[3]。
1.5.1.6 在持靜脈留置針前,消毒右手拇指、食指。
護士要合理選擇套管針和血管,常規消毒后,戴上無菌手套,取出靜脈留置針,將輸液器上的針頭插入留置針肝素帽內,排凈頭皮式套針管內的空氣。之后去除針套,適當旋轉、松動留置針針芯,合理調節針頭斜面。
操作者手持留置針,使皮膚與針頭斜面之間呈15°~30°角,進行靜脈穿刺。進針時,速度要慢,注意觀察患者的回血情況。當出現回血現象時,就將穿刺的角度調成10°左右。采取一邊置入外套管一邊退針芯的方法,將針芯回退0.5cm,與此同時,沿著血管平行的方向,將外套管送入到靜脈中,再仔細的觀察是否在周圍出現滲漏現象。針芯回退時能回退過多,而導致軟管腔不能夠繼續支撐,導致送管時針體出現折曲,最終致使穿刺失敗或輸液時間不足。所以必須做到一針見血,避免由于反復穿刺導致軟管粗糙,最終發生液體外滲的現象,所以穿刺失敗后,必須更換留置針。[4]
2 輸液的護理措施
2.1 留針期間的護理
每日封管,正確使用正壓封管法。注意保護使用留置針的肢體,避免肢體下垂姿勢,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導管。做好記錄,經常觀察穿刺部位變化及病人主訴,如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滲液、腫脹及局部炎癥反應等,一旦出現局部紅、腫、熱、痛等癥狀,立即拔管,根據情況及時給予相應處理。
留置針留置期間,指導病人不宜過度活動穿刺側肢體;以免留置針在血管內來回移動致靜脈炎及血流不暢而致套管尖血液凝固,縮短留置時間。
2.2 封管與拔管
封管時,將5ml注射器抽吸生理鹽水射器針頭全部或一半插入套管內,當封管液剩余0.5-1ml時,邊推注邊旋轉式退針頭,保持管內正壓,邊推液邊拔針(推液速度大于拔針速度)防止血栓形成堵塞針管。
關于拔管。病人沒有腫脹疼痛,沒有發生堵管和滲漏,導管脫落,完全可留置到輸液治療結束[5]。在封管和拔管時,必須遵守穿刺護理常規。拔針后按壓5~10min,無出血后貼上創口貼。
2.3 再次輸液
用5ml注射器抽吸生理鹽水[6],常規消毒肝素帽,回抽注射器。如有回血表明針頭通暢,推入少量肝素液,沖管后將靜脈輸注針頭插入肝素帽內進行輸液。
2.4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患者穿刺部位及留置時間。
2.5 統計學處理 不同年齡的患者不同部位的穿刺留置針,留置時間有明顯的差異
2 結果
經對比分析發現穿刺部位不同與留置時間完全不同,前臂留置時間大于手背和足背留置時間;留置時間、靜脈炎、堵管、脫管與患者年齡沒有影響。注:前臂留置時間血流量較手背足背大,血管粗直,易于固定,方便活動,留置時間長,手背留置不易于活動,容易脫管,下肢足背靜脈瓣多,血流量較小,容易發生靜脈炎,盡量不選。
3 討論
骨折病人多是突發性受傷,受傷后活動受到限制,血管穿刺部位局限性,對血管要求也越來越高,單側上肢骨折患者,穿刺部位局限性,患側肢體不能穿刺,健側肢體手背不利于活動,手背靜脈穿刺,小兒手背小,敷貼不好固定,不配合治療,容易脫管,臥床期間手活動,容易影起敷貼,針頭脫落,尤其是晚上,病人煩躁,留置針脫落,引起不必要的風險,生活起居不方便,容易引起敷貼打濕,污染,為了延長留置時間,除了正確的管道維護,正確的沖封管,病人的健康教育外,穿刺部位的選擇非常重要,留置部位的選擇應以最大限度的減少留置期間引起的不良反應,保證留置期間舒適活動無障礙的標準。留置針的使用減少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因為靜脈留置針為高等硅膠材質,導管非常柔軟,它對血管刺激性小,易于固定,便于患者的肢體活動。同時利于危重患者的搶救,及時給藥,減少患者每天穿刺的壓力,減少護士反復穿刺次數,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也得到廣大病人的認可。如何選擇留置針留正確的穿刺部位,延長留置時間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同事使患者感到舒適。穿刺血管的選擇應遵循相對粗直,有彈性,血流豐富,無靜脈瓣,避開關節且易于固定的血管[7]。我們調查發現,手背靜脈留置針與前臂靜脈留置針,足背靜脈留置針比較,留置針穿刺前臂靜脈成功率高,此處血管較直,血流量豐富,易于固定,留置時間長,并發癥較少,方便病人活動。因此,在選擇穿刺部位的時候可以優先選擇前臂靜脈。
參考文獻
王汕珊,劉仲梅.靜脈輸液留置針感染的研究現狀,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7(2);21.
劉燕,雙腔氣囊導尿管留置導尿并發癥的發生原因及預防,護理研究雜志,2007,21(6);1509-1510.
李小寒,尚少梅, 基礎護理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8.
潘靈愛,楊琴, 黃明桂, 袁瓊 四川省護理學會靜脈輸液相關技術及護理,2016 ,60-66.
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 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標準 中華護理學,2016.
梁克清,李卡璐.護理干預對靜脈留置針效果的影響[J].現代護理,2007,13(20);1863-1864.
易瓊,李虹,刁永書,首次化療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7);773-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