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摘要:本課題以重慶市青木關中學初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對青木關中學健美操發展的情況以及學生對健美操的“美”的認知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健美操運動開展不佳,有部分學生沒有接觸過健美操并且對健美操的認識片面,誤認為健美操就是做操;健美操“美”的認知層度不夠;感知方面對于動作美、姿態美、形體美以及精神美的認識較為缺乏,注意方面部分學生學習過程不專注,思維方面學生沒有認識到健美操對于自身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健美操;初中生;運動美;認知
Abstract:This project takes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Qingmuguan Middle School in Chongq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aerobics in Qingmuguan Middle School and the students cognition of aerobics “beau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erobics movement was poorly developed. Some students did not come into contact with aerobics and had a one-sided understanding of aerobics. They mistakenly believed that aerobics was a type of exercise; the aerobics “beauty” had insufficient awareness; The understanding of beauty, posture beauty, physical beauty, and spiritual beauty is relatively lacking.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fact that some students do not concentrate on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students do not realize that aerobics can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Key words:Aerobics;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Sports Beauty;Cognitive
一、研究背景與目的
(一)研究背景。
健美操是一項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普及性極強的,集體操、舞蹈、音樂、健身、文娛于一體的體育項目[3]。健美操的形體美、動作美、編排美、音樂美、服裝美以及精神美有益于青少年時期的初中生審美觀的塑造[1]。少年時期的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育快速的階段,這個時期學生的身體形態、機能、運動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對外界信息的接收能力也提升,學生情感以及認知的形成可塑性也是最強的[5]。這個時期的學生活潑好動,富有極強的好奇心與模仿能力,而健美操這項運動則正滿足初中生這個時期的運動需要,既有動感的音樂,又有難美的動作;在身體鍛煉的同時,又改善了身體姿態。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健美操的魅力,從而愛上健美操,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4]。健美操運動練習可以提高初中生對音樂節奏的掌握,增強身體協調性力量性,學會欣賞,用正確的方式展現自我,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
“認知”是指人們通過心理活動獲取知識,是感知覺、記憶、注意、思維等活動按照一定的關系組成的一定的功能系統[2]。人們通過感知覺獲得經驗知識,通過注意學習獲得經驗知識的過程,通過記憶去積累和保存個體經驗,通過思維運用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進行推理判斷,解決問題,這就形成了認知[2]。本課題將“美”的認知從感知、注意、思維三個方面對青木關中學初中年級進行調查。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由于體育教師缺少健美操專項教師和場館器材,導致學校健美操運動開展情況不佳;學生對于健美操的正確認識不夠,沒有正確的引導、導致部分學生認為健美操只適合女生的運動項目,以及健美操就是跳舞或者是廣播體操,這是很不理想的情況。健美操“美”的認知層度不夠:感知方面對于動作美、姿態美、形體美以及精神美的認識較為缺乏;注意方面部分學生學習過程不專注;思維方面學生沒有認識到健美操對于自身能力的提高。為此,本文以青木關中學初中生為研究對象,對健美操在學校的發展情況以及健美操“美”的認知展開論證分析。
(二)研究目的。
