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斌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1
肺炎衣原體(CP)是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源,可以引起鼻竇炎、咽炎、中耳炎、支氣管炎、肺炎、心肌炎、心內膜炎、重癥大葉性肺炎。也是艾滋病、白血病等繼發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目前CP在兒童和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中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經在國內多個地區引起流行。CP已經成為引起社區獲得性肺炎第3或第4位最常見致病原。可造成10%的社區獲得性肺炎。因此在復習既往文獻的基礎上,重新認識兒童CP感染在兒童呼吸道感染的地位,對兒科臨床工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病原學:肺炎衣原體(CP)是一種嚴格的人類病原體,不存在動物中間宿主,僅有一個血清型。衣原體是一類專一細胞內寄生,具有獨特發育周期的原核型微生物。1957年開始將其歸類于細菌。1983年從患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大學生的呼吸道中分離到肺炎衣原體。是一種不能合成ATP,產生代謝能量的革蘭陰性桿菌。衣原體能通過細菌濾器,均含有DNA、RNA兩種核酸,具有細胞壁,含有核糖體,有獨特的酶系統,許多抗生素能抑制其繁殖。獨特的發育周期包括具有感染性、細胞外無代謝活性的原體(EB)和無感染性、細胞內有代謝活性的網狀體(RB)。EB可通過靜電吸引特異性的受體蛋白黏附于易感宿主細胞表面,被宿主細胞通過吞噬作用攝入胞漿。宿主細胞膜通過空泡將EB包裹,接受環境信號轉化為RB。EB攝入9-12小時后,分化為RB,后者進行二分裂,形成特征性的包涵體,約36小時后,RB又分化為EB,整個生活周期為48-72小時。釋放過程可通過細胞溶解或細胞排粒作用或擠出整個包涵體而離開完整的細胞。RB在營養不足、抗生素抑制等不良條件下不轉化為EB,從而不易感染細胞. 1989年正式定名為肺炎衣原體。
發病機制:CP通過呼吸道人與人之間飛沫的空氣傳播,也通過環境表面與人手之間傳播。具體致病機理暫不明確。
臨床癥狀:臨床表現無特異性
呼吸系統;癥狀以發熱為主,高熱多見,尤其在上呼吸道感染中被常被忽視。有相當一部分無癥狀感染為特點。CP感染與支氣管哮喘的發作密切相關。
心血管系統:從動脈粥樣硬化病灶中分離出CP ;硬灶中CP PCR檢測陽性;免疫組化染色陽性;血清學試驗證明CP感染;CP感染與血脂變化密切相關。CP感染者,血清甘油三酯濃度明顯高于非感染者;而高密度脂蛋白濃度卻明顯低于低于非感染者。上述血脂變化是與冠心病相關的重要危險因素,可能也是其致病機理之一。
實驗室診斷:目前CP感染的診斷主要依靠從臨床標本中分離到病原、血清中檢測到CP抗體或者PCR方法檢測到CP的DNA。目前臨床常用血清學檢測CP抗體作為診斷CP感染主要手段。PCR與微量免疫熒光血清檢測法對檢測CP感染的比較,證實實時PCR在早期診斷上更有優勢。
治療: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是CP感染的首選藥物。
討論:CP是我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呼吸道疾病患兒CP感染率較高,春季和冬季是高發月份,夏季感染率最低。CP感染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女童陽性率高于男童。各年齡段均可出現肺炎衣原體感染,但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以3歲以上兒童為主。3歲以下患兒也可以發病。在毛細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喘息性疾病中的作用值得重視。兒童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和慢性持續期與肺炎衣原體感染相關。兒童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和慢性持續期的肺炎衣原體感染率均顯著高于臨床緩解期及對照組。CP感染是哮喘急性發作期的重要誘因,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建議兒童哮喘急性發作常規檢測CP抗體,并且可以在CP 抗體出來前經驗性給予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治療,提高患兒經驗性用藥選擇準確性,并且提高療效。建議使用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治療2周。特異性抗體IgM的檢測是確診CP感染的有效依據。CP感染引起大葉性肺炎多為混合感染,可以有肺炎支原體、病毒、細菌等混合感染,是難治性肺炎的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肺炎衣原體是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之一,它通過呼吸道人與人之間飛沫的空氣傳播,也通過環境表面與人手之間傳播。目前肺炎衣原體在兒童和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中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經在國內多個地區引起流行。(中國醫刊 肺炎衣原體感染的流行病學現狀2010)
肺炎衣原體感染與支氣管哮喘的發病密切相關。(醫學研究生學報 肺炎衣原體感染與支氣管哮喘的發病關系2000)
肺炎衣原體已經成為引起社區獲得性肺炎第3或第4位最常見致病原。可造成10%的社區獲得性肺炎(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兒童肺炎衣原體感染與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關系 2014)
肺炎衣原體是我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在毛細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中的作用值得重視。(中國婦幼保健 兒童肺炎衣原體感染的研究2010)
兒童肺炎衣原體感染可表現為不同急性呼吸道感染,臨床表現無特異性,癥狀以發熱為主,高熱多見,尤其在上呼吸道感染中被忽視,特異性抗體IgM的檢測是確診 肺炎衣原體感染的有效依據。(海南醫學 兒童急性呼吸道肺炎衣原體感染91例臨床分析 2011)
3歲以內兒童肺炎衣原體感染較少,以后隨年齡的增長感染率增加;冬季感染率高可能與氣候相關;大葉性肺炎、鼻竇炎所占比例高與患兒年齡偏大,免疫功能趨向成熟及反復感染有關。(蘇州大學學報 蘇州地區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肺炎衣原體感染的分布 2008)
呼吸道疾病患兒肺炎衣原體感染率較高,春季和冬季是高發月份(海南醫學 兒童呼吸道肺炎衣原體感染1027例臨床分析2013)
肺炎衣原體感染是誘發兒童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一個重要因素,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建議兒童哮喘急性發作常規檢測肺炎衣原體抗體,暫定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療程為4周,可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研究以探討制定相應的療程。(肺炎衣原體感染與兒童哮喘急性發作 的關系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兒童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和慢性持續期與肺炎衣原體感染相關,應對兒童哮喘肺炎衣原體感染加以重視。(兒童哮喘不同時期與肺炎衣原體感染的關系 海南醫學2013)
兒童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和慢性持續期的肺炎衣原體感染率均顯著高于臨床緩解期及對照組。肺炎衣原體感染是哮喘急性發作期的重要誘因。(兒童哮喘不同階段肺炎衣原體感染情況分析 醫學臨床研究 2012)
肺炎衣原體兒童難治性社區獲得性肺炎有較低的檢出率,混合感染常見,易并發喘息。(成都地區兒童難治性社區獲得性肺炎衣原體感染的多中心臨床分析 2013)
哮喘患兒并發支原體和衣原體感染率較高,可以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一定的參考,提高患兒經驗性用藥選擇準確性。(哮喘患兒肺炎支原體和衣原體感染現狀調查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8)
肺炎衣原體感染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冬春季發病率較高。女童陽性率高于男童。(孝感市兒童支原體、衣原體感染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現代預防醫學 2014)
女性肺炎衣原體感染率高于男性,各年齡段均可出現肺炎衣原體感染,但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春季感染率最高,夏季感染率最低。(廣西醫學 肺炎衣原體1691例分析 2015)
兒童呼吸道感染有較高的肺炎支原體及肺炎衣原體感染率,肺炎支原體感染和支原體、衣原體混合感染 以3歲以上兒童為主(國際呼吸雜志 600例呼吸道個肺炎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現狀分析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