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雙 劉藝璇
【摘 要】西方經濟學具有雙重性質,既是市場經濟運行經驗的總結,又有宣傳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一面,課堂上單純的模型講解不利于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針對此實踐偏差,要從教材、教師、教法以及評價四個維度對其進行深入剖析,找出癥結所在,對如何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嵌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探索。對西方經濟學教材中部分內容進行價值觀引領教改實驗,以期為高校正確教授西方經濟學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核心價值觀;教學試驗
當今,一些普通高校將西方經濟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作為一門專門介紹西方經濟學理論的課程,其是否會對我國核心價值觀的引領產生負面作用?高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是否關注了對學生的價值觀引導?因此,本文研究西方經濟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分析其原因,進而提出課堂教學中引入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對策,以發揮正確的價值觀引領作用。
一、西方經濟學忽略價值觀引領問題表現
長久以來,部分高校教師在講授西方經濟學中,缺乏客觀的政治立場,就西方經濟學講西方經濟學,忽略中國實際發展問題的關注。主要表現有:一是盲目崇拜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相關教材里所涉及的內容實際上都具有一定的階級特征與意識形態性。而部分高校經濟學教師對西方經濟學缺乏必要的價值判斷,從而產生了對西方經濟學的盲目崇拜,而教師的這種片面性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這對于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是不利的;二是缺乏中國特色經濟理論分析。西方經濟學更多的是涉及資本主義社會中運行的機制,部分高校教師缺乏中國特色經濟理論的分析以及對西方經濟理論在中國的適應環境分析,使得學生對我國的經濟國情了解力減弱;三是不利于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養成。馬克思吸收亞當·斯密的學說思想,使之能夠隨著歷史進步而不改變正確性。不用辨識的教法教育學生,使得部分大學生逐漸趨向于西方經濟學,從而不利于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養成;四是單純講模型不利于大學生核心價值觀養成。有的高校教師在講授西方經濟學的理論模型時,讓學生陷入一種“機械理解”的境地,卻忽略了學生對這些理論模型理解過程中的一系列心理變化,更缺乏價值觀的滲透。
二、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忽略價值觀引領的原因
長久以來,部分高校經濟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的價值觀引領,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以及多層次的。一是教材本身原因。現有的教材中的每一小節的內容從未涉及中國理論以及案例。不僅每一章的主體部分沒有涉及,而且每一章最后的小結內容也只是對該章節內容的簡單述評,代表教材編寫者的觀點,缺乏中國案例的引入。中國案例的缺少就不利于學生的愛國、平等、公正等主流價值觀的形成;二是教師師資原因。一些教師自身價值觀不符合中國主流思想。部分教師尤其是有過海外留學經歷的教師對于西方經濟有崇拜思想,而其對于中國本土經濟學缺乏一定的閱歷,教師本身核心價值觀的缺失必然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三是授課方法原因。教師過度強調學生對于理論模型的理解,從而忽略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西方經濟學中運用數學知識建構了大量的模型,對經濟問題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但這并不能代表西方經濟學就是科學,只能稱得上是“科學主義”,對西方經濟學的哲學基礎—實證論進行實踐檢驗才能判斷其是否為科學;四是考評方法原因。從考試的形式來看,考試形式逐漸為機器考試所取代,試題形式多為封閉式問題和半開放性問題,學生只需將固化的知識掌握就可以。
三、西方經濟學中嵌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路徑探索
首先,要重視教材的編寫。托馬斯困認為“如果不能把這種課程利用為培養價值觀和倫理意識的手段,我們就在浪費一個大好機會。”在經濟學教材的編寫過程中,要明確其價值觀目標是培養符合社會主義建設的人才,各章節內容中引入中國故事。或者各章節小結中引入中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學習,在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同時,激發出愛國情感。其次,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作為西方經濟學的講授隊伍,教師的專業水平與個人修養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師資的加強顯得尤為重要。要由上個世紀70年代左右出生的教師擔任主講隊伍。這部分教師經歷了改革開放前后的中國,其對中國整個社會的經濟變動有著相對客觀的了解。歷史的閱歷使得這些教師的價值觀符合中國社會主流思想,從而更貼近核心價值觀,這對于在西方經濟學的講授課堂中引入核心價值觀是極其重要的。其三,要改進授課方法,適時引入中國案例教學。在正式講授過程中,在引入中國具體案例時,需逐步引導學生用已學西方經濟學知識來看待中國實際問題,使學生明白西方經濟學可以為我所用,為我借鑒。如需在課堂教學中嵌入核心價值觀,則需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的組合來教授。最后,探索考試新方式,對課程的評價不僅關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對學生對于經濟學課堂的情感體驗、價值觀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義。采用傳統的紙質化考試。采用紙質化考試一方面可以將封閉式問題、半封閉式問題以及開放性問題相結合,可以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在紙質化考試的開放題中,適量的案例分析可以進行中西對照,讓學生認識到中西方經濟學的不同,感受中國經濟奇跡,深化他們的愛國之情,從而更易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四、西方經濟學中價值觀引領教學改革試驗
