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鴻
(福建省龍巖市漳平二中 364400)
對最一般的三次函數y=ax3+bx2+cx+d(a≠0)一類的問題,從解題的角度來看,可以經過平移將三次函數的拐點(即三次函數的對稱中心點)移到原點處,使問題簡化,從而較為簡單地解決問題.此時三次函數都可化為y=ax3+px(a≠0),以下稱該型為標準型三次函數.過程如下:

另上面也可這樣變形:

此時只須上下平移即可變為標準型三次函數.
經過以上分析,要解決三次函數問題,實際上解決標準型問題即可.同樣的思維方法用在有關三次函數問題命題時有很好的幫助.一方面可以在標準型上研究,然后推廣到一般情形,另一方面也可以命好題后放到標準型上繼續研究.
不妨假設標準型三次函數的三次項系數a>0,則顯然有以下性質:
1.函數為奇函數,原點為其對稱中心點;
2.當p≥0時,函數在R上為增函數,沒有極值;




(1)若對任意的m∈(t,x2],線段MP與曲線f(x)均有異于M,P的公共點,試確定t的最小值,并證明你的結論;
(2)若存在點Q(n,f(n)),x1≤n 分析(1)在過點M的直線中,除平行于x軸外恰好還有一條與曲線相切,且切點在O點與N點之間.此時如果斜率繼續增大,在P點兩側均有交點.可見,相切時的切點是線段MP是否與曲線有異于M,P的公共點的臨界點.曲線在P處的切線斜率為f′(m). m=-2時即為M點,故m=1. (2)若m∈(0,2],只要取Q為P關于原點的對稱點,因為f(x)為奇函數,顯然PQ線段過原點,而原點在曲線上,所以m∈(0,2]符合題意. 若m∈(-2,0],因為-2 本題若為普通三次函數(如09福建卷)則明顯加大難度了,因為函數的圖象不清,不能應用數形結合,特別是(2)問難度就更大了,所以原題(09福建卷)只要求寫出結果,而不要求證明. 該題用很基本的三次函數,但卻考查了科學嚴謹的數學分析的思想方法,對中學階段來說屬靈活性,難度都較大.試題有較好的區分度,不過有不足的地方就是起點門檻高,對不能理解題意的考生基本得不到分數. 分析本題關鍵在兩點: 1是切線l1上兩倍的切點橫坐標和切線與曲線另一交點橫坐標和為零;(把切點當兩個點看,即有切線與曲線交點的橫坐標和為零,如本題2xP1+xP2=0) ∴a(x-x1)2(x+2x1)=0.∵x≠x1, ∴x+2x1=0,即x2+2x1=0,即有2xP1+xP2=0. 另一方面: 拐點處切線方程為:y=px,與f(x)聯立方程有: 事實上,對上述的第一點有:對三次函數y=ax3+px(a≠0),如果與直線y=kx+b有三個交點,則三個交點的橫坐標和為零.特別地,當直線與曲線相切時,切點用兩點計算.聯立兩方程,因為ax3+px=kx+b,即有ax3+ (p-k)x-b=0,由x2項的系數為零,根據韋達定理容易得到:x1+x2+x3=0. 把上述推廣到一般情形有:對一般三次函數y=ax3+bx2+cx+d(a≠0),如果與直線y=kx+b有三個交點,則三個交點的橫坐標的平均值為三次函數拐點的橫坐標.(如果直線與曲線相切,則切點用兩點計算)可以把這一性質設計成試題,讓考生猜想,同樣的,考生不容易觀察到,對數學思維有很高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