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寶貴
摘要:我國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制約經濟發展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了農業經濟自身發展優勢的不足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對于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機制,還處于傳統落后的階段,要通過建設新農村農業發展機制來提高農村建設的總體水平,將農村地區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創新,更大程度的為我國新農村的農業經濟管理打好基礎,實現新農村農業經濟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村經濟;管理策略;創新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推進小康社會制度,農村經濟管理也逐漸深化,對于農村建設的環境需要在農村農業的經營方式以及農業進程中得到進一步發展,現在我國基層政府對于惠農政策方面的落實力度不夠,沒有建立起堅實的農田設施體系,使得我國農村農業的生產能力停滯不前,對于實現農村建設的新目標有所阻礙。同時我國的農業模式還處于小規模階段,沒有得到創新,使得農業生產力沒有大幅度的提高,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需要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和創新能力。
一、阻礙農村經濟管理水平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農業經濟管理體制落后
首先我國農村土地的經營模式屬于小范圍規模經營,對于現代農業大規模實施產業鏈不符合相關的要求,并且我國現有的勞動力較為緊張,一般農業的從業人員是農村的婦女和老人,這類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有限,缺乏現代農業產業的專業技術。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現在農業經濟管理依然采用傳統的管理體制,沒有適應現代新農村建設要求。傳統的農業作業的規模較小,現在我國農村正在邁向城鎮化,很多農民都轉行做其他產業,農田出現了無人耕種的現象,資源極度浪費,所以農村的產品經營權很難掌握在專業化的農民手中[1]。
其次,農業生產的一部分龍頭企業限制了農業的發展,我國農業較強企業的發展水平較低,規模較小,所以造成了農業生產很難實現規?;?,因為這些企業沒有對于農村地區的當地農民帶來有效的經濟收益,所以當地農民對于企業的態度常常抱有懷疑傾向,二者之間的合作可能性便會降低,對于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造成了不利影響,制約了整體農業生產的發展進程。
(二)農業生產體系與產銷聯系較低
農業生產經營方面沒有詳細系統的制度安排,現在我國農業已經從傳統的人力為主,慢慢改進為以技術為主的模式,但是想要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還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支持。我國農村的金融體系現在還處于落后階段,農村金融機構對惠農政策沒有進行良好的發揮,導致農村的金融資源被大量流失,影響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農業的管理者并沒有對于當下農業產業有長遠的、科學的規劃,產業很難通過良好有效的產銷連接機制來使農民得到收益。
(三)農業設施建設和科技創新的落后
首先,農業經營者對于農業設施建設還不夠全面,對于我國農產品生產力影響發展的主要因素就是沒有建立先進的農業設施,資金方面啟動規模資金較小,對于眾多的農田基礎設施沒能夠提供全面有效的資助,資金少量投入較多設施收益,只會形成更加困難的局面,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同時農業的創新能力沒有達到時代的要求,產業體系的建設還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制約。我國教育團隊和科技團隊沒有得到農業科技的資金支持,所以導致了科技水平的停滯不前,在各個方面都會受到市場變化的影響下,農業科技同樣造成了影響,因為資金的缺乏使得農業科技人員很難將精力全部投入到科研方面,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對于農業科技的創新能力不利。
二、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和創新研究
(一)健全新農村建設發展機制
農村經濟問題包括經營模式以及土地問題,土地問題主要是由于土地制度的執行能力和創新水平,對于現在農村經濟所出現的問題來看,很多農村勞動力逐漸向城市發展的趨向,現有的農村勞動力都是婦女和體弱的老人,各級政府需要對于農村土地做好規劃工作,創建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發揮基層管理的作用,實現農村承包經營的科學管理,同時還要積極引導農村內居民將土地承包權流向市場,通過這種方式來使得當地的企業得到支持,帶來農村經濟的發展,這樣可以對于投資資金進行有效的收集,吸引高科技的技術人才來發展農村的經濟建設,同時還能使農民的銷售能力得到提高[2]。
(二)新農村建設的農業產業結構得到優化
現在我國農村地區的許多農民還是比較重視農作物的生長,卻忽略了農產品的經營這種產業結構,對于農民經濟的收入不利。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農村經濟產業結構,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的純收入,使得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如果只靠農作物的收成當做收入的方式,很難實現農村經濟產業結構的提升,所以農村經濟管理,一定要全面考察農村當地的具體情況,利用土地優勢和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運用,對于農產品進行結構調整,使得特色經濟和發展優勢來打開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推動當地農產品的銷售,建立健全科學的農村經濟產業結構。
(三)加強新農村科技水平的提高
現在農村基礎建設還不夠完善,對于農村的經濟管理需要重點關注基礎建設,需要合理的分配土地資源,使得有限的土地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創造無限的價值,對于農村的農田防護道路建設電力疏通等方面需要為農村產業機械化打好堅實的基礎,逐步解決農村水利建設的問題,保障農村產業經濟的良好發展,提高新農村建設的科學技術水平,能夠使得農村經濟建設長遠有效的發展[3]。
三、結語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優化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策略對于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國家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大環境,農村經濟管理者更應該將農村經濟治理加以重視、把握時機,同時農村經濟發展的體制要完善,將農民與土地的關系進行良好的處理,合理利用資金來優化農村經濟的結構,利用特色優質的資源改變單一性的農產品生產方式,帶動農村經濟機械化的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徐素芬.新農村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5 (16):210.
[2]張晶.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措施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5 (22):199.
[3]鮑宇慧.新農村建設下的農業經濟管理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5 (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