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一梅
【摘 要】最近這幾年,我國開始越來越關注制度建設和規范,事業單位在這樣的氛圍下也開始注重制度建設,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規范程度及優化工作人員的水平。內部控制評價是內部控制的一個分支,可以幫助規范和監督內部控制的質量和成效。有了監督和評價機制,可以讓事業單位進行及時的自我審查和反饋,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改進,幫助內部控制目標的達成。根據調查發現,我國的事業單位大部分都沒有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不僅僅工作人員還不具備有關知識,也缺少嚴格規范的法律法規,因此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這導致內部控制的評價結論參考性較低。本文研究了我國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評價情況,并進行分析找出問題,提供一些可參考的意見,希望能夠幫助完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
【關鍵詞】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
一、研究的意義
內部控制的建設質量和效果需要一套標準和評價體系來衡量,優秀合理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可以及時發現內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和缺點,并能夠在第一時間積極解決問題、改進不足,對內部控制的發展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也促使外部審核機構對單位的評估更具有針對性。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經濟的迅速發展,不單單是企業需要進步,事業單位也同樣應該努力提升競爭力,加入到市場經濟的斗爭中去,要在新環境中改革創新,完成蛻變。之前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都比較松散,僅僅是要求事業單位根據自身情況做出一個反饋和評價,并沒有足夠的外部審核審查的壓力,這就導致了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偏差錯漏情況。一來事業單位不需要公開披露信息,二來事業單位沒有被外部第三方監督的過程,三來事業單位也沒有嚴格完整的自我評價機制,如此的松散環境就滋生了一些徇私舞弊、謀取私利的事件。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政府開始意識到內部控制規范的重要性,開始重點要求事業單位進行完善。但因為政策實行的時間不長,還存在磨合的問題,某些單位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不按照規范實行;還有的單位因為工作人員素質欠缺,對政策的理解不夠,也對政策落實造成困難。因此一個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是十分必要的,能夠給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規范找到很好的基準,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方法和模式
(一)內部控制評價方法主要有:
1、財務報告審計評價的有效性
該方法默認內部控制的質量只跟財務報告是否有效相關,認為如果財務報告審計有效,那該單位的內部控制質量就不錯,這樣也是為了幫助財務報告的信息質量的提高。但這種方法的前提是單位必須要有詳細的財務報告。
2、整體的內部控制評價
這種方法是我國事業單位選擇的內部控制評價方法,由于該方法的結果更完整更全面,可以對控制的效果和風險防范處理能力都進行有效的評估,所以被廣泛采用。
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分為自我評價和外部第三方的監督評價。基本是衡量內部控制的實施情況,有沒有到位,有沒有合法合規,有沒有出現問題,如果有問題都需要寫進報告里。
(二)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模式:
模式是一種具有典型性和普及推廣價值的方法,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根據情況不同而做出適當的變化調整,也可以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更新完善。而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評價模式就是在內外部情況的變化下,都可以持續使用的一種評價方法。
(三)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模式分類:
1、目標導向
目標導向主要根據有沒有達到內部控制目標來衡量內部控制質量。事業單位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權力的運用是有很多法律法規方面的限定限制的,一些制約條款并不能跟管理者的想法達到一致,而要綜合照顧到大環境的和諧。第二,事業單位的目標就是為了造福社會大眾,跟企業的盈利目的是不一樣的。因此目標導向評價模式就要把評價的重點放在這兩點上。
主要優點包括:
第一,可以較為概括的反饋出內部控制的情況和質量;
第二,評價結果相對比較公平,評價所需的信息也不復雜;
第三,被廣泛應用,信息獲取較為容易。
主要缺點包括:
第一,評價不夠全面;
第二,評價沒有定量,過于粗略,缺少細節。
2、法律法規導向
法律法規導向主要是根據是否合乎法律法規的條款來進行衡量,主要確保評價的部分都是合法合規的,沒有模糊可疑的部分。
主要優點是比較貼合事業單位的特點。
主要缺點是只局限于法律法規方面,對于其他方面會有所疏漏。
3、要素導向
要素導向主要是衡量有關要素的,針對事業單位則主要包括預算的訂立和實施、政府采購、資產安全管控、資金的進出等方面這些衡量的要素基本都有固定的標準,比較不容易進行變化變動,同時衡量的流程也比較繁瑣。
主要優點包括:第一,根據要素進行的評價比較具體和細節化;第二,由于該模式是根據企業的關鍵點進行設置的,所以更適合自評;第三,大部分企業都可以運用,方便進行比較。
主要缺點包括:第一,評價結果過于主觀;第二,評價的指標多導致流程復雜耗時。
三、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一)內部控制的環境不完善
到現在,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沒有正確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總覺得內部控制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任務,而部分領導也不了解內部控制的作用,這就導致內部控制被忽視,內部控制建設的氣氛不佳。
