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
[摘要] 目的 分析中醫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醫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觀察組則使用中醫葛根芩連湯。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血糖水平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明顯不良反應出現。結論 中醫在糖尿病的臨床治療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臨床療效,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中醫;葛根芩連湯;糖尿病;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5(a)-009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CM in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thods 100 cases of diabetes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plans, with 5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TCM gegenqinlian tang,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re were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CM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diabetes is better, which contributes to improving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improving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TCM; Gegen Qinlian Tang; Diabete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長、并發癥多的特點[1]。糖尿病若未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來控制患者的血糖情況,還可能引發其他器官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腎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目前臨床主要采用降糖藥物進行控制,但效果不夠理想。隨著中醫藥在臨床治療中的廣泛應用,發現中醫藥在糖尿病的臨床治療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文章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患者主要針對中醫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展開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00例醫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為36~72歲,平均為(56.8±6.5)歲;病程為1~12年;平均為(2.6±0.5)年。對照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為35~74歲,平均為(55.8±5.6)歲;病程為2~13年,平均為(2.9±0.8)年。該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標準:①符合WHO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患者及家屬均對該次研究知情并能配合隨訪調查。排除標準:①Ⅰ型糖尿病或特殊糖尿病患者;②合并肝腎疾病、腸胃道疾病患者。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即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1020908),2次/d,1片/次。觀察組則使用中醫葛根芩連湯,中藥配方為:炙甘草6 g,黃連10 g,黃芩15 g,葛根30 g,1劑/d,加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兩組患者均持續用藥2個月。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同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同時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該次研究臨床療效參照相關文獻[3]制定:顯效:治療后連續5次測量空腹血糖低于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低于8.3 mmol/L;有效:治療后測量空腹血糖低于8.3 mmol/L,患者的癥狀得到改善;無效:血糖控制情況不佳,癥狀無明顯變化。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血糖變化
觀察組治療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明顯不良反應出現。
3 討論
糖尿病本質上說為慢性疾病,該病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導致其他臟器受損,對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4]。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飲食結構的變化以及運動量的減少,糖尿病成為影響公眾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有研究指出我國糖尿病發生率高達8%~10%[5]。在目前檢出的糖尿病患者中,約有90%的患者為糖尿病。糖尿病(T2DM)的主要特點為胰島素抵抗、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下降引起的高血糖和血脂代謝異常等癥狀。胰島素抵抗是目前臨床醫學認為是引起T2DM的主要原因,并且在T2DM的發展與轉歸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提高機體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是臨床治療T2DM的重要原則。糖尿病患者首先是采用飲食控制和運動干預的方法來調節血糖,若這些措施無法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則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藥物治療。西藥治療糖尿病主要是通過服用降糖藥物進行治療,但是西藥治療容易引發消化道反應和心血管風險事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臨床治療的效果,尤其是老年患者的臨床治療。因此尋找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案對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安全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中醫中無糖尿病這一名稱,但是根據該病的發病機制和臨床癥狀可以歸結于“消渴”的范疇,主要病因為津液虧虛、燥熱偏盛。《消渴論》中指出“脾胃既虛,則不能敷布津液故渴”,其認為消渴的出現主要是脾胃虧虛引起的。而許多其他中醫學者認為糖脂代謝異常以及肥胖主要是由于痰濕燥熱引起的,而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障礙主要是由于脾胃虧虛引起的。因此,筆者選取了《傷寒論》中的葛根芩連湯加入臨床治療中。方中的葛根具有清熱解毒、透表生津的功效。黃芩、黃連具有化痰燥濕、祛毒濕熱的效果,甘草能夠調和眾藥。全方具有清熱解毒、生肌驅邪之效。有文獻通過研究證實,葛根芩連湯具有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效果,同時能夠改善機體氧化應激反應。現代藥理學證實,黃連堿具有提高肝臟葡萄糖激酶活性、提高肝糖原水平,從而改善血糖代謝;同時能夠降低線粒體膜電位,從而加速葡萄糖的轉運和氧化磷酸化用。
綜上所述,葛根芩連湯在糖尿病的臨床治療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且其與西藥連用在治療中無明顯不良反應,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沈琦,劉偉萍,張蕾,等.中醫飲食及情志護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4):132-134.
[2] 呂航,楊秋莉,杜漸,等.基于決策樹預測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病風險的中醫人格體質特征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3(6):639-642.
[3] 熊曉榮.中醫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對社區糖尿病患者的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2015,(1):71-72,79.
[4] 尹冬,惠媛.加味玉屏風散湯劑治療老年糖尿病多汗癥患者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7,28(29):4106-4108.
[5] 李同俠,張寧,陳菲菲,等.慢病管理結合中醫分期辨治提高糖尿病腎臟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臨床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8(12):838-841.
(收稿日期:201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