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 /
春去秋來,他在貧瘠的山村小學教師的崗位上已經耕耘了整整34年了。34年來,他用愛追趕著山村里一群群天真無邪的孩子,用知識改變命運,實現人生夢想。他就是云南省彌勒市新哨中心學校清河小學校長楊忠華。
34年前的秋天,楊忠華高中畢業,他決定回村看望一下父老鄉親后,就和幾個高中同學一起去深圳的一家電子元件廠工作。
臨走的那天晚上,村支書把他請到家里喝酒,為他送行。席間,村支書邊喝酒邊嘆氣。多喝了幾口酒的楊忠華放開膽子問他原因。村支書一臉憂愁地說:“以前村里沒有學校,沒有老師,家長不放心把六七歲的小娃送到5公里外的村完小讀書;現在上面同意村里自己辦學,可沒有教室、沒有桌子板凳,更找不出有文化的人來當老師,我這當支書的怎能不愁啊?”
村里沒有學校,小孩上學確實是個大問題。當年同他一起去村完小上學的5個同學,就是因為上學路遠,到三年級時只剩下他一人讀到高中畢業。村里老年文盲沒有掃除,小文盲又在增加。楊忠華想,這樣下去山里人只會越來越窮。也許是多喝了幾杯,楊忠華當場向村支書表示,深圳不去了,留下來當老師,在家里辦學。
第二天上午,酒桌上都不相信楊忠華會為每月10元工資留下來當代課教師的村支書和不少村民一起給楊忠華送行,沒想到大家到楊忠華家一看,楊忠華已將家中最好的一間土基房收拾出來了,正在用土基木板搭課桌板凳。全村人高興得返回家中,把家中教室里用得著的東西搬來支持他辦學。
從此,他就成了村中一至三年級20名孩子的老師。上完這個年級的課就讓學生做作業,再上另外一個年級的課,如此一個人教三個年級的學生,經常忙得顧不了家。
1995年6月4日上午,妻子說切豬飼料的機器有異響,叫他放學后瞧一下,結果當天一忙,楊忠華就把這事忘了。第二天早上,妻子以為他看過飼料粉碎機沒問題,就去開電切豬飼料,哪知剛喂進一把豬飼料,就只聽“當”的一聲,一片刀葉子飛出來切飛了妻子的大半個右手腕,妻子“啊”的一聲慘叫昏過去了,好在二嫂眼疾手快雙手抱住了即將倒地的她。
雖然楊忠華和家人及時將妻子抬到村邊路口,搭車上了40公里外的縣城醫院治療,但因山路難走費時,失去了接活手骨的最佳時機,妻子永遠失去了右手腕。從手術室出來的妻子,看見丈夫內疚、心痛的樣子說:“對不起,是我沒文化,看不懂說明書,不知道飼料機用一段時間螺絲會松,惹下大禍,害得要耽誤你給孩子們上課了。”
1998年秋,在家中辦一師一校15年的楊忠華,因書教得好,又通過自學取得了中師文憑,考取了公辦教師。鄉中心學校把他和他的學生一起并入了距離村子4公里的清河小學,并擔任教導主任。兩年后被任命為校長。
清河小學位于彌勒市新哨鎮東南部,屬高寒山區。為了方便和留住來自10個自然村的150名彝族、苗族學生,學生從上學前班就開始住校,學習和生活全由9名教師負責。身為校長的楊忠華,教書之余還得為改善辦學條件操心……
2005年8月,暑假回家幫妻子采摘烘烤煙葉沒幾天的楊忠華,聽說縣一中更換出一批舊課桌、辦公桌,想到自己學校的學生課桌破爛,好幾個老師連辦公桌都沒有。他當即放下家中的活計進城找到一中的領導,他的真誠感動了一中領導,同意把更換出來的桌椅給他。
◎楊忠華和他的學生們
楊忠華高興地叫來一輛汽車,找人搬車時,對方提出需要給每人20元工錢。楊忠華一算,3個人要60元錢,差不多是他學校一個月的辦公經費了,他實在舍不得。于是,就脫掉外衣自己一個人一張一張地把課桌往車上搬。也許是勞累過度,就在他裝好最后一張課桌準備下車時,突然頭昏眼花從車上摔下來,造成右手肘骨折。
去醫院包扎好骨折的手,楊忠華忍著疼痛帶司機把桌椅拉到學校,一直等村民把桌椅抬進教室擺好才回家。
妻子看見丈夫右手打著繃帶,也顧不得抱怨丈夫放假沒去田里幫忙采摘煙葉,趕緊打水來幫丈夫洗臉擦身。
妻子的淚珠一滴滴地落在他背上,楊忠華忍不住淚水直流。他回頭面對妻子內疚地說:“對不起,你嫁給我時說過,嫁給我,圖的就是老師一年有兩個假期能幫家里干活,結果……”
妻子打斷丈夫的話:“你都是為了村里的孩子成這樣的,不幫你,還算是你婆娘嗎?”
教學上,楊忠華很會動腦筋,他抓住清河彝族、苗族人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天生優勢,將學生喜歡的唱歌、跳舞活動融入日常的語文、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在歌聲中記住古詩,在跳舞的節拍中掌握數學運算規律,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起了學生學得會、學得好的自信心。楊忠華任校長17年來,不但他教的班成績呱呱叫,整個清河小學的入學率、鞏固率均保持在100﹪,教學質量長期在全鎮名列前茅。
◎鄉間有音樂飛過
2016年12月14日,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德育處處長朱東斌到清河小學考察調研后,拍著楊忠華的肩膀說:楊校長厲害,清河小學了不起!鄉村學校就是要因地制宜創新教學方法,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讓學生在美麗的校園里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34年的堅守,楊忠華雖然飽嘗了教書育人的辛苦,但也感受了當鄉村教師的充實和桃李滿園的快樂。34年中,他上過包括英語在內的全部小學課程,資助、幫扶過的學生超過100人,累計金額3萬多元。
一批批走出清河小學茁壯成長的學生,為楊忠華和他的學校爭回了不少榮譽。2014年12月,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云南日報等 26家新聞媒體記者集體走訪報道清河小學軍民同心協力創出山區教育新成果的經驗。
34年來,楊忠華教學成績卓著,桃李滿園。他教過的學生,好多已經大學畢業。有的成了他的同事和領導,有的成為企業老總,有的成為社會模范;讓他最開心的是清河小學送出去的學生,考取大中專學校的人一年比一年多。
面對因34年堅守而獲得的20多次各級優秀教師、優秀校長、優秀黨員、優秀學務管理工作者的榮譽,楊忠華說:“榮譽僅僅是對昨天工作的肯定,明天成績還得從今天的努力開始。我會一輩子堅守在大山里,盡己所能,助山里人用知識改變命運,過上一天比一天幸福美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