另外,很多事業單位的組織架構老舊過時,跟不上目前的市場經濟需求,沒有進行歸口管理,導致橫向的交流存在很多障礙,這對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業務風險的防范都沒有好處。
再來,事業單位大都缺少健全的獎罰制度和考核制度,又或者制度只是走形式,并沒有真正落實,導致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都不夠高。
(二)風險防范管控薄弱
內部控制制度中,風險的防范和管控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但目前大多數事業單位基本只是在風險危機已經發生之后才想到去解決和處理,對于防范風險、預防問題并沒有足夠的重視或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管理方面,事業單位的風險主要包括資金利用率不高、胡亂使用職權、道德尋租泛濫、資源利用效率低等。而在業務交易方面,風險問題就更多了,預算、資金進出、采購、工程等各個步驟都有可能出現問題。
(三)控制行為不夠嚴謹
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在控制這一點上還存在很多不嚴謹的地方。第一,缺少完善的規章制度,制度的內容不夠系統完整,沒有涵蓋事業單位的所有流程,也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導致實際操作的困難較大,缺乏有效的賞罰條例,效果大打折扣。第二,預算管理還需努力,預算的訂立不夠科學,由于缺少嚴謹規范的標準導致計劃比較散亂無章,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資金的利用也因此不能按照計劃實施,導致資金短缺的可能性變大,安全也沒有保障,控制預算的約束效果幾乎沒有。第三,內部控制的會計方面缺少專業性。會計工作者沒有被設置為不相容、相互制約的崗位,會計信息的質量沒有保證,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公共資源面臨巨大的風險。
(四)信息的交換和溝通有問題
信息的溝通和交換對于單位的運行是日常活動,而且十分重要。部分事業單位在傳遞信息方面效率低且存在一些問題,包括:第一,信息傳遞沒有健全的體制和規范,信息的傳遞混亂,信息傳遞的質量低下,部門和部門之間的溝通出現問題就極易引發連鎖反應,產生一系列不良后果;第二,沒有健全的反饋意見體制,包括跟監察部門、人民群眾都缺少應有的反饋和監督,對于群眾的疑問沒有進行及時的回應,披露信息不夠清晰合理。
(五)內部監督不夠完善
現在,很多事業單位都沒有健全的內部監督體制,沒有設置專門的監督崗位和部門,而只是讓其它部門進行兼職,缺乏獨立審計部門的監督。這樣的監督效果低下,大多只是走形式,加上兼職的工作人員可能也不具有足夠的監督專業性,更進一步削弱了內部監督的效果和作用。
四、建議和意見
(一)設定科學的內部控制目標并落實
1、確保內部控制合法合規。合法合規是內部控制的前提和底線,在制定和實施任何內部控制計劃時都要遵守法律法規。
2、規范預算管理。要讓預算管理發揮真正的作用,不能紙上談兵,要真正落實到實際操作中。在建立預算時就不能敷衍了事,要仔細合理設定預算計劃,考慮好之后的步驟和流程,執行時沒有特殊情況就應該嚴格按照預算來執行,如果有特殊情況也要詳細記錄,用于之后的審核和改進。之后的監督和審核步驟也要跟上,要核查資金資源的利用等是否按照預算實施。這樣可以減少或杜絕資金亂用、濫用、挪用的情況,保障事業單位的安全。
3、保護國有資產資源。事業單位的資產和資源都屬于國家,是人民的公共財產,管理上必須嚴格規范。目前的管理過于寬松,各個流程比較隨意而缺少嚴格的約束,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導致一些公共財產的偷盜、丟失現象。因此必須要進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加強控制力度來保障公共資產的安全,要進行規范的監管,不能留下漏洞。
4、加強會計信息的質量。要保證會計信息都是真實、完整、清晰、可靠的,只有這樣的會計信息才有利用價值和參考意義,能夠幫助領導者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還可以起到預警作用,一旦有異常的數據表現就能夠及時找出原因,將風險和問題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二)強化工作人員和領導者對于內部控制的重視度
要想做好內部控制工作,需要全單位的努力和配合,因此必須要先讓大家都了解內部控制的作用和意義。可以先開展對領導們和各個部門的負責人的培訓,傳輸內部控制的相關知識理念,再分批對單位的其他員工都進行教育培訓,可以分組進行學習,讓大家對內部控制有正確的認識,并不是只跟會計財務部門相關的制度。
(三)強化風險防范措施和理念
部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覺得這份工作是很穩定保險的,因此對于工作的風險防范比較松懈。但其實在現代社會,事業單位的風險防范是很重要的,加上事業單位是人民群眾的代理人,責任重大,更需要對此加以重視,才能不辜負人民的信任。對于風險防控的各個步驟,都應該建立規范的制度。第一,預算的起草、審核、實際操作和之后的核查反饋都應該有完善的條例。第二,要見建立有效的風險控制制度,認真研究總結歷史問題、現在的情況和之后可能存在的風險,制定相應的制度來應對。不能僅僅停留在問題出現后進行解決的被動位置,應該思考如果盡早地發現風險預警,在問題發生前就盡量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減小損失的可能。第三,可以聘請外部的專業機構來進行定期的風險評估和審查。
(四)加強財務工作者的專業素養
針對部分財務工作者專業知識匱乏,業務水平低的情況,必須采取行動加以改善。事業單位應該對這部分財務人員進行專業的培養和教育,不但要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還要對思想品德和理念加以幫助,讓他們同時具備優秀的專業水平和心理狀態,對工作有熱情有積極性,對于新的制度和方法愿意接觸和學習,要有創新精神,讓單位內部形成積極、負責的良好氣氛。
(浙江省云和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浙江 麗水 323600)
參考文獻:
[1]周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若干問題研宂[D].廈門:廈門大學,2014.
[2]劉永澤.唐大鵬.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13(1).
[3]趙亮.事業單位財務體系內部控制若干問題的分析[J].中外企業文化,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