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戰略的背景下,結合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特點,對我國職業教育現有的國際化發展狀況從合作思路,合作模式,職業教育的輸入與輸出等方面進行分析,進一步探討我國同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職業教育合作,職業人才培養,職業教育資源輸出的方式和可能性及相關思考。
關鍵詞:一帶一路;職業教育;國際化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referred to as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hina,analysis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Cooperation ideas, cooperation mode, input and output in China. Explore the ways and possibilities for China to carry out voc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on,vocational training, and expor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along with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Keywords: One Belt and One Roa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一、何為“一帶一路”戰略
“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提出是國家目前持續推進的頂層對外開放戰略,簡稱“一帶一路”戰略。這個戰略的提出是從沿線各個國家的利益出發,打造責任共同體,開創平等互利合作新局面?!耙粠б宦贰睉鹇阅壳白鳛槲覈状纬珜У挠蓢腋邔油苿拥捻攲娱_放戰略,沿線經濟總量達到了21萬億美元,其體量占到全球經濟總量的29%,沿線總人數共有44億,占到全球總人口的63%,“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親密互動,能夠促進國家之間的優勢互補,這無疑能夠形成友好合作、共促發展的良好局面?!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文化和資源差異較大,雖然各國的發展存在差異,但是差異多樣性帶來的是互補,因此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依托此平臺我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國家在教育文化、人文、經濟、貿易、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合作程度不斷加深,合作范圍也逐漸擴大。
二、“一帶一路”戰略指引下的我國職業教育正面臨機遇與挑戰
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64個之多,橫跨亞、歐、非三個大洲,這對推進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程度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推動教育國際化日益成為高校建設與發展的重要話題,打開國內參與教育際化合作和國際化競爭,是提升辦學質量和國際化水平的重要路徑[1]。在我國高職院校目前開展的日常國際交流活動中,要時刻與國家的戰略指導思想保持一致,過去我們在與職業教育領先的國家開展交流合作時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因此在交流中我國各高職院校都能針對自身發展需求,保持良好心態。在與世界高水平職業教育機構的對話中,相互汲取經驗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并且這些應驗被廣泛的應用于國內人才培養當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是“一帶一路”戰略為沿線國家帶來的利益之一,同時也是我國職業教育的海外教育新機遇。“一帶一路”沿線有部分較不發達的國家,我國向這些國家提供了技術與原料資源,想要運用好這些原料與技術就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職業技術人員,輸出高質量的職業人員,將為我國職業教育的輸出開辟新的路徑。
在機遇面前我們同樣要認清挑戰。目前我國職業院校的師資力量整體水平并不高,這在短期內難以實現巨大的飛躍。雖然優秀的“雙師型”教師越來越多,在實踐中先進的教學理念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但是仍然不能滿足我國高職教育快速發展的需求。由于我國人基數大,教育資源不均衡,導致一些職業院校沒有能力大規模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實操學習的缺失比較嚴重。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數為欠發達國家,當地人員受教育程度低,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差,在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的情況下,使得我國企業在前往這些國家進行生產時將面臨人員管理與生產能力方面的風險。招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一定基礎的學生進入到我國高職院校學習,將逐漸成為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資金欠缺是欠發達國家普遍的問題,海外學生到我國求學資金的保障必不可少,因此這也成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引入留學生的屏障。
三、“一帶一路”戰略下職業教育國際化的關鍵
“一帶一路”戰略的大背景下,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為“一帶一路”戰略服務,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是深度匹配。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成就是把先發國家經驗和自己國家的國情、發展階段有機結合的產物[2]。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德國、瑞士、澳大利亞等職業教育發達國家使我們主要交流合作的對象,形式主要為教師培訓、課程引進、學生交流等。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指引下,單一的交流形式已經不能滿足我國職業化發展的要求,拓展新的職業教育國際化路徑是對我國職業教育的新要求。對標“一帶一路”戰略需要提高職業人才的標準,因此高水平精準化匹配才是重中之重。
(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教育的合作基礎是平等。
“平等”是國家之間相互作用的基本原則。在世界上,雖然國家的大小各有不同,但每一個國家都是國際社會重要組成,在國際關系中每個國家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國家間的互動,應以相互尊重,相互誠信為準則。在行動中體現平等合作,在職業教育領域表現為既要兼顧與已有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持續合作,同時又要探索對欠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輸出及援助途徑。資源設備輸出一般為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的普遍形式,也是教育合作的初級階段[3]。目前職業教育國際標準與規則的研究制定我國掌握的話語權仍然有限,完善自身教育體系走出適合我國國情的職業教育之路變得尤為重要。當然,一切都交流合作都離不開平等互利這塊基石。未來,中國的產品走向越來越多的國家是必然,教育資源也是一種產品,能夠再多元化的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中形成中國模式,是為中國企業培養更多國際化視野職業人才的助推器。
