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五十五中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60)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了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所謂素質評價是綜合了學習成績,以及眾多綜合水平的潛能。全面評價有助于學生科學認識自身優劣,幫助其更好的適應初中學習以及生活,同時也有利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開展。當前,全社會還沒有形成有利于素質教育評價的大環境,綜合素質評價在實施中還有很多困惑待破解。進行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對21世紀進行的戰略選擇,在素質教育中,新課程理念的發展與既有的教學以及學生的評估體系不相適應。學校內部存在微分數論,微升學率論的問題,傳統的評估與考試體系制約了當下的素質教育的開展。學校管理層與班級班主任,以及學科教師處于社會壓力與升學管理等壓力,過于重視評估考核,不得不忽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鑒于此,我校于2015年開始探索了初中生檔案袋工程,研究“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逐步在對學生進行自評、互評、科任教師評、家長評的基礎上,以班主任為主體對學生進行基于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客觀評價。[1]
對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構建主要是從7個方面進行搭建,分別是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交流與合作、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審美與表現、個性與情感、學習愿望和能力、運動與健康。指標體系如下表1所示。[2]
從上節的評估層可以看出,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的評價以合格與突出問題進行評估。對于符合基本條件的評定為合格等級,否則將記錄其存在的突出問題。另外,若學生在愛護國家集體財產,環境保護以及公益活動等方面表現特別,可以記錄在突出表現項中。
關于交流與合作、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審美與表現、個性與情感、學習愿望與能力以及運動與健康等方面的評定等級劃定為四個級別,分別是A、B、C、D。以下逐一界定級別的劃定,A級評定,需要通過全面評估其突出表現,證據清晰明確,經校級評估后認定。B,C級為在各項評估中符合基本要求者。不合格標準的評估結果為D。需要強調的是A級評估結果必須有突出表現記錄在冊。
除開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外的其他6個方面的評價,A級的評估特征不一,以學習愿望與能力項的A級別評定中,需要各科成績優秀;有小發明創造公開認證,在省市級別的活動中獲得獎項。在市一級以上的報刊中發表自己的作品或者期刊小文章。運動與健康的評估A級需要在文體活動中有獲獎記錄,且自身身體健康狀態依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優秀。審美與表現的A級評估需要在詩文比賽,書法比賽,音樂美術比賽中獲得3等獎及以上(省教育行政組織級別),或者2等獎及以上(市教育行政組織級別)。[3]

表1 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表2 具體評價方式
(1)關注對學生的日常評價。日常評估主要是對學生的教育活動進行分析,采取多樣化的開放式的評估形式。在日常的教學教育活動中了解和關注各學生的興趣與學習效果,對學生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科的平衡程度進行隨時隨地的隨機評價,促進班集體學風建設,幫助初中學生更好更快的綜合發展。
(2)將學生成長記錄存檔。檔案管理并不是單純的關注評語、結論、升學等大事,教師可以因地制宜,對各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非正式的電子檔案的管理,構建能夠反映學生真實學習情況的資料。例如,學生的社會實踐表現,文藝作品展示,個人文體活動特長表現等。并將學科老師以及同學們的意見等進行綜合評估,匯總到個性化的電子檔案中,并在每學期末將其反饋給家長,以此構建學生評價體系的良好反饋體系。
(1)描述應該客觀、公正。評語基于日常觀察,學科教師的評價,同學,家長的評價基礎上進行撰寫,應該積極、正面,以鼓勵為主。評估的綜合結果為優秀、良好、中等、一般、不合格。依次為符號A,B,C,D,E級別。其中對級別E即“不合格”的評價結果的使用應該謹慎,評價描述應該公主客觀為主。
(2)初中生畢業標準有兩個基本部分,分別是畢業成績,綜合素質評價。成績合格,綜合評估結果為一般以及以上的,準許畢業。初中生升學時,將依照評估結果作為考量的重要參考因素。
初中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需要科學完善的評估體系進行匹配,而多元化的綜合素質以及評估體系,引導了其評估體系多元化的層面發展。對初中生實施有效的綜合素質評估與培養,幫助其成為健康、積極、素質全面的人,在未來的社會化工作與學習的過程中,擔當起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