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珍 江逃福
【摘 要】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從概念方面來講屬于兩種范疇,會計責任屬于注冊會計師的責任劃分依據,而審計責任屬于審計單位的責任劃分依據,存在一定的法律差異。然而,在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會計與審計方面責任關系受到廣泛關注與重視,只有全面明確兩者的關系,才能促進會計主體行為與審計主體行為的有效規范,形成新時期社會背景之下的管理標準,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會計責任;審計責任;關系
會計責任就是在會計師沒有遵循法律規定開展工作而承擔的法律后果,審計責任主要為會計報表方面的監督檢查內容,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與共同點,都是會涉及到會計報表工作,為了更好的完成當前任務,應科學開展調查分析活動,使用科學化與合理化的方式開展協調管理工作。
一、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分析
(一)會計方面的相關責任內容
會計責任中提出了在會計師沒有遵循法律法規開展工作的情況下,需要承擔一定法律后果。此類責任內容除了屬于會計工作標準與底線之外,還是法律制約與道德約束的共同內容,通常情況下會形成企業會計與個人會計的行為規范模式,促進各方面工作的合理發展。
(二)審計方面的相關責任內容
通常情況下,審計責任主要就是審計單位針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進行監督檢查,結合工作準則的要求,在審計程序中需將證據作為主要內容,明確審計單位的報表與國家財務會計規范是否存在偏差,了解責任內容,促進管理工作的科學落實。
二、兩者關系分析的重要性
在會計與審計方面責任明晰之后,有利于提升會計主體行為的規范性,促進審計工作實施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具體表現為:
(一)有利于提升會計主體行為規范性
在國家經濟發展的社會背景之下,企業已經開始迅速發展,很多企業受到利益驅使,出現會計信息造價的現象,此類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企業未能樹立正確的會計主體觀念,缺乏正確的意識,沒有意識到會計信息的重要性,在會計信息作假行為的影響之下,導致市場經濟良性循環受到影響。而在明確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方面關系之后,有利于管理工作者與會計工作者了解自身責任,自覺遵循法律法規開展工作,在規范自身工作行為的情況下,提升會計信息的準確性與可靠性,保證工作質量。
(二)有利于對審計行為進行規范
在審計工作過程中,已經明確規范了其中的會計責任,可以將審計意見作為會計工作的保障依據。但是,當前很多工作約定中,都忽視了會計工作的審計責任,未能形成良好的規范作用,發生局限性問題。因此,需針對會計與審計方面的相關責任進行區分,明確審計工作中的結果承擔職責,保證工作人員在審計期間能夠遵循認真負責的原則,樹立正確的責任觀念,在提升審計工作質量水平的情況下,保證數據信息真實性與可靠性,促進工作效率的提升。
另外,在明確審計與會計相關責任關系之后,有利于為公司提供司法公正方面的服務,明確各方面責任主體之間的關系與聯系,保證承擔法律責任,并維護各方面工作合法權益,促進管理工作良好實施。
三、會計與審計相關責任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分析
(一)聯系情況
第一,前提內容相同。從管理學方面與經濟學方面分析,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形成獨立關系之后,會出現委托責任與受托責任的區分,但是,當前很多企業在會計報告中,受托責任履行存在問題,不能保證真實性,過于依賴第三方開展證實工作,進而出現了另外的受托關系:審計。注冊會計師在受到委托人的委托之后,應根據審計方面的標準,開展被審計對象的監督審查工作,明確報告的真實性,并執行自身工作職責。因此,審計與會計之間的責任前提就是委托單位的會計信息審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共同點。
第二,責任對象較為廣泛。會計工作中,主要責任就是為投資人、債權人、政府部門等服務,因此涉及到的工作較為廣泛,責任對象很多,在提供會計數據信息的過程中,承擔著很多責任。而審計工作所涉及到的服務對象也很多,不僅涉及到被審計單位,還有其他第三方機構,與會計方面的責任存在必然聯系。
(二)區別分析
第一,主體存在一定差異。在我國會計方面法律法規中已經提出了明確規范,要求會計工作中針對資料準確性與完整性進行管理,將單位管理工作人員作為會計責任主體。而在我國其他法律中,要求在審計工作中,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主要的責任主體,由此可見,審計與會計方面的責任主體存在差異,有著一定的不同支處。