以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六版十九章一、二節為例。這部分課主要講解了經濟增長與模型表達、實際經濟增長與潛在經濟增長以及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三個主要問題,在三個主要部分中注意了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分析。
(一)經濟增長表達與中國經濟增長奇跡。在講完模型和眾多指標具體內容后,就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增加做了重點闡述。在此,引入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GDP增長情況和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人均純收入增加情況,用圖表向學生展示了1978年- 2016年GDP和人均收入情況,圖表鮮明地揭示中國經濟增長和人均收入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重大成就,并選取了“文革”結束農村照片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后的農村照片,經濟增長的成就和中國百姓分享增長的成果給學生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他們被深深震憾了,課堂秩序非常好,往下一看,沒有一個看手機的,都在全神貫注地聽課。
(二)實際經濟增長與潛在經濟增長。在此,例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的事例,據蔡眆、林毅夫等著名經濟學家研究,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為8%左右。2011年前我國實際經濟增長率是雙位數增長,高于潛在經濟增長,2011年后進入個位數經濟增長,趨向合理經濟增長,進入中高速經濟增長,這樣一種L型經濟增長將成為經濟新常態。在國家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如果我國能夠保持每年6.5%的中高速增長,到2020年就能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民收入比2010年再翻一番的目標,屆時全國將達到全面小康社會,為國家發達,民族復興和中國夢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講到這,觀察一下學生,他們目光專注,價值觀已經入耳、入腦。
(三)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現在我國是GDP增長的大國,同時也是碳排放第一大國,還是癌癥發生率第一的大國。粗放的經濟增長給空氣、水質和土壤造成了許多污染,影響了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危及了人類的生存,這樣“帶血淚”的經濟增長是百姓不需要的,也是百姓堅決反對的。我們需要的是綠色的經濟增長。是在不破壞自然環境下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經濟增長與生態相協調,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相協調、經濟增長與經濟轉型升級相協調的增長,是創新驅動的增長。通過上述講授,將公平、正義、生態文明,綠色發展、保護環境等核心價值觀引領到專業課堂中,強化了大學生價值觀的養成。討論題目是《人民的名義》中的達康書記為什么非常注重GDP的增長?現在《人民的名義》這部反腐大劇大學生非常喜歡看,90后看,95后也看。留下這樣一個思考題,可以聯系現實問題加強課堂經濟增長理論的理解,學生都會有話可說。學生對這個開放問題回答都十分活躍,分別從經濟增長涵義、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增長與干部考核等方面做了認真的回答,在學生主動學習思考中進一步強化了中國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分清了經濟領域中的是非價值觀,這對于他們成長為領導者的行為有了理性的約束,奠定了學理基礎。為了檢驗西方經濟學課程中價值觀引領教學改革的效果,課后下發了92張問卷表,回收了92張,測評結果如下:
對西方經濟學講課中進行價值觀引領分析是否滿意?88人表示滿意,占全部聽課學生95.65%,其中很滿意達到73人,占全部學生79.35%,基本滿意4人,不滿意沒有。對西方經濟中結合中國案例講授的教學改革方法是否接受?91表示接受,其中70.65%表示完全接受。1人表示基本接受。是否同意對西方經濟進行價值觀分析,89人表示同意,占到全部學生96.73%,其中完全同意52人表示十分同意,占到全部學生的56.5%。3人表示基本同意。對西方經濟學學習態度是?65人表示喜歡,21人表示能夠接受教師講課內容,只有1 人表示不喜歡。就西方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兩個理論而言,你更喜歡哪一個?52人表示是西方經濟學,占全部學生56.52%,37人表示都喜歡,4人表示都不喜歡。可見,西方經濟學在大學教育中地位比較重要,價值觀引領問題迫在眉捷,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鹽城師范學院,江蘇 鹽城 224052)
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Ml.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劉國光.經濟學教學和研究中的一些問題[J].經濟研究,2005(10).
[3]賀紅權.西方經濟學本科課程體系優化淺析—基于科學價值觀引導的視角[J].西南農業人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作者簡介:
劉吉雙(1967—),吉林通化人,鹽城師范學院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西方經濟學。
劉藝璇,鹽城師范學院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