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兵
摘要:湖北省十堰市黃龍林場是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水庫重要生態功能區之一,亦是病蟲害多發區。該區森林資源總量大、分布廣,物種豐富,隨之而來的還有巨大的生態資源保護的壓力。林業病蟲害是一種易于發生的、規模大的和危害性強的生物災害,它嚴重的制約了當地的林業發展和生態建設。為了降低林業常見病蟲害所造成的巨大損失,可以采用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手段進行有害生物的預防。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防治;黃龍林場
多年來,黃龍林場大力開展植樹護綠蟲害防治活動,強化森林資源管護,加強苗圃基地建設,抓好林場項目建設,確保管理出水平、投資增效益、發展上臺階,使黃龍林場上演一幕幕精彩的造林綠化、綠色發展的“大戲”,也為十堰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和國家級森林城市提供了有力保障。黃龍林場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是隨著人類活動的干預,天然樹林面積在森林中的比例近年來持續走低,單一的樹木無法構成穩定的生態系統,而且當前人工種植的林地對病蟲害的抗性較低,其生長也易受病蟲害的影響[1]。其次是農藥的濫用,不能科學合理的應用農藥產品,會引起林木藥害的發生,深深的加重了林業經濟的損失[2]。另一方面,濫用農藥會導致病蟲害防治難度的增加,病蟲會產生一定的抗藥性,原本使用的農藥失效,不得不重新使用另一種農藥,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病蟲害防治的難度大幅增加[3]。
一、改變傳統整地方式防治有害生物
通過栽培技術研究總結出了一整套適合黃龍林場的整地技術。栽植立地以陰坡梯田或陰坡坡面為宜,坡面栽植苗木時宜采用水平臺或魚鱗坑整地。對于不同整地方式,開展了包括水平梯田、魚鱗坑和水平臺在內的不同整地方式下苗木栽培試驗。結果表明,林木整體生長表現為水平梯田優于水平臺優于魚鱗坑,且不同整地類型之間生長差異顯著;對于不同地形條件,開展了不同坡向、不同坡度苗木栽培試驗。結果表明,不同坡向條件下陰坡生長好于陽坡生長;不同坡度條件下苗木生長總體表現為平地和8°坡面明顯好于20°坡面和38°坡面,苗木生長與坡度呈負相關關系;對于不同栽植密度:開展了不同栽植密度的栽培試驗,通過對0.5×0.5m、0.5×1.0m和1.0×1.0m三種栽植密度苗木生長狀況及土壤水分變化情況的調查,結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的苗木,其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均表現為低密度栽植好于高密度栽植。
二、科學營林管理防治有害生物
營林技術主要從樹種開始經營,選擇優良的種子,采用科學的苗木培育、造林培育,最終讓樹苗成為森林資源的整個過程,都是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經營。為了保障林木不被有害生物侵害,管理者必須因地制宜,對林地進行科學管理,合理規劃苗木種植。種植過程中,還必須完備林地的灌溉設施,確保充足的水分供應。定植時需黑色地膜覆蓋并灌足定根水。對近年來林木定植成活率進行調查,調查樣地在定植時進行了黑色地膜覆蓋并在定植時澆了一次定根水,試驗條件一致。通過對不同定植年限苗木成活率調查,發現覆膜栽植成活率較高,成活率在93%以上。
三、做好常見病蟲害的預防措施
(一)天牛的防治
天牛以食害林木葉片為生,將葉片咬成缺刻和孔洞,當蟲口密度大時可將葉片全部吃光,造成植物衰弱甚至死亡??梢允褂脽艄庹T捕法殺滅天牛。若在地勢平坦廣闊的林地,可以在距林緣50~100m處設置燈光誘捕點;若位于地勢不平、斜度較大的林地,可以在山腳略高于周圍的地方設立燈光誘捕點。若位于茂密的林地內部,誘蟲燈的有效誘捕距離較近約50~300m;若是開闊的林地,其有效誘捕距離則顯著增加。
(二)松毛蟲的防治
松毛蟲是林業的又一種常見蟲害,其潛伏葉中蠶食葉肉,會導致葉片泛黃、脫落,甚至松林成片干枯,危害十分嚴重??赏ㄟ^釋放寄生蜂等對松樹林進行生物防治。還可使用藥物,如抑太保等生長調節劑。
(三)立枯病的防治
立枯病是多數針闊葉樹苗的常見病。在苗期容易遭受立枯病的影響,這類病害的出現十分普遍,其在幼苗等各種時期均會發生,所以該病害的表征各有不同。比如剛播種后到幼苗未出土的這段時間,種子或幼芽就已經受到病菌的侵害導致了死亡的發生;另一種情況是幼苗剛出土,其莖或葉被侵害,主要表現為變色腐爛現象,一段時間后整株死亡;還有一種情況是在苗木生長后期出現,其根部腐爛,從而導致植株地上部分也隨之死亡。最后一種情況在育苗期極為常見,把病苗拔出發現根早已腐爛,而皮留于土壤中。防治方法:發病后防治主要以高效無毒殺菌劑進行處理,常用的有大生M-45??蓪?0%的大生M-45與50%的多菌靈以1:1的比例充分混合后稀釋600倍,噴灑2-3周。因其具有顯著的真菌防治效果,堪稱無公害殺菌劑。
(四)炭疽病的防治
炭疽病因其病變所在部位和時間上的差異,表征也不盡相同,最為常見的表征包括以下幾類:葉片枯萎進而腐爛,這便是較為常見的急性型炭疽病,它往往出現在嫩葉上,病變部位從葉尖起,開始是水漬狀褐色,如同燙傷,慢慢為紅褐色紋狀。葉片死亡后,其上能夠發現有褐色顆粒狀物質,死亡后的葉片迅速脫落。梢枯就是出現在新生的梢上,開始也呈現出水漬狀,不久褐化,進而壞死。防治方法:主要是在清園過程中,剪掉病害的枝葉,及時處理掉落葉并火化,殺滅病菌;其次,根據林木長勢,及時修葺,從而增強樹的抗性。必要時進行藥物處理,常用藥有: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咪酰胺乳油500~1000倍液或50%咪酰胺錳鹽絡合物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等。
四、總結
有害生物的危害是目前林業面臨的非常嚴重的問題之一,為了解決該問題,需要全面分析病蟲害出現的原因,然后運用營林技術針對該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趙志東,趙彬彬.淺談營林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應用進展及發展趨勢[J].農業與技術,2017,37 (24):193.
[2]黃森.提高營林技術對林業有害生物的控制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 (17):284.
[3]邱立新.營林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應用進展及發展趨勢[J].中國森林病蟲,2014,33 (04):28-32+10.