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金,邱天貴
“陽光體育運動”是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決定于2007年4月29日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啟動的一項有利于學生健康的活動,學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是為切實推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廣泛開展,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教育部 國家體育總局 共青團中央關于全面啟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中明確指出“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與體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而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體系,作為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形式,顯然成了承載這一使命的重要載體。中山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已經走在全國普通高校的先河,從2017年秋季學期起,對本科生的體育教學實行“四年一貫制”和“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這是一次大膽而有意義的實踐和探索。在推行這種體育教學模式的同時,也積極探索出有效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的方法,其中有實施網上電子化課外體育活動積分認證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陽光體育運動”。通過一年多來的實踐,網上電子化課外體育活動積分認證模式能有效地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增強體育運動意識,切實提高在校大學生身體素質和參賽的積極性和競賽水平。
研究對象為中山大學所有本科生,其中在一、二年級本科生的體育課中進行電子化課外積分的認證模式實踐應用。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依據本研究內容、任務和目的的需要,查閱有關課外體育活動和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等方面的文章和書籍,并登陸知網收集與本文寫作相關的文獻資料30多篇;設計有效問卷,對一年級3個籃球班和二年級3個籃球班進行問卷調查;運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軟件對收集到的資料、數據進行歸納,整理,統計,分析。
“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是按照教育部切實加強大學生實踐教育的要求,根據體育課程作為特殊的實踐教育活動貫穿于課內和課外,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課內學習運動技能,以強化體育課和加強課外體育鍛煉為手段,培養學生運動興趣,促進學生的課內學習延伸至課外體育活動,以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豐富業余文化生活的目的。
課外體育活動積分制評價方法是一種側重于對過程實施評價的考核方式,是依據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購物積分法和服務等級評價法,并結合獎勵評價理念建立起來的課外體育活動積分制評價方法,使學生的課外體育參與程度能夠以積分的形式在體育課成績中得到體現。學生可通過自主參與各項俱樂部的活動、加入體育社團、參加學校各級各類體育活動和比賽,在活動中擔任的角色( 運動員、組織者、裁判、志愿者等)等多個途徑自主獲取體育課外積分并帶入學期總評成績。
根據《教育部 國家體育總局 共青團中央關于全面啟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的精神,中山大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成立了由副校長牽頭的領導小組,具體教學模式基本結構如圖1。

圖1 中山大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管理結構示意圖
從圖1中可以看到,中山大學體育部主作的工作是在主管體育副校長領導下開展的;課內體育課和課外陽光體育活動是既獨立開展又互相聯系的“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體質健康測試活動屬于課外陽光體育活動的工作范疇;教練員可以從體育社團、體育俱樂部、體質健康測試的活動中選拔成績優異的隊員組成普通運動隊,按照學校的相關規定進行訓練和參加比賽。
在《中山大學“十三五”體育發展規劃》和《中山大學“康樂杯”學生體育賽事及品牌體育賽事實施方案》的指導下,中山大學開展 “康樂杯”的課外體育賽事覆蓋三校區四校園,包括“三大球”、“三小球”、田徑、游泳、武術、健美操共10多個體育競賽項目和龍舟、校園馬拉松兩大品牌賽事。
從表1可以看到,除了傳統的“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徑項目和兩大品牌賽事項目校園馬拉松和龍舟參賽的規模比較大外,定向越野、跳繩月、長跑月三個活動的規模分別超過570人次、3400人次及1300人次,參與度也非常的廣泛。
通過中山大學“體育賽事和品牌賽事”活動舉辦,在校園里,幾乎天天有體育活動,周周有體育競賽,各院系與學生體育社團積極開展各種類型的活動與競賽,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內容,能多層次、全方位地促使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和競賽,感受體育魅力,增強體魄,形成“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同時,“康樂杯”學生體育賽事也為各院系學生提供直接、有效的交流平臺,豐富學生課余生活,開辟富有特色的體育第二課堂,服務于學?!暗虏偶鎮?、領袖氣質、家國情懷”的人才培養目標。

表1 2017年中山大學“體育賽事和品牌賽事”活動時間安排和參賽情況
為了確保電子化課外積分認證的順利進行,中山大學體育部頒布了《各院系、學生體育社團體育競賽校園網上公示課外體育認證管理細則》和《中山大學體育部電子化課外積分認證管理操作流程》(暫行)兩個文件,明確了中山大學課外體育活動電子積分認證的積分指標內容、權重系數及積分方法。
電子課外體育積分認證就是學生每參加完一個項目活動的積分,都在校園網上進行公示,接受學生的監督;每個學期末,教學務員會把每個學生現學期的積分情況進行匯總并在校園網上公示,學生進行核對準確無誤后,任課老師就可以導出積分作為期末的組成成績了。

