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標準預防(standard precautions)由美國疾控中心(the United Stat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于1996年提出,是最基本的一項感染控制措施,是指病人所有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及非完整的皮膚和黏膜等均具有傳染性,醫務人員在接觸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以減少接觸血源性或其他病原體的可能性,降低醫療保健相關感染(health 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s,HAI)的發生率,并確保病人和醫務人員的安全[1]。由于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和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其標準預防的知識、信念、依從行為(知信行)情況直接關系到職業暴露的發生和醫患雙方的安全[2-6]。護理本科生是我國未來護理事業建設的主力軍,研究發現,實習護生的職業防護知識和依從性較差,容易發生職業傷害[7-10]。臨床見習是其初次接觸臨床實踐的重要環節,由于見習護生的操作技能不夠熟練、缺乏臨床工作經驗及不熟悉環境等原因,更容易發生職業傷害。因此,了解見習護生的標準預防知信行現狀及影響因素,找出應對策略至關重要。有研究表明,加強職業防護教育是減少職業暴露和職業傷害的一種重要措施[11-14],為了探究基于網絡的宣傳干預對見習護生標準預防知信行情況的影響,本研究選取了我院2015級本科護生進行了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采用方便抽樣,選取我院2015級本科護生作為研究對象,排除作為研究者參與本研究的護生8名,共納入71名護生,年齡19歲~22歲,在見習前均未經過系統的標準預防教育,71名護生分布在8家三級甲等醫院。按照學號的順序進行編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配至試驗組(n=38)和對照組(n=33)。試驗組:男2人,女36人,年齡20.39歲±0.64歲;對照組:男1人,女32人,年齡20.27歲±0.76歲。兩組
護生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護生均自愿參與該研究,研究過程中無失訪者。
在見習前1個月開始對護生進行基于網絡的宣傳干預。在研究開始前,向護生解釋研究的目的、期限、內容及意義等,自愿參與研究的護生簽署知情同意書,隨即發放見習護生標準預防知信行調查問卷,在統一指導語下指導護生填寫問卷,收集兩組護生的前測資料,在對試驗組進行1個月的干預后再次統一收集兩組護生的后測資料,比較兩組護生的標準預防知信行情況。
1.2.1 研究工具
在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的理論基礎上,研究者參考了國內外學者編制的有關標準預防知、信、行等方面的問卷,編制見習護生標準預防知信行問卷,通過預調查,該量表有較好的信效度。使用該量表在干預前后分別對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調查,最終的問卷由以下4個部分構成:①一般資料問卷,包括性別、年齡、見習醫院等基本資料,此外,還包括乙肝疫苗接種情況和抗體情況,參與調查前對標準預防的了解程度,獲取標準預防知識的途徑等、對標準預防教育的需求等。②標準預防知識問卷,參照Luo等[15]制定的標準預防知識問卷修訂而成,包括標準預防的概念、內容、目的、行為要求等,共20 個問題,回答“是”“否”或“不知道”,回答“是”計1分,其他選擇計0分,每小題1分,得分為0分~20分,得分越高,說明該護生對標準預防知識掌握地越好。③標準預防信念量表,參照王慶妍等[16]研究編制,由42個條目組成,包括有益性、阻礙性、易感性、自我效能、促發因素、嚴重性6個維度。全部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包括“完全不同意”“不同意”“同意”和“完全同意”4個等級,正向條目分別計1分、2分、3分和4分,阻礙性維度的11個條目反向計分,量表總分為其包含的各維度分之和,為42分~168分,分數越高表示護生的標準預防信念越好。④標準預防依從性,參照Lam等[17]制定的標準預防依從性量表修訂而成,包括20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從不”“偶爾”“有時”和“總是”分別計1分、2分、3分和4分,總分為20分~80分,得分越高,說明該護生對標準預防的依從性越好。
1.2.2 干預方法