本文從學生對健美操運動“美”的認知角度入手,了解學生對于健美操運動的了解程度和興趣程度,給學生分析健美操運動的“美”感,提高學生審美感受力與審美鑒賞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熱愛運動,并愿意自覺參與鍛煉中,養成運動的習慣,并為養成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打下基礎。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重慶市青木關中學初中年級學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維普等數據庫的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還查閱了《健美操》、《健美操教學與訓練》、《運動訓練學》、《現代健美操訓練》、《體育科學研究方法》、《體育心理學》、《運動生理學》等多本相關的書籍作為參考。了解健美操教學中對學生實施美育功能的研究,為論文的選題、設計、撰寫都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訪談法。
訪問了學院優秀健美操教師和健美操界的知名學者,同時對關于在健美操教學中如何實施美育功能與他們進行了交流和學習,并聽取了他們的建議和意見。
3.問卷調查法。
針對初中生對健美操運動的認知情況制定問卷,隨機對重慶市青木關中學初中部三個年級進行問卷調查,根據每個年級的人數比共發放100份調查問卷(其中初一年級30份,初二年級40份,初三年級30份)回收問卷91份,其中有效問卷85份(初一年級30份,初二年級35份,初三年級20份),回收率為91%,有效率為93.4%。
4.數理統計法。
統計本課題調查的數據,運用Excel等相關專業軟件制成表格,用于本課題的分析與論證。
5.分析法。
通過本課題所收集的調查數據以及調查結果,運用分析法對健美操運動接觸情況練習;健美操的練習頻率;健美操中克服困難的態度堅持學習的態度;健美操堅持的情況以及“美”的認知情況的調查結果進行論證分析,并提出對策與建議。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學生對健美操學習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通過表1、表2可以看到三個年級共85名同學對于健美操運動的接觸情況以及主動練習健美操的頻率。初一年級有32%的學生、初二年級有20%的學生、初三年級有14%的學生沒有接觸過健美操。在學過健美操的學生中,從來不主動練習的學生比例最多,其中初三年級學生占比最高達到了50%,最低的初一年級學生也達到了40%。可以看出,學生有接近半數沒有接觸過健美操且學生對于練習健美操的主動性不高。
從表3可以看出,遇到困難愿意請教老師并克服的同學占比最高,其中初二年級達到了80%,最低的初一也達到了73%的人數。不愿意請教老師并克服困難的同學最少,初一和初三年級的學生都只占10%,初二年級最少,僅有10%。我們可以得出,絕大多數學生在健美操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是愿意去解決并克服的。
從表4可以看出,愿意繼續練習健美操的學生在占比最高的,其中初二年級最高,達到了94%,初一年級87%,初三年級為80%。三個年級還在猶豫的學生分別為:初一10%,初二3%,初三15%。不愿意繼續參與健美操練習的同學占比人數最少,最高的初三年級也僅有5%,初一及初二年級的學生都為3%。我們可以得出,絕大多數學生喜歡健美操運動,對健美操運動感興趣,并且愿意繼續堅持練習健美操運動。
(二)學生對健美操“美”的認知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1.學生對健美操“美”的認知感知覺調查。
從表5可以看出,正確認識健美操運動的同學比例幾乎只占總人數的一半,其中初三年級同學最高,也僅占了60%,而正確認識占比最低的初一同學只占了不到半數的40%。認為健美操是比較適合女生的運動則占了一定比例,初一年級最高,占了47%,初二34%,初三的為30%;認為健美操就是做課間操的同學在初一中最明顯,達到了13%。我們可以得出,在整個初中年級,能正確認識健美操的同學不多,而且學生的對健美操的認識都較片面,沒有充分、全面的一個對健美操的認識。
由表6可以看出,學生對于服裝、音樂以及編排的美感知度最高。而學生對于人體本身的動作美則只有半數同學認識到,最高的初三年級學生達到了65%,初二年級其次,達到了51%,初一年級最低,僅有40%。學生對于姿態美和形體美認識的情況則稍優于動作美,其中初三與初二年級情況比初一年級好,初三年級分別為72%、76%,初二年級對兩種美的認識都為73%,初一年級情況稍差,分別為57%以及51%。而對于健美操的精神美的認識情況是最差的,最高的初三年級也僅有20%,最低的初一只有3%。
2.學生對健美操“美”的認知注意特征調查。
通過表7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對健美操學習的注意程度。選非常專注選項的學生最少,最高的初二年級也僅有23%,初三年級僅有13%。不專注的學生比例較專注學生比大,其中初三年級不專注的學生最多,高達40%,初二及初一年級學生都只有20%。。說明學生在注意特征方面有缺失,可提升的空間很大。
3.學生對健美操“美”認知的思維特征調查。
從表8可以看出,初二年級學生對于健美操在學習過程中對自身審美能力的提升持肯定態度比例最高,占有67%,初三年級其次占有有40%,初一年級學生最低占了33%。不清楚健美操對于自身審美能力提高與否的學生稍高于認為健美操對于自身審美能力提高的學生比例。認為健美操對自己審美能力沒提高的情況在初一年級占比最多,但也僅有27%。說明學生基本上能認識到健美操對于自身審美能力有提升效果,但仍不理想。
從表9可以看出,學生認為健美操能提升自身鑒賞能力,從初二年級70%、初三年級67%的高比例就可以看出學生對健美操是否能提升自身鑒賞能力多數是持肯定態度的。認為沒提高的人數則最少,初一年級占比最低只有5%。由此可以得出,初中生對健美操運動對提升自身鑒賞能力的程度認可度高。
(三)因素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重慶市青木關中學健美操運動的開展情況不容樂觀。其中導致的因素有:健美操課程開設狀況不佳;學生對健美操的接觸不夠;學生對健美操練習的主動性不強;學生對于健美操“美”的認知層度不夠。其中,健美操課程開設不佳以及學生對于健美操“美”的認知層度不夠尤為突出。
1.健美操課程開設狀況不佳。
健美操是在音樂伴奏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有氧運動為基礎,以達到增進健康、塑造形體和娛樂為目的的一項體育運動。健美操本來是一門對于學生身心健康十分有利的課程。但重慶市青木關中學初中年級學生對于健美操的認識以及學習方面狀況非常不理想,從來沒接觸過健美操的同學不在少數,學生在空閑時間幾乎從來不主動練習健美操,初三年級這種情況最為明顯,學生對于課后練習健美操的主動性并不高。由于對健美操接觸度不夠,并且練習時間短,這就導致了雖然也有學生接觸過健美操,但對于健美操的認識比較片面這種情況。
