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個人理財規劃》作為金融投資類專業學生的專業課,對于培養學生形成全面而實用的個人理財規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個人理財規劃》教學內容在整體結構設計上存在學生的參與度不夠、部分內容冗余重復和整體邏輯連貫性不足等問題。本文針對上述問題,從改變學生定位、構建核心主線明確且整體邏輯關系清晰的教學內容角度,提出優化設計《個人理財規劃》課程教學內容的對策。
【關鍵詞】個人生命周期理論;資產配置;財務安全;風險偏好
一、《個人理財規劃》課程教學內容有待改進之處
《個人理財規劃》作為金融投資類專業學生的專業課,對于培養學生形成系統化的個人理財規劃認知體系和全面的個人理財規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個人理財規劃》教學內容的整體結構設計在學生的參與性、內容的精煉性和章節的貫通性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可供改進的空間,具體來說:第一,在教學內容編寫的定位上把學生定位為簡單的被動接受者,而對各章節進行單純客觀地呈現,未能發揮課程本身應用性強的特點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動參與性,使學生能自覺地融入到課程的學習中。第二,在對各細分內容的具體編寫上缺乏整體視野,對各章節進行單純依次羅列,導致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多個知識點處存在對同一理論內容進行重復講述的問題,使教學內容出現不必要的贅述冗余,并且更大地消耗了學生的學習時間。第三,在各細分理論板塊的結構安排上為獨立分割式講述,缺乏一個貫穿始終的核心主線的引導,使教學體系的邏輯連貫性不足,從而影響學生對于整體知識體系掌握的邏輯完整性和牢固度。
二、針對性優化改進思路
第一,從實踐性角度出發,將學生定位為自然人和模擬理財規劃師的角色,分別從其對自己和客戶未來人生發展各階段理財規劃的需求出發,以培養學生形成完整的理財規劃能力為目標構建教學體系,使學生在源自內心的理財需求的驅動下積極主動進行學習并形成對自己未來的人生和職業發展具有明確實用性的理財規劃能力。第二,把整個教學體系設計為完整的個人理財規劃方案設計流程,并將個人生命周期理論作為核心主線,把儲蓄、債券、股票、基金、保險等各種具體的理財工具按照合理的組合與具有特定理財需求的相應階段進行對接,并在相應環節進行核心知識點的闡述,這樣就能在避免多次重復講述同一知識點的基礎上構建出涵蓋完整人生發展各階段理財需求的、邏輯順暢的個人理財規劃教學體系。
三、具體教學內容結構設計
《個人理財規劃》教學內容結構的優化設計以個人生命周期理論為核心構建個人理財規劃方案設計體系。
(一)介紹個人生命周期理論內涵
個人生命周期理論認為個人應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提前預先綜合考慮其即期收入、未來收入和可預期的收入、支出、工作時間、退休時間等因素,來決定當前的消費和儲蓄、投資規模,以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實現消費、儲蓄和投資的最佳配置,從而使其消費水平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保持相對平穩且不斷提高的水平,而不致出現消費水平的大幅波動。個人生命周期理論從個人家庭生命周期整體出發考慮理財,根據各個周期階段的特點,結合各階段的實際情況設計理財方案、選擇適當的理財投資產品、設計最優的投資策略,以便在整個人生過程中合理分配財富、滿足各階段的需求、實現人生效用的最大化。
(二)強調基于個人生命周期理論進行理財規劃的總體原則
向學生強調應按照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原則為客戶提供資產配置建議:(1)客戶子女年幼時和客戶年老時,應注重使流動性好的存款和貨幣基金的比重更高;(2)家庭形成期至退休期,隨著客戶年齡的增加,投資風險比重應逐步降低、保險比重應提高;(3)退休期的收益性需求最大,投資組合中債券比重應最高。
(三)明確個人理財規劃的主要目標
個人理財規劃的主要目標是在使個人家庭財務狀況穩健合理的基礎上,追求個人家庭財產增值的最大化,即財物安全和財務自由。而財物安全和財務自由目標在現金規劃、消費支出規劃、教育規劃、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稅收規劃、投資規劃、退休養老規劃等七個具體理財規劃項目中分別表現為:(1)必要的資產流動性。個人持有現金主要是為滿足日常開支、預防突發事件、投機性等需要。因此既要保證客戶資金的流動性,又要考慮現金的持有成本,通過現金規劃使短期需求可用手頭現金來滿足,預期的現金支出通過各種儲蓄和短期投資工具來滿足。(2)合理的消費支出。通過消費支出規劃,幫助客戶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使個人消費支出更合理,使家庭收支結構大體平衡。(3)實現教育期望。教育為人生之本,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受教育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再加上教育費用持續上升,教育開支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需要及早規劃教育費用,通過合理的財務計劃,確保將來有能力支付自身及子女的教育費用,充分達到個人家庭的教育期望。(4)完備的風險保障。理財規劃師通過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進行適當的財務安排,將意外事件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使客戶更好地規避風險、保障生活。