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基勇 李德章
摘要:隨著我國扶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推進,在邊遠貧困農村推廣農村電子商務,對打贏脫貧攻堅戰,使貧困農村真脫貧不返貧有重要意義。作者近年來從事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工作,本文結合當前扶貧攻堅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扶貧攻堅
貴州省委第十二次黨代會將“一達標”和“兩不愁、三保障”正式作為貴州省檢驗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標準。“一達標”是指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超過當年全國扶貧標準(2016年國家標準線為2952元,貴州省標準線為3146元。),即為達標,也就是說該貧困戶具備了脫貧的前提條件。“兩不愁、三保障”與基本解決生存溫飽問題相比,是一個內涵更豐富、層次要求更高的扶貧工作目標。
全社會加大扶持力度,依托農村特色產業優勢,幫扶與促進實體經濟協調發展相結合。要讓農村真脫貧穩脫貧,調結構、穩增長、促消費、惠民生,用扶貧、扶志、扶智創造新的經濟活力。穩定增加農民的收入,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對促進農村扶貧攻堅有積極意義。
一、農村具備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條件
目前農村生產經營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通村公路及聯戶路已經修通,計算機、智能手機普遍使用,邊遠貧困農村也通互聯網,大量返鄉知識青年能熟練使用網絡,電子商務在農村迅速興起。經過扶貧開發,農村調整產業結構,引進和挖掘地方特色產品,生產出大量需要外銷的產品,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正是順應調結構穩增長的重要措施。
二、用電子商務促進旅游、文化、民族工藝品和特色農產品行業的發展
扶貧中不少地區是老少邊窮地區,經濟文化落后,但是卻有著優美的自然環境,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藝品,品質優良的特色農產品。完善電子商務運行體系、綜合管理服務體系和市場運行機制,應用電子商務推介鄉村旅游,宣傳、銷售民族工藝品和特色農產品,促進產業良性發展壯大,從而達到活躍農村文化生活,穩定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
三、用電子商務改變傳統的農業貿易方式
(一)改變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模式。傳統農產品銷售不外集市零售和收購商收購兩種模式,集市零售量少費時,收購商收購量大價低,都不是特色農產品銷售的最佳模式。開展電子商務,將零散的農產品集中優選,樹品牌賣好價,既節省了農民大量時間,又能形成品牌優勢賣出好價,增加農民收入。
(二)改變傳統的購物模式。農村采購物品,一般是在集市上購買,間或有貨郎上門推銷,這種方式使得農村購物難,想買的買不到,買到的又質次價高。開展電子商務農民在網上既能優選更多更好的產品,又能節省開支。
四、開展電子商務利于完善鄉村文化體系建設
(一)營造良好的電子商務發展環境。電子商務活動中要遵守國家有關電子商務法規,按照規范發展電子商務活動,嚴禁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保障正常交易秩序,營造有利于本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法制環境。
(二)完善電子商務信用服務體系。在農村樸實有余,卻缺乏規范的信用體系。如對電子商務數據安全保障與信息共享,電子商務經營主體獨立的網絡消費(銷售)信用評價,電子商務糾紛處理、爭議調解、法律咨詢等均缺乏了解。通過電子商務的開展,形成規范的信用體系。
(三)完善物流體系增加農村就業,改變就業習慣。完善物流體系,不僅可增加農村就業,還能提升農村信息化、城鎮化、現代化水平,改變農村就業習慣和不良生活習慣,增強農村、農民的服務和協同能力。
(四)普及電子商務豐富農村文化生活。開展電子商務要加強通訊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寬帶和網絡升級改造,推進光纖入戶,從而使農村能夠接收大量信息資料。影視節目、文藝新聞、生產技術、購銷信息均能夠便捷地欣賞和利用,既能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又能促進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益。
五、建議
(一)重視信用體系建設。建設信用體系可以說關系著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成敗。通過發展電子商務,使村民生產生活在互聯網上得到便利、實惠和樂趣,讓電子商務成為農村的主流消費、生產經營和貿易模式。讓村民感受到包括購(銷)愉悅以及物件的多樣和實用、價廉、物美等。感受到電子商務“能學會、有用途、很愉快、很安全”,從而建立彼此信任的關系。切忌個別行為造成信任危機,影響電子商務的推進和發展。
(二)讓廣大村民在電子商務中得到實惠。廣大村民有收益得實惠是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根本,也是扶貧攻堅的重要支撐。電子商務使農產品附加值增大,村民得到實惠,體驗到網上存錢取錢、聽歌、看電影電視、學習文化知識和黨的方針政策等,電子商務就會成為村民的生活方式。
(三)利用村支兩委示范引領,帶動電子商務活動開展。村支兩委利用在本村的威信,帶頭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對村民急需的種子、農藥、農具、服裝、電器等,開展先購買后付款方式進行代購活動,培養村民網購習慣。利用淘寶、“淘黔寶”開設本村網店,組織村民將節余的農特產品集中到固定地點進行精選,開展網絡銷售,培養村民利用電子商務銷售農特產品的熱情。讓“要想富網上開店鋪”,“要想買的東西好,只有跑到網上找”,“農村要想富,網上找門路”等順口溜深入人心。
(四)挖掘特色農產品和民族工藝品,樹立本村品牌。為確保村級經濟可持續發展,帶動村民脫貧致富,使農村真脫貧穩脫貧不返貧,開發特色農產品和民族工藝品,樹立本村品牌,形成農村產業集群是必不可少的途徑。有條件的村還應該發展休閑旅游業,結合的電子商務活動,建立包含“食、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的電子商務平臺,通過旅游景點開展民族文化演藝、農家樂、農家酒店等旅游活動,以特色產品帶動旅游業,旅游業促進特色產品銷售。
六、結束語
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發起總攻,奪取全面勝利的關鍵時期,我們有堅定的信心,勤思考、有方法、敢實踐,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運用電子商務激活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參考文獻:
[1]阿里巴巴集團編著.馬云內部講話Ⅰ》、《馬云內部講話Ⅱ》[M].紅旗出版社,2013-8-1.
[2]葉連松,靳新彬著.新型工業化與城鎮化[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