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
2003年10月1日,新的《婚姻登記條例》正式施行。從此,“單位證明”退出歷史舞臺,是否婚檢從強迫改為自愿。
婚姻,是一輩子的人生大事。
在中國傳統觀念里,婚姻具有非常神圣的意義,男女婚姻乃承天地陰陽之性配合而成。宋孫覺《春秋經解》:“獨陽不生,獨陰不成。故有天則有地,有日則有月,男女之義,婚姻之禮,天地之道,人倫之本也?!笔篱g萬物、倫常禮儀、社會之始,皆基于婚姻。
新中國成立以來,婚姻逐漸在細節上,傳遞了一種既已定式的嶄新變遷。2003年10月1日,新的《婚姻登記條例》正式施行。從此,“單位證明”退出歷史舞臺,是否婚檢從強迫改為自愿。
婚姻大事,見證了新中國的飛速發展,更見證了一代人的青春成長。
如果你曾去過上海市長寧區婚姻登記中心,一定注意過這樣一個陳列館,這里,從結婚證到結婚照,從結婚流程到結婚習俗,收藏了改革開放前后眾多新人結婚的珍貴資料。四處逛逛,便可知曉,中國人的婚姻變遷,正伴著歲月日新月異,歷久彌新。
“這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早一張結婚證,‘團結互助四個大字,正體現了建國后團結發展的氛圍?!遍L寧區婚姻登記中心副主任范仁杰,指著其中一個櫥窗說,自1950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首部法律頒布實施,廢除了包辦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至此,婚姻法開始時刻影響著中國人的婚姻。
而這種影響,倘若縱觀歷史長河中一張張頗具時代特色的小小結婚證,便可見端倪。舊時的結婚證,多為“獎狀式”,內頁多印有和平鴿、稻穗、棉花、并蒂蓮等特色圖案,反映出當時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而建國以前,婚姻多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書上介紹人、主婚人、訂婚人、結婚人,以及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的名字都要占據長長一串。
在展覽館墻上,有一張1975年的結婚證,上面印有當時最流行的“毛主席語錄”,有的左邊還印有幾行文字:“最高指示,我們都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倍诮Y婚證背面,通常印有“計劃生育,勤儉節約”8個大字。
而到了1970年代以后,結婚證發生了“革新性”的變化,不僅越來越小巧,還取消了復雜的圖案設計,各類口號、婚姻當事人之外的其他人等也從證上消失,只寫結婚人新郎與新娘的姓名,還添加了雙方的照片。結婚證不再只是壓箱底的紀念,而是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法律文書和身份證明。1994年,民政部在全國統一了婚姻登記證的使用,開啟了“護照式”結婚證新時代。
雖說結婚證更加規范,但在2003年以前,想要領取一張結婚證,卻并非易事,不但流程繁瑣,還需打申請、開具單位證明以及領導簽字?!?0年代辦的結婚證,職工要證明自己是有單位的人,單位要證明它有資格同意職工與他人結婚。很麻煩?!弊≡谏虾J虚L寧區周家橋街道的陳婆婆說,當時她和丈夫同在廠里上班,辦證時兩人先后跑去單位三四趟,開介紹信,才能去街道辦事處登記。
不過,“單位同意”的舊規矩也在2003年正式廢除?!痘橐龅怯洍l例》于當年10月1日正式實施,“現在婚姻法自愿了,只要提供雙方的戶口本就行,不需要通過單位了”。陳婆婆說。另一個新變化是,“強制婚檢”被“自愿婚檢”取而代之,新原則的深意在于:結婚是個人權利,個人健康、生理特點屬隱私。這在當時被普遍認為是公權力退出結婚g_--私權領域,符合社會與人性發展,是法治的進步。
