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敏
摘要:數字化實驗教學儀器與教學資源為提升小學科學實驗的科學性,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科學素養提供了良好的技術保障。使小學科學教學,特別是小學科學兒童自主探究向著開放化、個性化、生活化以及數字化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科學;小學;數字化;意義;應用
數字技術是一項與電子計算機相生相伴的科學技術,它是借助一定的設備將各種信息進行運算、加工、存儲、傳送、傳播、還原的技術。而傳統的教學設備中逐漸融入數字化的模式將成為今后教學的必然趨勢。為了影響學生學習的環境,我們用數字媒體設備,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數字資源等因素來進行,而數字化設備、資源平臺、通訊、工具等將大大提高小學教學的科學性,也會讓學生發生較大的改變。
一、科學教學中應用數字技術的意義
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如何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善于學習,善于推理,具有思維創造性并且具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如何提高學生對于科學教學的興趣,如何提高科學教學與數字技術的緊密聯系,如何將豐富的信息資源在科學教學實踐中有效的捕捉并應用于科學探究學習中,如何提高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的探究性學習,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在我們日常的科學教學實踐中,都會形成一定的方法與策略來促進每一位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提高,
簡單數字化設備技術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將數字技術與科協教學相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對于個人決策、參與公共和文化事物以及經濟生產所需要的科學和過程的知識與理解的提高,有利于培養社會需要的善于學習,善于推理,思維具有創造行,具有良好問題解決能力的學生。科學運用數字化,有利于科學和技術以及社會的緊密聯系,有利于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結合。形成正確的科學觀和價值觀,有利于學生提高對科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而樂于探究、熱愛科學,而且數字技術對于學生上手也比較容易,它也是現代化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1]。
二、科學探究中對于數字技術的有效運用策略
(一)新技術、新觀念、新想法、新模式
1.翻轉課堂。小學科學是以探究為基礎的學科,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符合認識規律、教學規律,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重要手段,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嘗試利用數字化技術來改變傳統意義上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而新穎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們提高學習動力,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來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翻轉課堂。
2.科學探究過程導向學習。在當今網絡日益普及以及網絡資源日益豐富的情況下,網絡教學創造的數字化學習環境,極大的促進了教育觀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從而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培養了學習者高效率的學習能力以及靈活的應變能力。這也是對于網絡探究性學習平臺的嘗試依托。網絡教學的開展、實施需要借助一套功能齊全、資源共享、操作簡單、高效穩定、實用性強的網絡教學平臺。在以網絡為途徑的學習模式的基礎上,以課程為中心,以探究為方式,以學習為目的,設計出基于學生學習課程的網絡探究平臺流程。再由這個學習流程構建出基于課程的網絡探究學習平臺[2]。
(二)加強學生的數字技術應用的培養
老師們指導學生,學生計劃并且確定自己的學習活動,對于學生已經選擇的學習主題進行研究,在教學設備上開展自己的活動,記錄活動,并且將研究資源進行上傳,對于探究性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而教師是資源的提供者,也是合作探究者,并且是一位促進者。教師的角色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最主要的還是學生們。網絡教學,學習平臺,探究性學習,計算機網絡迅速的普及,網絡教學資源共享性和無時空性限制等等優勢越來越突出,也是越來越受到教育者們的重視。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越來越多的學校采用網絡教學,而且網絡教學的實施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圍繞一定的問題、文本或者材料,在老師的幫助和支持下,自主尋求或者自助構建答案、意義、理解以及信息的活動和過程,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維,讓學生們通過對數字技術的熟練掌握操作來提高。
(三)在科學教學時對數字化技術應用要恰到好處
在網絡平臺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下發的學校任務具有啟發性,能夠幫學生根據已經習得的知識,進一步進行探究。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可能不一樣,教師要根據學習的數據來了解實際情況。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下發學習任務。基于課程的網絡探究性學習平臺的構建是以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為基礎的。它強調學生在特定的課程限定下基于網絡資源探究學習,有兩條線索貫穿于網絡探究性學習過程。一是教師啟發式的學習任務,另一個就是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在網絡環境下的主動探究。而在科學課堂的教學中,遵循“適時”的原則和“適度”的原則,通過平臺的構建將學生、教師、網絡環境、網絡資源這四個要素融合在一起,更好的指導了網絡探究性的學習。
1.適時原則。適時原則就是應在對學生掌握知識點最有利的時候進行多媒體的使用,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們自主學習。
2.適度原則。對于網絡學習平臺的學習我們應該適度,由于網絡學習平臺上的信息量過大,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更加輕松的學習,首先應該適量的學習,這樣才不會對大量的信息感到疲勞,適度的學習還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提高學習的效果[3]。
三、結語
綜上所述,提倡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思想就成了教育革命里的重要內容。我國的教育專家也說過:“中國網絡教育模式必將完成教師灌輸為主向學生自主與協作學習為主的歷史性改變。”因此在小學科學探究性學習中與數字化技術相結合,如何在網絡環境中最大限度地實現探究性學習,成為了一個重要課題。簡而言之,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學習,并且在探究過程中主動的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既能獲得扎實的基礎知識,又能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希望在不久的未來能形成一個完整成熟的體系,為當今中國的教育改革做出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繼國.淺議數字化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0):58.
[2]馬楓蘭.E時代數字化教學背景下的小學科學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121.
[3]張潔云.“數字化”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