(5)合理的納稅安排。通過對創業客戶納稅主體的經營、投資、理財等經濟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充分利用稅法提供的優惠和差別待遇,適當減少或延緩稅負支出。(6)積累財富。個人財富的增加可以通過減少支出相對實現,但絕對增加最終要通過增加收入來實現。薪金類收入有限,投資則具有主動爭取更高收益的特質,因此個人財富的快速積累主要靠投資實現。理財規劃師可根據客戶自身的理財目標、個人可投資額以及風險承受能力,確定有效的投資方案,使投資帶給個人家庭的收入越來越多,并逐步成為個人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最終達到財務自由。(7)安享晚年。人到老年,獲得收入的能力有所下降,所以有必要在青壯年時期進行財務規劃,達到晚年“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過上有尊嚴、自立的老年生活。
(四)構建個人生命周期理論理財規劃方案的具體設計體系
按年齡層劃分,個人生命周期分為六個階段:
1、個人探索期。年齡段:一般為15- 25歲。家庭形態:以父母為家庭收入來源主體,本人處在學校學習至剛剛畢業參加工作階段。理財活動:以求學深造提高收入為目標,并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逐步提高生活儲蓄率。投資工具:以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基金定投為主。保險計劃:以意外險、壽險為預備。信貸狀況:助學貸款。短期目標:自身教育投資、建立備用金購買汽車。中長期目標:購買房屋、投資、創業。
2、家庭形成期。年齡段:25- 35歲。家庭形態:擇偶結婚、有學前子女。理財活動:量入為出攢房產首付、子女學前教育,嘗試創業。投資工具:以活期存款、股票、債券、基金為主。保險計劃:以儲蓄險、壽險為預備。信貸狀況:信用卡、創業貸款。短期目標:育兒金計劃、購買房屋還房貸、投資創業、購買保險。中長期目標:準備子女小學、中學教育投資。
3、家庭成長期。年齡段:35- 45歲。家庭形態:子女上小學、中學階段。理財活動:償還房貸、籌集子女教育金為主,提高投資類收入比重。投資工具:以實業、房產、股票、基金定投、貴金屬為主。保險計劃:以定期壽險、養老險為主。信貸狀況:房屋貸款、汽車貸款。短期目標:子女基礎教育投資、理財投資、創業計劃、購買保險。中長期目標:子女高等教育投資、退休養老。
4、家庭成熟期。年齡段:45- 55歲。家庭形態:子女進入高等教育階段。理財活動:增加薪資外投資收入來源,養老防病。投資工具:可選擇多元化投資組合(利息、股息、紅利、資本利得、租金收入等)。保險計劃:選擇養老型、投資型、防病型保單。信貸狀況:還清貸款。短期目標:子女高等教育投資、人身及財產保險計劃。中長期目標:退休養老。
5、空巢期。年齡段:55- 60歲。家庭形態:子女畢業獨立至自己退休。理財活動:理財負擔減輕,準備退休。投資工具:可選擇風險較低的投資組合,以債券、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為主。保險計劃:以長期看護險、有固定退休年金的險種為佳。信貸狀況:無負債。短期目標:退休規劃、保險計劃。
6、退休期。年齡段:60歲以后。家庭形態:夫妻二人均退休,家庭以夫妻二人為主。理財活動:享受生活、規劃財產為主。投資工具:以固定收益投資(如房產出租、存款)為主。保險計劃:領退休年金,投保長期看護險。信貸狀況:無貸款、無負債。短期目標:固定收益投資、醫療保健、休閑娛樂。
四、《個人理財規劃》教學內容優化設計的意義
第一,學生通過對以個人生命周期理論為核心主線的個人理財規劃課程的學習,能夠讓其在與現實生活緊密貼合的語境下對個人理財規劃設計理論做到內容涵蓋全面、邏輯思路清晰的掌握,從而為自身和客戶進行理財規劃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第二,能夠讓學生意識到及早對自己未來人生各階段進行理財規劃對于自己和家庭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從而實現本課程促進學生更早、全面考慮自己未來各階段的發展預期和需求,并進行及早、合理的理財規劃,從而幫助其實現美好人生的積極意義。
(武昌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武漢 430065)
參考文獻:
[1]郭秀蘭.個人理財規劃[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
[2]孫曉宇.理財規劃與設計[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3]李燕.個人理財規劃[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4]王慶仁.金融理財規劃[M].復旦大學出版,2010.[5]周顧宇.現代公司理財[M].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6]周夏飛.公司理財[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7]陳紅.理財規劃[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基金:武昌工學院校級教學研究項目“《個人理財規劃》課程的設計與應用研究”(2018JYZ12)。
作者簡介:朱祺(1980—),男,湖北潛江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個人及公司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