而在條例實施后的兩個月,延續了多年的大紅色結婚證也退出了歷史舞臺,全國開始統一使用棗紅色封皮的結婚證,新證書上還增加了全國統一編號及科技防偽標識。2004年,結婚證再次“變臉”,封面改為棗紅色,燙金,內容為橫版打印,還使用了防偽水印幣紙,水印圖案為“囍字樣,這一版本,也是我們現今使用的結婚證。
一張結婚證,只是婚姻開始的第一步。
而在結婚儀式、嫁妝及習俗上,40年間,同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婚姻從媒妁之言到自由戀愛,彩禮從自行車、縫紉機到房子、車子、票子,婚禮從開一場座談會到擺幾十桌酒席……
1955年結婚的楊金倉與翟春平老人,至今已攜手走過63年相濡以沫的濃情歲月,一個甲子的鉆石婚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真實寫照。“沒有婚禮,沒有婚服,沒有嫁妝,在戰友們的見證下,兩人辦了一場座談會,花20元買了些花生、糖果、蘋果,就算結婚了。”回憶起當年結婚的情景,楊金倉喜笑顏開,婚后,兩人借住在當地老鄉家的半間小屋里,一張床、一張桌、一床軍被,就是全部家當了,雖然清苦,卻也幸福美滿。
相比兩位老人的“裸婚時代”,由于當時生產力低下,經濟條件受限,六七十年代結婚的水平似乎沒有太大變化。西安市民趙師傅,一場婚禮辦下來只花了500塊錢,彩禮也才300左右。那個時代,毛主席塑像、紅寶書《毛澤東語錄》是婚嫁最熱門禮品,鐵皮暖壺、搪瓷盆、缸是婚房的主要生活用具,而“三轉一響”則是人民所能擁有的最高財富,指的是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和收音機。誰家娶媳婦有這個排場,就算是過上小康生活了。
但從1980年代,婚嫁開始全方位地發生變化,順應各個階段的時代潮流。從三大件的嫁妝來看,手表、自行車、縫紉機的“三大件”不再稀奇,而是多了電視、冰箱、洗衣機“三大件”,還有一套時髦的家具。當時為了湊足三大件,很多人不得不省吃儉用。在上海,結婚家具有“16只腳”、“24只腳”、“36只腳”,甚至“72只腳”的說法。“腳”指家具的腳,比如桌腳、椅腳、五斗櫥的腳等等。腳越多,說明家具件數越多、越體面。
到了1990年代,婚禮更加豐富多彩,婚紗影樓、婚慶公司遍布大街小巷,婚紗照、花車、禮服、酒宴逐漸成為婚禮必備元素;婚禮也越來越多元化,三輪車婚禮、戶外婚禮、仿古婚禮。步入21世紀,婚禮儀式越來越隆重,婚嫁彩禮水漲船高,“有房有車”是大眾認可的婚禮“標配”,而特色婚禮也越來越多,草坪婚禮、燭光婚禮、集體婚禮、海底婚禮、空中婚禮,個性化婚宴已拉動婚禮消費的主力。
雖說,從“老三件”到房子、車子,從簡單的請客吃飯,到新奇多樣的婚慶儀式,都體現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應該看到,如今,買房、買車,舉行隆重的婚禮成為新人結婚的重要內容,必然也帶來很大的壓力,比如資源問題、生活方式問題、社會風氣問題等。
復旦大學歷史學教授顧曉鳴認為,現在婚禮的多樣性容納了對生活方式的不同追求,是對個體的更加尊重,意味著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橐龃笫碌难葑兟窂?,正是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具體而微的展示。
歷史上的這一周
1984年10月2日。在我國遼寧省營口縣金牛山遺址,發現了一具較完整的猿人化石,這是繼周口店北京猿人頭蓋骨發現之后又一重大發現。
1987年10月6日。亞洲最大的圖書館——北京圖書館新館建成開館,后更名為國家圖書館。
1993年10月7日。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
1995年10月4日,我國第一條沙漠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全線通車。
2008年10月3日,第一屆世界智力運動會開幕式于晚上8時在北京奧體中心舉行。
2015年10月5日,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