兩組在見習期間均接受見習醫院常規的職業防護教育。
1.2.2.1 試驗組
在見習期間,研究者對護生進行持續的指導,基于網絡的宣傳干預分為3個主要手段,具體包括:①標準預防知識講座,內容包括標準預防的背景知識、常見的經血液傳播疾病相關知識、常見的高危操作、標準預防的具體措施等。②標準預防宣傳手冊,根據標準預防的相關知識制作宣傳手冊,并在宣傳手冊上印上研究者微信公眾號及QQ群的二維碼,發放給試驗組護生,同時邀請其關注公眾號并加入QQ群。③網絡自媒體宣傳,在微信公眾號中每5 d發布1條網絡推文,共發布6條推文,涉及的主題包括手衛生、隔離防護措施、常見的經血液傳播疾病相關知識、銳器傷的危害及預防、一次性醫療用品的使用和處置、發生職業暴露后的處置。每發布1條推文后,同時在QQ群中宣傳和發起該主題的討論,受試者也可以隨時與研究者通過網絡進行交流。
1.2.2.2 對照組
研究期間除見習醫院常規的職業防護教育外,僅參與標準預防知識講座。在研究結束后,再為其單獨發放宣傳手冊。


表1 兩組護生的一般資料比較 例

表2 干預后兩組護生知信行情況的比較±s) 分
見習是護生初次接觸臨床的重要階段,標準預防作為預防針刺傷等職業暴露的一項基本且有效的措施,能夠降低感染多種血源性疾病的可能性,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18]。本調查結果顯示,護生在見習前對標準預防內容的了解程度并不樂觀,僅不足1/3的護生表示對標準預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甚至有少數護生對標準預防的內容全然不知,且有10%的同學表示沒有獲取標準預防知識的途徑。在見習前,明確接種過乙肝疫苗的護生不足60%,且幾乎所有護生都不能明確自己的乙肝抗體為確切的陽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護生在見習前的職業防護意識薄弱。雖然護生在見習前的標準預防知信行情況較差,但絕大多數同學都表示了對相關教育的較強需求,學校作為護生見習前接受專業教育的主要場所,現行教材缺乏對標準預防的系統和詳細介紹,絕大多數學校沒有開設專門的職業防護教育課程,因此,教育者應當尋求有效的教育方式來改善護生的標準預防知信行情況。
3.2.1 有利于提高見習護生的標準預防知識水平
本調查結果顯示,干預后試驗組的標準預防知識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相對傳統的見習前專題講座和常規的院內教育,基于網絡的宣傳能夠提高見習護生對標準預防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近年來,網絡自媒體得到越來越廣泛的使用,這使基于網絡的宣傳干預可以便捷地實現。傳統的專題講座時間有限,護生難以在短時間內接受并掌握大量的信息;網絡宣傳具有信息量大、圖文并茂、易于互動的特點,也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醫療衛生領域,包括對病人的健康教育[19]和護理教育當中[20]。這種方式在護生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容易被護生所接受,因而有較好的宣教效果,有助于改善護生對標準預防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
3.2.2 基于網絡的宣傳干預有利于加強見習護生的標準預防信念
干預后,試驗組見習護生的標準預防信念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基于網絡的宣傳干預能夠加強見習護生的標準預防信念,改善護生對標準預防的態度。根據知信行理論,知識、信念及行為之間的關系為遞進式,知識和信息是形成積極的信念和態度的基礎,正確的信念和態度則是改變行為的動力。通過基于網絡的宣傳干預,護生對標準預防的知識有了更好地掌握,更明確標準預防給自身帶來的益處,也認識到了不遵守標準預防可能會造成的危害。因此,試驗組護生知識水平較高,也勢必使得其標準預防信念較強。
3.2.3 基于網絡的宣傳干預有利于促進見習護生的標準預防依從行為
干預后,試驗組護生的標準預防行為依從性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基于網絡的宣傳干預能夠促進見習護生形成良好的符合標準預防的行為習慣。這一結果也與知信行理論的觀點一致,信念是改變行為的動力,因此,較強的標準預防信念也勢必使試驗組護生的標準預防行為依從性較好。這說明使用恰當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標準預防行為。
綜上所述,見習護生在初次接觸臨床的這一重要環節有較強的標準預防教育需求,而其標準預防的知識、信念及行為依從性均不容樂觀,基于網絡的宣傳干預能夠有效地改善其標準預防知信行情況,適應了現代護理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