第二,性質存在一定差異。對于會計工作而言,最終需要實現的目標就是可以為企業管理人員提供受托責任履行信息,在分析與整理數據之后,可以為管理人員提供決策依據,保證戰略決策的可行性。由此可見,會計屬于企業發展中信息的提供方,負責的任務就是進行信息數據的整理與供給。而在審計管理工作中,通常情況下是審計人員針對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檢查,明確真實性與合法性,實現數據信息的審核目的,完成檢驗工作。由此可見兩種工作責任之間本質方面存在差異。
第三,內容存在一定差異。在會計責任中已經提出了應該保證財務報表的真實性與客觀性,要求在工作期間能夠遵循會計制度準則,實現財務報表的科學編制目的,在此期間為了可以提升內容真實性,應做好報表設計工作、內部管理工作等。而在審計責任中,要求審計單位可以實現財務報表的審核目的,明確報告內容是否真實,并形成科學化與合理化的審查模式。由此可以看出,會計工作主要為企業整理與提供信息,而審計工作主要開展企業財務報表的審核工作,存在責任內容的差異。
第四,衡量標準存在一定差異。在我國會計方面法律法規中已經明確提出,會計工作的衡量標準,可以將《會計法》作為主要依據,針對會計主體的工作情況進行考察評價。而在審計責任衡量的過程中,需將《注冊時會計法》作為主要的衡量標準,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開展審核工作。由此可見,兩種工作責任的衡量標準存在差異,應進行系統化研究,科學開展分析與調查工作。
四、會計與審計方面責任界定措施
(一)樹立正確的觀念認知
在界定兩種工作責任的過程中,需樹立正確的觀念認知,結合實際工作特點,掌握區分責任的技巧。管理部門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使用媒體渠道、網絡渠道等進行會計與審計責任的教育與宣傳,使得工作部門可以全面區分二者關系,并區別的對待相關工作。且企業應樹立正確觀念認知,明確自身需要承擔的主體責任,在出現會計工作職責問題之后,不會將責任推卸給審計單位。在此期間,注冊會計師也應當樹立正確的觀念,全面承擔自身工作職責,以免影響其長遠發展。
(二)深入預防風險問題
在企業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應科學開展風險預防工作,加大會計與審計方面責任的界定管理力度,在相互支持與溝通的情況下,創建完善的內部管控制度,并預防會計方面與審計方面風險問題。例如:在兩種工作責任界定、劃分過程中,將資產管理作為依據,獲取真實有效的會計數據信息。企業還需在管理中創建內部管控體系,結合自身工作情況,綜合考慮問題,在明確主體責任的情況下,規范工作行為,提升工作合法性與有效性。
(三)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
在界定會計與審計責任的過程中,為了可以提升工作效果,確保責任主體更好的執行工作,應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促進責任界定工作的深入實施。一方面,應全面提升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使其可以樹立正確的觀念,明確自身職責與審計職責之間的關系,遵循法律法規完成任務。另一方面,應定期開展從業人員培訓工作,使其可以在會計工作中,學習新知識與技能,促進相互之間的協調。
(四)完善行業法律法規
建議政府部門完善會計與審計行業方面的法律法規,通過法律的支持規范會計與審計工作行為,使其可以明確自身責任內容,在日常工作中提升會計工作規范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會計與審計方面責任存在很多相同點與差異,對二者之間的責任進行區分較為重要,因此,在企業工作中應做好會計人才的培訓工作,明確會計主體責任內容,促進會計與審計工作之間的聯系與發展,達到預期工作目的。
(武警工程大學烏魯木齊校區,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參考文獻:
[1]張瑞.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關系研究[J].財經界,2016(27).
[2]鄭欣欣.淺析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關系[J].中國科技投資,2016(7).
[3]齊國麗.淺析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關系[J].現代營銷,2017(11).
[4]張暉.對會計責任與內部審計責任關系的若干思考探討[J].財會學習,2016(16).
[5]楊微,田亞平.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關系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6(6).
[6]徐萌.對會計責任與內部審計責任關系的探究[J].經濟師,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