表2 中山大學大一、大二學生2016-2018年三個學期課外體育積分情況
中山大學從2016學年第二學期起開始施行電子化課外體育積分認證模式的考核辦法,到2017學年第二個學期,電子化課外體育積分認證已實施了三個學期。按照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考核辦法,體育課外最高10分積分帶入學期總評成績。
課外積分10分(含10分)以上為優秀,6分(含6分)以上為及格,6分以下為不及格。從表2可以看到,中山大學大一、大二學生2016-2018年三學期課外體育積分每個學期的優秀人數都在增加,不及格的人數逐學期減少。
從2016年開始,根據《中山大學“十三五”體育發展規劃》,為建設一流的中山大學校園體育文化,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服務于中山大學人才培養目標,中山大學體育運動委員會頒布并實施了《中山大學“十三五”院系陽光體育積分實施辦法》。具體的積分內容有:舉辦賽事積分、參加賽事積分、學生運動員積分、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積分、開展冬季長跑活動積分。每年以各院系為單位進行計分,中山大學體育運動委員會對積分優秀的院系進行獎勵。
為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并秉承“全納教育”的人文關懷,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提高體質和健康水平,學校已開展了學生體育教育第二課堂“體能導訓課”和“體育教師和各院系聯系體育工作”活動。
“體能導訓課”主要是安排教師在課外對那些體重超重、身體素質較弱、平時缺乏鍛煉等的本科學生進行輔導,每學期共6周,每周2次訓練課,每次訓練課約為90-120分鐘?!绑w育教師和各院系聯系體育工作”是為了協助各院系開展學生群體活動、推動各院系陽光體育工作的開展,其工作任務主要有:為各院系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提出建議;統計各院系的陽光體育活動開展狀況;協助各院系體育競賽的組織、裁判、場地協調等工作;收集各院系對學校體育工作的建議;指導體質測試成績不及格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

表3 中山大學2016-2017兩學年學生參加體質健康測試的情況
表3說明,中山大學2016-2017兩學年學生參加體質健康測試的參測率和及格率都達到優秀的等級,大多數學生已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體質健康水平切實得到提高。每年中山大學的學生體質工作,從校領導到體育部的所有教職員工都非常重視,全部動員起來,到一線工作崗位上。每個項目的測試點都安排有老師全程指導和監督工作,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和測試數據的準確。更重要的是,通過建立和健全對全校本科學生體質情況的年度普查制度,建立學生體質數據庫,深入分析動態體質監測數據,將學生體質的動態監測結果同體育教學改革措施和目標密切結合。
2017年第二學期終,本人從上課的班級中,抽取了一年級3個籃球選項班和二年級3個籃球選項班進行實施電子化課外體育積分后學生參加課外自主鍛煉興趣的問題進行了調查。

表4 一、二年級學生參與課外自主鍛煉興趣統計表(N=198)
從表4中可知,一、二年級學生參與課外自主鍛煉興趣無顯著的差別,總體情況良好,學生對鍛煉很感興趣和感興趣分別占了總體樣本的32.2%和48.0%。學生在電子化課外積分制的引導下,已經形成了課外自主鍛煉的良好習慣。
中山大學各個普通隊的隊員,有來自各社團、各俱樂部的比賽中選拔出來的優秀隊員;有來自每年體質中脫穎而出的隊員;有來自體育選項課中老師發現的隊員。他們在各項目老師的帶領下,刻苦訓練,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從表5可以看到,2017年中山大學普通隊參賽的成績輝煌,其中定向越野、跑射聯項、水中健美操等項目在全國比賽中成績非常優異,項目的開展已走在全國其它高校的前面。武術、龍舟、賽艇、跆拳道等項目開展得也不錯。

表5 2017中山大學普通隊參加比賽的獲獎情況
4.1.1 “課內外一體化”能積極地將體育課和體育競賽、課外活動等緊密的結合起來,讓高校體育不再局限于課堂教學,學生可以寓教學于樂,在課堂中學知識,在課堂外及時實踐。
4.1.2 實施電子化課外體育積分認證模式能對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執行情況和鍛煉效果進行較為客觀、全面、公正的評價,它能將學校體育系統化、制度化和有機化,為鼓勵高校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課外體育鍛煉,以及促進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和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健康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4.1.3 實施電子化課外體育積分認證模式后,學生積極主動參加到“陽光體育運動”活動中,課外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明確,效果好,為學校能更好地組織普通隊參與各級比賽取得優異成績準備了條件。
4.2.1 在普通高校多校區建設的學習、工作環境下,各高校主管體育的校長和體育部的領導,要合理統籌兼顧各校區課外體育活動的情況,充分調動教師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認可教師課外的工作量,從而提高教師的待遇。
4.2.2 普通高校每學期舉辦的陽光積分課外活動,“體育賽事”的項目應更加豐富,鼓勵各體育社團和體育俱樂部多開展新興項目的比賽活動,比如高樂夫球、攀巖、柔力球等項目,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適當增加“品牌”項目的數量,對學生參與度高、容易組織、影響力廣的項目可作為“品牌賽事”項目來開展,比如定向越野項目。
4.2.3 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已把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積分作為課內成績組成的一部分,因此,各項課外體育活動舉辦完后,主要負責人要盡快完成參與活動學生所得積分的核對工作,上交體育部辦公室審核后在校園網體育部網站上公示,盡量做到學生的積分統計沒差錯,讓任課老師能順利完成學生各學期體育成績的統計和上報登記工作。
4.2.4 建立表彰制度,對在“陽光體育運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學??稍O立單項體育獎學金獎項,對訓練積極、比賽成績優異的學生實行獎勵,這和文化課學習成績優異的獎學金評比一樣,讓學生知道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和比賽也可以評到獎學金;對達到《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優秀等級的學生,頒發“陽光體育獎章”, 以喚起全社會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廣泛關注,吸引家庭和社會力量共同支持“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