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霖
中國武術由打獵和戰爭而演變而來,并逐步演變成“強國、強民”“修身養心”之術,直到近百年,其由“救國、救民”的軍事武術逐漸發展成民族體育,而中國武術也成為了中西方體育文化爭論的關鍵點[1]。中國武術在這近百年的變遷中,一直有借鑒、模仿西方體育的現象,而在西方體育學科屬性框中,中國武術文化不免有被其異化的表現,導致中國武術傳統文化的特異性不斷流失,對中國武術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為保證我國文化發展的民族性,中國武術的發展必須要跳出西方體育學科的限制,回歸到自身的發展軌道,不斷探尋明確中國武術文化民族身份的發展途徑,塑造中國武術個性化文化[2]。
中國傳統武術不僅是古人傳承下來的護身、養身的技法,其中也包含了其深厚的中華哲學思想,陰陽、五行、八卦等理論,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意義。中國武術是指以家傳、師傳等方式流傳的套路打法、功法練習等動作活動的總稱,以修身養性、提高技擊能力等內容為主體的活動形式[3]。傳統武術不僅包含了擊打競技活動內容,還包含修身養性、強健體魄的功效。隨著近代中國武術的發展,中國武術走向了中西方體育融合的道路,在教學內容、方法及傳承方式上開始向西方體育化方向轉變,并且以體育的視角去分析、闡述中國武術理論,導致中國武術向體育化變遷。現代中國武術體育化更多的是以團體操的形式出現,通過將武術套路、架子、拳路等簡化分解成不同的單式,并將其連接、組合成適合體育教學的段趟,然后分段練習。這種方式逐漸改變了傳統武術的功法技能,背離了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使傳統武術文化的發展之路越發曲折。
受到西方體育追求更快、更高、更有力量的觀念影響,使得中國武術在發展過程中更多地融合吸收西方文化理念,人們對中國武術文化產生誤讀,從體育、解剖、人體等現代學科去解讀中國武術的功能價值,這雖然有利于傳統武術與現代武術的融合,但也導致了中國武術存在文化異化,向體育化、競賽化模式發展。中國武術體育化使得武術理論知識、功法技巧得到廣泛傳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武術的發展,但在現代體育院校的教學模式下,其更注重武術的練和打,以競技比賽、考試成績等來衡量學生的武術水平,將中國武術與其他的體育項目等同,導致中國武術其中深藏的優秀文化被忽視,背離了其承載的文化底蘊。傳統武術更注重的是養練結合,以達到強健體魄、修身養性的目的。而中國武術不斷體育化,將競技成績放在第一位,整個發展進程趨于功利化,沒有更注重發展和推廣中國武術中蘊含的博大文化[4]。
中國武術開始以“體育”的身份被傳播,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其發展和現代武術創新的融合。但當我們重新審視中國武術體育化發展之路時,就會發現中國武術中蘊含的文化屬性不再純粹,其中已經摻雜了太多的西方體育文化元素,整個過程是在學習、借鑒、模仿西方體育文化,不斷地朝西方體育文化異化,中國武術自身屬性開始變化。就如:中國武術體育化中存在用舞蹈、拳擊、體操等體育項目內容改造中國武術的現象,甚至有盲目追求武術觀賞性和競技性的傾向,導致現今很多武術動作違背武術技術發展,更多的偏向于體操表演,動作以體現美學為主,盲目追求藝術觀賞性,導致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日益減少。而在傳播方式上,以體育競賽模式進行傳
播,像拳擊和體操一樣,并且在評判標準上多以西方體育評價標準來評定,將其中很多技擊動作改成限定的規范動作,完全忽視了中國武術中的“精、氣、神”,將中國武術視為追求力量、速度等另類拳擊,導致中國武術變得越來越簡單化,武術視野越來越狹窄[5]。
隨著世界全球化和現代化的不斷深入,中國武術應在具備寬廣視野的前提下不斷發展, 突破單純體育學的范疇,加強對武術基礎理論的解析,從多視角、多學科、大國學等方面深入發掘中國武術中深含的中華五千年文化內涵。中國武術雖然與體育有一些共同的身體活動特征,但其實質終究不同,因此不能以西方體育學科的眼光看待中國武術、闡述武術。不僅要考慮到中國武術的“體、技”,更要從中國武術的“精、氣、神”等方面分析研究,加強中國武術理論的深度和廣度。中國武術要從更多學科、視角加以分析,如藝術、中國兵學思想、文學視角等,分別從中國武術套路中藝術表演價值、技擊謀略、拳種文化特征對其研究,使中國武術有更廣、更自由的發展空間。
中國武術體育化的理想發展路徑應是在傳承傳統文化、吸納現代理性元素的基礎上,不斷尋求創新,豐富中國武術文化底蘊的過程。因此,在中國武術發展的過程中,就必須把握其傳承和現代創新的平衡,通過繼承傳統武術的實質內涵,并加以創造,完成符合現代發展的武術重新構建,使其適應現代社會。在中國武術體育化進程中,其有自身經歷的體育化也有時代元素、西方體育元素催化的體育化,在這綜合、改造的過程中中國武術要始終抓住自身的根本目標,即“理想人格的成就”,在繼承傳統武術觀念、博大精深文化的基礎上,創新、更新傳統武術中的不足,使得中國武術更加成熟。中國武術的發展要注重傳承和創新的平衡,從時代發展的角度保證中國武術的民族性,在保證其強身健體、修身養性功效的同時,使得修行者具備更高的民族精神,成為具有理想人格的獨立個體。在不斷發展中,依然保存傳統武術的價值和純粹性。
在中國武術體育化的進程中,多是以西方的眼光去評判中國武術,使得中國武術發展不可避免趨向于西方化。因此,中國武術要穩定、長效地發展下去就必須具備更深遠的眼光,改變西方體育文化殖民的現象,消除“中國武術是另類拳擊、體操”的錯誤認知,以自身文化角度重建人們對中國武術的認知,保持中國武術中民族文化元素。同時,中國武術在發展時應發揮其包容并蓄的文化特點,以自身獨特的體育健身理念和文化價值促進世界文化的發展。
總之,中國武術體育化進程中存在許多困境,在中西文化碰撞、融合過程中存在異化現象,自身獨特性不斷流失。因此,我們要不斷探索中國傳統武術與現代武術的平衡之道,在傳承傳統武術的精髓和文化底蘊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以深遠的眼光、世界的胸懷、寬廣的視野去發展中國武術,彰顯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