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紅,陳 芬
湖北恩施自治州地處武陵山腹地,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區(qū)。該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項目開展得非?;钴S,曾多次在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和湖北省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上取得優(yōu)異成績。高腳競速為湖北恩施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優(yōu)勢項目之一。
對湖北省恩施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指標及專項素質(zhì)指標與運動成績的多元回歸分析的研究尚未出現(xiàn),本研究填補了這一空白。
對湖北恩施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高腳競速這一項目的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及專項素質(zhì)指標與運動成績的多元回歸分析的研究,可為湖北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高腳競速這一項目的運動選材做出貢獻,為湖北省民族傳統(tǒng)體育事業(yè)做出貢獻,為全國民運會、省民運會的運動選材提供參考依據(jù)。
研究對象為高腳競速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指標及專項素質(zhì)指標與運動成績的多元回歸分析。調(diào)查對象為近三年恩施州56名高腳競速運動員,男30人,女26人,來自恩施州各縣市(恩施、巴東、來鳳、建始等)。
對56名運動員測量相關的身體形態(tài)指標,包括跟腱長、小腿圍、上臂圍、前臂圍等;測試相關的專項素質(zhì)指標,包括高腳競速30米成績、高腳競速30米步數(shù)、100米成績、200米成績;測試運動成績,即高腳競速100米成績。
將所測得的數(shù)據(jù)整理、分類,并建立數(shù)據(jù)庫,采用SPSS20.0操作系統(tǒng),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得出回歸方程。

表1 受試者相關的身體形態(tài)指標、專項素質(zhì)指標平均值統(tǒng)計表
注:①N=56 ②跟腱長、小腿圍、上臂圍、前臂圍是雙側的平均值
從表1中可知,56名高腳競速運動員跟腱長是26.84±3.09cm,小腿圍是35.61±2.88cm,上臂圍是26.12±2.69cm,前臂圍是23.66±2.90cm,平跑100米成績?yōu)?3.41±1.27s,平跑200米成績?yōu)?9.49±4.95s,高腳競速30米成績?yōu)?.78±0.87s,高腳競速30米步數(shù)為15.87±3.33步,經(jīng)檢驗各項測量值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

表2 受試者高腳競速100米成績平均值統(tǒng)計表
注:N=56
從表2中可知,56名高腳競速運動員高腳競速100米成績?yōu)?3.85±1.65s,經(jīng)檢驗測量值符合正態(tài)分布。
將原始數(shù)據(jù)輸入SPSS20.0操作系統(tǒng)建立數(shù)據(jù)庫,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探討高腳競速100米成績與跟腱長、小腿圍、上臂圍、前臂圍、平跑100米成績、平跑200米成績、高腳競速30米成績、高腳競速30米步數(shù)的關系。
回歸因變量:高腳競速100米成績;回歸自變量:跟腱長、小腿圍、上臂圍、前臂圍、平跑100米成績、平跑200米成績、高腳競速30米成績、高腳競速30米步數(shù);自變量進入方程的方法:逐步回歸法;自變量進入回歸方程的標準:概率值=0.05;變量被剔除回歸方程的標準:概率值=0.10。

表3 輸入/移去的變量a
a. 因變量: 高腳競速100米成績

表4 模型匯總
a. 預測變量: (常量), 平跑100米成績。
b. 預測變量: (常量),平跑100米成績,高腳競速30米步數(shù)。
c. 預測變量: (常量),平跑100米成績,高腳競速30米步數(shù),高腳競速30米成績。
d. 預測變量: (常量),平跑100米成績,高腳競速30米步數(shù),高腳競速30米成績,前臂圍。

表5 Anovae
a. 預測變量: (常量),平跑100米。
b. 預測變量: (常量), 平跑100米,高腳競速30米步數(shù)。
c. 預測變量: (常量),平跑100米, 高腳競速30米步數(shù),高腳競速30米成績。
d. 預測變量: (常量),高腳競速步數(shù)30米,高腳競速30米成績,前臂圍。
e. 因變量: 高腳競速100米成績。

