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上杭縣實驗小學 福建上杭 364200)
轉化思想作為解答數學問題的一項重要思維方式,將轉化思想運用在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思考數學問題的思維方式,而且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知識點的掌握度。
轉化思想在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的應用應符合小學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然規律,符合學生的年齡與心智特征[1]。轉化思想在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使得教師的數學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富有趣味性,向來趣味性的事情一般都是比較受小學階段的學生所感興趣的,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充分的利用小學學生現階段這一心智特征將轉化思想應用在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從而來增加學生對學習數學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興趣。
轉化思想在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的應用應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使得學生更易于接受所學的相關數學空間與圖形知識點,所以,將轉化思想在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空間與圖形知識點的接受程度,而且還可以減輕教師的授課壓力,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將轉化思想運用在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時應注重轉化思想的數學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其主要的做法就是在運用轉化思想的過程中,教師應將教學內容聯系到生活實際進行思考,使得契合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現狀[2]。
轉化思想在小學低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的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轉化思想在小學低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培養學生多維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數學學科的學習僅僅靠死記硬背是不能完全掌握相關知識點的,所以,在數學學科的教學中是離不開對思維活躍能力的培養的,而在小學低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的應用轉化思想可以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對問題的思考,將轉化思想在小學低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多維度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可以使得學生加深對所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知識點的理解。第二,轉化思想在小學低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的應用符合教育局提出的《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里的相關要求,《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數學的教學必須要建立在小學生認知水平之上。而將轉化思想應用在小學低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符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里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相關要求,所以將轉化思想應用在小學低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實屬大勢所趨。
小學的數學教師在給學生講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認識圖形(一)”時,可以將轉化思想應用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比如教師在教學生認識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基礎圖案是可以將各個圖形之間的聯系與轉化關系告訴學生,使得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識,如正方形有兩個三角形組成、長方形由兩個正方形組成、圓形中有一個正方形和四個橢圓等。
同時教師也可以轉化思想教于學生來認識立體空間幾何,如圓錘是由一個三角形與一個圓形組成,圓柱體的是由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和兩個同等大小的圓組成,正方體是由六個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等等,使得學生可以快速的理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這將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學習平面圖形與立體幾何空間圖形的面積與體積。

將轉化思想應用在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面積計算的教學上可以使得學生加深對各項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面積計算的計算原理,如教師在講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在教于學生學習梯形的面積時運用轉化思想的思維方式可以告訴學生等邊梯形是由兩個直角三角形與一個正方形組成的,直角梯形是由一個直角三角形與一個四邊形組成的,如果記不住梯形面積S=(上底+下底)×高÷2時,就可以把梯形面積的計算分解成三角形面積的計算與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即可。再如教師在給學生將立體幾何圖形面積的計算時也可以運用轉化思想,如教師在給學生將圓柱體面積的計算時,學生在理解不了圓柱體的計算公式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積(S=2πrh)時,教師可以運用轉化思想的思維方式告訴學生們圓柱體是由一個長方形與兩個圓組成的,算出長方形的面積與圓的面積,然后兩者相加就是圓柱體的表面積。
將轉化思想應用在立體幾何圖形體積計算的教學上將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立體圖形幾何體積的計算,例如教師在講解三年級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面積”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應用轉化思想的方式告訴學生圓錐與圓柱的相同的與不同點,以此來幫助學生對立體圖形面積計算的理解,如圓錐與圓柱的的相同的是: 底面都是圓形,側面都是曲面;而圓錐與圓柱的不同點是:圓柱有兩面個底面,圓錐只有一個底面,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扇形。
轉化思想在小學低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的應用值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推廣,其不僅可以加強小學生對數學空間與圖形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師的數學教學質量,促進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