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在外灘17號剛剛裝飾一新的友邦大廈,我采訪了美國國際集團董事長格林伯格。那時,國際集團下屬的友邦保險公司,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家外資獨資保險公司,帶給上海全新保險服務模式,自己也得到巨大發展,買下了母公司國際集團誕生地外灘17號,并改名為友邦大廈。格林伯格深情地對我說,回到這里就像回到了祖居一樣。
也因為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國際集團在世界五百強中最高升到第26位。
格林伯格與美國國際集團的故事,生動詮釋了中美經貿合作互利共贏的本質屬性。也正是因為以互利共贏為基礎,使得經貿來往成為中美兩國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一組數字清晰地說明了這一點,2017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額達5837億美元,是1979年兩國建交時的233倍,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的7倍多。可以說,中美經貿往來是兩國關系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兩國人民都從中得到巨大利益。
但是2017年初美國新一屆政府上臺后,以所謂的“美國優先”為借口,特朗普向全世界挑起貿易爭端,實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經濟霸權主義。作為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中國成為美國挑起貿易摩擦的主要對手方,美國接連無理地對來自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中國從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堅定維護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立場出發,對美方無理做法進行了堅決反擊。
2018年9月24日中午時分,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關于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白皮書36000多字,以詳盡的事實和清晰的邏輯,全面澄清中美經貿關系事實,闡明中國的政策立場。這一天美國東部時間0時1分,北京時間中午12時1分,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措施正式生效。國新辦白皮書,正是在這個時點上發布的極為重要文告。
白皮書包括前言和六個部分,用大量事實,直接批駁美國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和“貿易霸凌主義”,闡述了這種做法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危害,表明了中國的立場。面對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加征關稅行為,中國以正式官方文件的形式,用數據和事例,對美國的錯誤做法作出回應。
貿易的核心是交換,交換得以進行,是彼此比較優勢的存在。本質上講是一方以自身有比較優勢的產出,用貨幣等作為介質,換取別方有比較優勢的產出,以達到彼此利益的更大化。貿易得以存在和發展,是因為彼此都能從中得益,有利于雙方并且為雙方所共同需要,這也是“自由貿易”要義所在。中美貨物貿易40年間增長233倍,充分說明兩國產-業結構互補性和比較優勢的存在,這是兩國經貿關系得以快速發展的根本基礎,這是自然產生、必然發展的結果。美國物價較長時間里保持穩定,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與中國的貿易往來,這是中美貿易“互利共贏”的真實寫照。
《白皮書》對此有充分闡述。中美貨物貿易差額是美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必然結果,也是由兩國比較優勢和國際分工格局決定的。美國凈國民儲蓄率僅為1.8%,不得不通過貿易赤字形式大量利用外國儲蓄,這是美國貿易逆差形成并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去年美國與102個國家存在貿易逆差。中美產業比較優勢非常明顯,中國順差主要來源于勞動密集型產品和制成品,而在飛機、集成電路、汽車等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和農產品領域都是逆差,貨物貿易不平衡是雙方發揮各自產業競爭優勢后市場自主選擇的結果。另外,貿易差額實際上也是美國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的結果,美國若將對華出口管制放松至對巴西的水平,對華貿易逆差可縮減24%;如果放松至對法國的水平,逆差可縮減35%。
《白皮書》以充分詳實數據和清晰的邏輯,澄清事實、闡明立場,以推動問題合理解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低成本勞動力、土地等資源與國際資本、技術相結合,迅速形成巨大生產能力,推動了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發展,促進了世界經濟增長。
特朗普的美國,給世界帶來了新的變數和挑戰;但新時代的中國,也決不是可輕易壓垮的對象。《白皮書》說,我們相信,美國的成熟政治家最終能夠回歸理性,客觀全面認識中美經貿關系,及時糾正不當行為,使中美經貿摩擦的處理回到正確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