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放
日前,我回到闊別二十多年的蘇鋼集團,在食堂用餐。
當年,這家企業的名稱是蘇州鋼鐵廠,是個逾萬人的大企業。我當時在《蘇鋼報》做記者。企業在市郊,除了住在廠區的職工,還有大量職工住在城區,每天上下班都由幾十輛大巴車接送。我清楚地記得,車內人們隨身攜帶的包裹中,一定有一只萊盒或菜瓶,單位食堂買點飯,萊就是家中的隔夜剩菜。這里面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節省。于是,早晨上班,盒子或瓶子就是滿的,傍晚下班,盒子瓶子空了,里面的咸淡精華,都被下載另存到各自的胃中。
我多次到過煉鐵分廠、煉鋼分廠、軋鋼分廠、機修分廠等地,不但看到他們掄大錘勞作,汗珠摔八瓣的場面,也看到過飯香菜香的濃濃人情味。
一線工人兄弟們經過一上午的勞作,胃口大開,午飯時分,大家從各自的工具包里,掏出從家里帶出的菜,放在張開大嘴的臺鉗和有鐵屑的工作臺上,倒也七葷八素,五彩斑斕。即便只是普通的角直蘿卜干,也嚼得嘎嘣脆響,吃得風卷殘云。
邊吃還要邊品論哪家的菜燒得好。不好吃的萊,那就要順帶控訴幾句,說帶菜人的老婆是中看不中吃,人嘛生得漂漂亮亮,手藝卻一塌糊涂,甚至還要帶幾句葷話調侃。不過,被攻擊的對象非但不生氣,還樂滋滋,因為對方是明貶實褒,說自己老婆漂亮,這是哪個男人都心中檀香扇兒搖搖的,虛榮心得到了大大的滿足。
但如果菜燒得好呢?話鋒又變了,吃人嘴軟,吃了人家的好菜,總不能說人家老婆是中吃不中看吧?那就夸夸對方福氣好了,說人家祖宗積德,娶這么賢惠的老婆,祖墳冒煙都趕得上廠子里的高爐煙囪了……吃完飯,如果這里面有一個女工,那就是她展現美德的時候了,她會張開兩手趕雞趕鴨一樣,嘴里一連串去去去,將男人們趕開,她獨霸了打掃戰場的環節。她會用準備好的洗潔精,還有車間不缺的熱水,將大家的碗筷洗得干干凈凈。
這場人情戲,我當時并沒有總結出其中題旨。現在好像明白了,其實,就是這不起眼的從家中所帶剩菜在當導演。
我問他們,現在還有人從家里往廠里帶菜嗎?答曰:絕無。
一份剩菜的來回方向,讓人感慨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