表6 系數(shù)a
a. 因變量:高腳競速100米成績
表3說明本回歸過程變量進入、剔除的情況。從表3中可以看出,第1個進入回歸方程的變量是“平跑100米成績”,其后依次為“高腳競速30米步數(shù)”“高腳競速30米成績”“前臂圍”。此過程一共建立了4個回歸模型,第1個回歸方程只含“平跑100米成績”1個變量;第2個回歸方程包含“平跑100米成績”“高腳競速30米步數(shù)”2個變量;第3個回歸方程包含“平跑100米成績”“高腳競速30米步數(shù)”“高腳競速30米成績”3個變量;第4個回歸方程包含“平跑100米成績”“高腳競速30米步數(shù)”“高腳競速30米成績”“前臂圍”4個變量。
表5是所建4個回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結果(即方差分析結果)。從結果中可知,所建4個回歸方程皆具有顯著性意義。
表6是所建4個回歸方程的回歸常數(shù)與回歸系數(shù)。從表6中結果可知,這4個回歸方程分別是,非標準化回歸方程:
高腳競速100米成績=0.557+0.991×平跑100米成績
高腳競速100米成績=0.685+0.849×平跑100米成績+0.112×高腳30米步數(shù)
高腳競速100米成績=1.690+0.829×平跑100米成績+0.299×高腳30米步數(shù)-0.775×高腳30米成績
高腳競速100米成績=8.336+0.550×平跑100米成績+0.354×高腳30米步數(shù)-0.837×高腳30米成績-0.148×前臂圍
標準化回歸方程:
高腳競速100米成績=0.763×平跑100米成績
高腳競速100米成績=0.654×平跑100米成績+0.226×高腳30米步數(shù)
高腳競速100米成績=0.638×平跑100米成績+0.604×高腳30米步數(shù)-0.407×高腳30米成績
高腳競速100米成績=0.424×平跑100米成績+0.716×高腳30米步數(shù)-0.439×高腳30米成績-0.260×前臂圍
高腳競速100米成績與所測8項指標中的4項指標(平跑100米成績、高腳30米步數(shù)、高腳30米成績、前臂圍)存在線性關系,其非標準回歸方程是:高腳競速100米成績=8.336+0.550×平跑100米成績+0.354×高腳30米步數(shù)-0.837×高腳30米成績-0.148×前臂圍;標準回歸方程是:高腳競速100
米成績=0.424×平跑100米成績+0.716×高腳30米步數(shù)-0.439×高腳30米成績-0.260×前臂圍。所建的回歸方程經(jīng)檢驗具有高度顯著性。
綜上所述,對高腳競速100米成績影響最大的是平跑100米成績,其次是高腳30米步數(shù),再其次是高腳30米成績,最后是前臂圍。
詳盡分析如下:在各項指標中平跑100米成績對高腳競速100米成績影響最大,這不難理解。平跑100米成績能反映運動員的絕對位移速度和實力,平跑100米成績越好(值越小),高腳競速100米成績就越好(值越小)。相反,平跑100米成績越差(值越大),高腳競速100米成績就越差(值越大)。有經(jīng)驗的高腳競速教練員選拔運動員時,首選考慮平跑100米這一項指標。
對高腳競速100米成績影響排名第2的是高腳30米步數(shù)。步數(shù)越多(反映運動員步幅越小),則高腳競速100米成績越差(值越大)。反之,步數(shù)越少(反映運動員步幅越大),則高腳競速100米成績越好(值越小),這與訓練實踐是相符的。訓練過程中,教練員會采用各種專門性練習提高運動員的腿部、胯部柔韌性,以加大步幅,提高高腳競速100米成績。
對高腳競速100米成績影響排名第3的是高腳30米成績。從回歸方程中看出高腳30米成績與高腳競速100米成績成負相關,高腳30米成績越差(值越大),高腳競速100米成績反而越好(值越小),這與傳統(tǒng)觀點不一致,有待進一步的后續(xù)研究。據(jù)了解,高腳競速訓練實踐中,有強調(diào)運動員起跑時重心不能過分前移,容易導致重心過低,不利于加速跑。訓練有素的運動員,起跑過程中會控制好上體重心,保持重心平穩(wěn),有利于途中跑加速;同時也可以有效減少起跑失誤(因重心不穩(wěn)摔跤)。針對高腳30米成績與高腳競速100米成績成負相關,也不失為一種解釋。
前臂圍對高腳競速100米成績影響排在第4位。從回歸方程中看出前臂圍與高腳競速100米成績成負相關,這恰恰與訓練實踐是相符的。前臂圍的值越大,說明上肢力量越好,在加速跑的過程當中提拉高腳迅速有力,跑得越快,這樣高腳競速100米的成績就越好(值越小)。
4.1 對高腳競速100米成績影響最大的是平跑100米成績,其次是高腳30米步數(shù),再其次是高腳30米成績,最后是前臂圍。高腳競速100米成績與所測8項指標中的4項指標(平跑100米成績、高腳30米步數(shù)、高腳30米成績、前臂圍)存在線性關系,其非標準回歸方程是:高腳競速100米成績=8.336+0.550×平跑100米成績+0.354×高腳30米步數(shù)-0.837×高腳30米成績-0.148×前臂圍;標準回歸方程是:高腳競速100米成績=0.424×平跑100米成績+0.716×高腳30米步數(shù)-0.439×高腳30米成績-0.260×前臂圍。所建的回歸方程經(jīng)檢驗具有高度顯著性。
4.2 對高腳競速100米成績影響排第3的是高腳30米成績。從回歸方程中看出高腳30米成績與高腳競速100米成績成負相關,高腳30米成績越差(值越大),高腳競速100米成績反而越好(值越小),這與傳統(tǒng)觀點不一致,有待進一步探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