學生沒有正確健美操教學引導,導致部分學生認為健美操是適合女生的運動,其中初一年級這種認識的學生占比最高,最不理想的情況是三個年級的學生每個年級都有一部分學生還認為健美操就是做操,這就更能說明在整個初中年級,能正確認識健美操的同學不多,并且學生對健美操的認識都較片面,沒有充分、全面的對健美操的認識。
而這種情況的最主要問題所在,就是重慶市青木關中學健美操課程開設不佳。缺少健美操專業體育教師,缺乏健美操學習內容,學校的健美操開展受阻,學生沒有最基本接觸健美操運動的途徑,就不能提高學生對于健美操的認識以及參與程度。
2.學生對于健美操“美”的認知層度不夠。
從學生對于健美操“美”的認知調查結果,可以看到學生從感知、注意及思維層面上,對于健美操“美”認知層度不夠。從感知方面,學生對健美操的音樂美、形體美、服裝美認識程度較高,而對人體本身的動作美、姿態美、形體美的認識程度偏低,只有半數學生認識到,最高的初三年級學生也只達到了總人數的一半。精神美的認識最差,三個年級的認識情況都不佳,其中初一年級對精神美的感知情況是三個年級當中最低。這就說明學生對于美的認識并不全面,其中對健美操最基本的人體本身的美以及內涵美的認知都非常欠缺,感知層度不夠。從注意方面,多數學生在健美操學習過程中只是比較專注,不專注的學生占比也不少,在健美操學習中非常專注的學生占比只比不專注的學生稍多,說明學生在注意方面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從思維特征方面,雖然學生大多數對于健美操提升自身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都持肯定態度,但仍有不少同學認為對自身能力沒有提高,其中認為對自身審美能力沒提高的學生初一年級占比最多,認為對自身鑒賞能力沒提高的學生相對于審美能力沒提高的學生較少,可以得出學生在思維方面對美的認知欠缺,對健美操的美育功能感受不明顯。健美操的美學教育對于提高學生對美的認知是非常有效的,青木關中學健美操的美學教育的缺失就是導致學生對健美操“美”的認知層度不夠的最主要問題。
四、對策及建議
(一)對策。
1.本校教師應加強健美操學習,提升自身技能,并把健美操相關內容應用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優化健美操教學內容,根據各個年級的學生心理發展及認知特征來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滲透美學教育,進一步在實際的工作中實施健美操的美育功能,提高學生對美的認知以及審美能力,讓學生學習成果有滿足感,并能感受到健美操的魅力,勾起學習健美操的欲望,自覺參與到鍛煉中來,達到運動的效果。
2.從認知的感知特征方面,結合健美操教學提高“美”的認知。教師應加強健美操的視頻欣賞與實踐教學,讓學生最直觀的去感受接觸到健美操帶來的身體韻律及健美操獨特的美。并為學生創造感知運動美的機會,教會學生去體會、認識健美操的美感,特別是內涵美,營造濃厚的健美操學習氛圍。
3.從認知的注意特征方面,結合健美操教學提高“美”的認知。教師在教學時可相對延長集中學習時間,充分利用學生的注意分配特點,去讓學生接觸到動感的音樂、絢爛的編排、漂亮的衣飾... 來提高學生注意力水平,為正確、全面的認識健美操“美”打下基礎。
4.從認知的記憶特征方面,結合健美操教學提高“美”的認知。加強健美操的成套的動作的練習,讓學生經常練習并記憶,在這個基礎上,減少教學示范的次數,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在這個階段教師也還應該加強記憶方法的指導。
5.從認知的思維特征方面,結合健美操教學提高“美”的認知。教師在健美操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各個階段不同感知、注意和思維特征創造出適應不同特征的教學方案,因材施教。多讓學生自主進行音樂選取及動作隊形編排。在不斷創編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及鑒賞能力,并從中獲取自信。
(二)建議。
1.學校應增設并重視健美操課程,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健美操配套設施,最大限度為學生創造最佳的課堂環境。聘請專業健美操教師,進行健美操教學。加強體育師資建設,提高健美操美育功能的實施效果。
2.有關部門應將體育美學納入健美操教學的基本課程體系中,并組織體育教師多進行健美操的培訓工作,加大對于老師的體育美學知識學習。多組織大型健美操方面比賽,在比賽過程中檢測健美操運動在學校的實施情況。
參考文獻:
[1]任丹丹,健美操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美育功能的分析與研究[D]. 哈爾濱:哈爾濱體育學院,2014.
[2]鄧星華,譚華主編,新編體育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李梅,張芃,孔凌鶴,王強,趙永軍,淺談大學生如何科學地進行健美操鍛煉[J].中國校外教育,2004.
[4]曾憲剛.體育美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5]汪沁霖,淺談小學健美操教學美育滲透[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
[6]王曉燕,論健美操教學中的審美功效[J].江蘇: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
[7]朱玲珍,論健美操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山西: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3.
[8]王深,陳俊欽,當代青少年體育審美的特點與體育美育的基本途徑[J].中國體育科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