(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教育的合作態度是兼蓄開放。
“兼收并蓄”出自我國唐代韓愈的《進學解》,意思是指把不同內容、不同性質的東西收下來,保存起來?!伴_放”更多的被應用在現代語境中。這一古一今兩個詞匯放在一起非但不矛盾,反而碰撞出了更耀眼的火花。隨著我國職業教育進入“后示范”時代,職業院校對質量提升和自我完善的需求越來越強[4]。隨著時代的推進,現職業教育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時期,在教學深化綜合配套改革,教學資源優化重組方面都面臨到了嚴峻的挑戰,于是向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繼續學習成為一種必然。本著“兼蓄開放”的理念,我國的職業教育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從過去的“照單全收”變成了今天的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改良、發展、創造,我國的職業教育在與國際社會交流互動中,變得越來越主動。“一帶一路”建設中,職業教育領域要秉承“兼蓄開放”的理念,在內容與體系上積極布局,拓寬職業教育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在“兼蓄開放”的過程中要堅守既定主線,把握自身優勢,深化師資隊伍建設,繼續在引進國外優質職業培訓資源的同時輸出我國職業教育理念與體系,切記不要做職業教育資源的“搬運工”。要做職業教育的生產與傳播者,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根據合作國家和企業的不同需求達成不同的合作項目,通過兼蓄開發,構筑職業教育多元化合作網絡。
(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教育的合作動力是創新。
職業教育的國際化,不是空談的概念,也不是不可實現的目標。合作國家除了以資源共享為前提,更應該意識到創新才是發展的原動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中,不能滿足于現有的職業教育國際化成果,要充分結合合作中的優勢,在新時期創造新機遇。創新國際貿易合作機制,創新資源共享平臺,創新職業教育培養理念及培養模式,不斷秉承創新理念共享創新成果。突破固化思想的禁錮,充分利用政策與資源條件,深耕職業教育國際化創新的土壤。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提了我國未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目標是: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5]。我們要在合作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沿線企業共享合作成果助推創新動力。
四、我國職業教育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際化發展前景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職業教育教學水平在不斷提升,并且成功的將職業教育先進國家的職教理念引入我國,并且在不斷加快對外招生職業教育留學生的腳步。我國職業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對“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學生,是具有吸引力的。吸引更多的沿線學生來中國留學,不但是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和儲備人才,更是為即將走出去的我國企業培養優秀員工。一般欠發達地區缺少專業性質的職業教育,而且在職業教育領域開展國際性合作的機會并不多。在正確的宣傳與引導下,國外留學生前來中國學習深造職業教育將成為一種潮流,這無疑是我國職業就與“走出去”的絕佳機會。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種類較多,英語使用并不普遍。這無疑給漢語的推廣帶來了機會。既然學習英語和漢語的基礎差不多,那么我們在對留學生進行授課時,完全可以采用英語與漢語相結合的方式,不但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了解中國文化,更能夠增加他們回國后的就業競爭力。因為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興建項目,那么語言障礙會是中資企業遇到的難題之一。如果本地雇員在工作中能夠使用漢語交流,這無疑對企業的管理提供了幫助,這是一件讓雇主與雇員都獲利的事情。
目前移動互聯終端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因此要在職業教育遠程教育的推廣方式和覆蓋層面上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充分考慮,通過各類互聯網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實現職業教育的跨國遠程教育當然遠程教育的開展和教育網站、教育平臺的運營要符合我國及國際上的相關法律法規,在主管部門的引導下進行,將遠程教育平臺中的教學資源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享。而且經過對受眾群體和用戶的調查分析之后,能夠更迅速更準確的了解職業教育的跨過需求與教學質量。因此應當著重加強我國職業教育平臺及資源建設,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完善硬件體系,從而推動遠程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職業教育國際化是一個涉及到環境、觀念、制度與實踐操作,融合了人員、財物、信息和組織等要素的系統工程[6]?!耙粠б宦贰睉鹇缘奶岢鰧ξ覈殬I教育的發展方向具有深遠的影響,不但對加快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步伐,更加深化了職業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是我國職業教育走向國際舞臺的重大戰略機遇?!耙粠б宦贰睉鹇允俏覈殬I教育國際化邁上新臺階的偉大歷史契機,充分了解自身專業特點,發揮自身優勢,在合理框架內積極開展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職業教育合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建設培養和儲備高質量職業人才。我國已經明確提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的目標。這就要求我國職業教育一定要具有國際化思維模式、國際化思維高度以及國際化合作深度,以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為起點,探索職業教育“走出去”的新路徑,真正走向職業教育的國際化舞臺。
參考文獻:
[1]朱海群,楊群祥.高職院校國際化研究與實踐——基于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化的實踐思考[J]. 職教論壇,2016,(36):61.
[2]郝天聰,莊西真 . 走出去:職業教育發展的中國經驗[J].職教論壇,2016,(13):38.
[3]郭靜.“一帶一路”視角下職業教育國際化的行動策略:基于政策框架與實踐模式的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8(5):28-34
[4]王啟龍,石偉平.歐盟職業教育第三方質量評估模式在中國:成效與建議——基于上海 4 所高職院校的同行評議結果[J].中國高教研究,2016,(3):101.
[5]崔巖.“一帶一路”戰略視野下推進我國高職教育特色化、國際化發展的若干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3):118-120.
[6]石偉平.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提升:戰略重點及具體方略[J].現代教育管理,2018(1):72-76
作者簡介:崔鉑(1985-),漢族,遼寧朝陽人,碩士,助理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