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
(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建筑工程學院 江蘇鹽城 224000)
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以問題為基礎,以教師為引導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這種學習模式是將學生置于設定好的情景當中,并讓學生在該情景中發揮主導作用,使學生帶著問題去查找資料互相討論,不斷激發學生去思考探索,學習解決問題所需的知識,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1]。
PBL教學模式是由建構主義理論發展而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基本特征:①以問題作為學習起點,圍繞問題進行知識體系的構建。②問題的選擇必須是學生在未來的工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現實非結構化問題,沒有固定的解決辦法和流程。③注重小組討論學習和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生可以通過小組互助交流培養個人能力和協作技巧。
建筑材料是建筑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具有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識,在進行建筑工程設計、施工和工程監理時能正確認識和利用建筑材料的物理、化學和力學性質,并掌握各類建筑材料所具有的使用功能,也為以后相關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傳統的建筑材料教學基本流程是:教師課堂講授理論知識→演示操作各項材料檢測→學生記筆記并做相應練習→考試考察。該種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將教材中原有的知識和技能教受給學生,主要建立在對傳統知識理念的灌輸和公式化技巧訓練的基礎上,學生創造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獨自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得到培養[3]。
PBL模式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再到解決問題的流程,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完整的情境學習的過程,教師和學生要深入探討問題解決所需的知識,討論如何選擇并設計問題、組成小組合理分工、制定詳細計劃、收集相關資料、完成小組作品、展示最終成果以及作品的交流與互評等。以這種思路設計教學,能夠讓專業教學實踐與市場需求聯系更加緊密。通過不斷解決問題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和應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在與教師和同學的交流、合作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4]。
建筑材料課程構建PBL教學模式,主要可分為三個步驟:①問題的設置與提出,建筑材料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可以圍繞一些材料檢測實驗項目設置一系列問題,并將實驗得出的數據作為成果;②分析問題的過程,學生在思考探究解決問題的進程中,教師要進行合理的引導,從分組分工、收集資料、確定實驗步驟到完成所設任務的全過程都要給予適當的指導,指導學生如何構建學習團隊或實施方案,把專業知識合理的應用到實踐當中,讓學生在完成所設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③教師對成果的評價和分析,結合理論知識和設置的問題,對每個小組的實驗檢測成果給予正確的評價,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所學知識。
PBL教學模式在我校建筑工程學院建技1501班的《建筑材料》課程中進行實踐探索。通過一學期的實施,評價實踐成果并與仍采用傳統模式教學的建技1502班的教學效果相比較,總結PBL模式在實踐教學中的優勢和不足。具體的教學方案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問題的設置
通過真實情景的展示,讓學生產生聯想思考問題,指導教師用自己準備的問題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思考更為復雜的問題,問題的選擇需要貼近我們的真實生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建技1501班的建筑材料專業課的教學中,將課程的主要內容分為了5個學習模塊。每到一個學習模塊,有指導老師先做簡要的講解,之后為每小組發放問題,以任務單的形式通知各小組成員所需完成的任務以及時間。
(2)收集資料,交流討論
學生在知道問題之后,通過書籍、網絡、走訪施工現場、咨詢專業人員等方式獲取與問題有關資料。同時再與小組成員交流討論,使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指導教師會根據每個小組的完成情況提一些建議和方法,隨著學習進程的不斷推進,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后形成解決問題的答案。最終成果主要以PPT、書面文字數據等形式展示,再由教師進行提問,學生當場回答等形式進行。
(3)成果展示
各小組在經過不斷的討論、分析、歸納、總結過后,形成最終成果。每個小組推選一名自己的組員,以不同的形式來匯報所在小組的研究成果,比如:PPT課件、視頻資料、數據報表等。PBL教學法是通過真實情景的問題展示,教學的全過程強調的是,讓學生們不再停留在表面知識的生搬硬套,要深入探究問題背后的關系。
(4)分析評價
一個學習模塊學完之后,教師需依據每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點評,再對每個學習模塊進行總結,指出每小組的亮點以及還有待提高的地方。最后由小組成員討論,做進一步改進之后提交最終的成果。對完成較好的小組以適當措施進行獎勵,形成相互競爭的態勢,從而增加其他小組在后面模塊學習的動力。如在混凝土粗骨料篩選實驗中,有一個小組到實際工地上去拍攝有關影像資料,在詢問專業人士和查詢有關資料的基礎上,指出一些步驟不合理的地方,總結出完整的檢驗步驟。
在建技1501班經過一學期的PBL教學模式下《建筑材料》課程學習之后,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此教學模式與接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建技1502班的教學成果進行調查統計分析。本次調查發問卷107份,其中1班52份,2班55份,回收有效問卷為103份,有效回收率為96.3%。調查的內容及其結果分為以下幾個方面(見表1)。

表1 問卷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所得出的表可以直觀的看出,實施PBL模式教學的建技1501班在學習主動性、團隊合作、交流溝通、知識總結等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升。如學習主動性調查中建技1501班有75%的學生能自覺主動的完成學習任務,而2班卻只有56.4%的同學能做到。在課堂討論交流這項差距尤為明顯,1班的學生能參與課堂討論的占到了80.8%,相比之下2班的學生能參與討論交流的只占58.2%。總而言之,PBL教學模式極大的改善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種種弊端。
在此次PBL教學實踐過程中,總結出諸多優點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有存在的問題。首先從學生層面,由于學生自小就接受傳統的應試教育,學生在上課時還是習慣被動的接受老師平鋪直敘的講授,學生主動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技巧上都比較薄弱,仍需要一段較長時間的訓練。其次從教師層面,PBL教學法是通過真實的情景展示,提出問題,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答案。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從原來課堂的主導地位變成次要地位,成為一位組織和引導者,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很多前期工作,對教師本身的要求更高,對于參與到PBL教學模式的教師來說是很大的挑戰。最后是教學環境方面,PBL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小組討論為主的學習形式,需要大量的項目實踐以及教學資源,但現階段學校的教學條件很難滿足此類教學模式的要求。
初步探究結果表明,PBL模式在建筑材料專業課程當中的實踐,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構建知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學習能力及溝通能力等綜合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需進一步理解PBL教學模式的特點,根據建筑類專業課程的要求,合理設置各項教學環節,并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實現建筑類課程教學的改革創新,為建筑類專業課程教學提供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